宽窄行种植对紫苏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0-09-21 01:22于二汝李慧琳魏忠芬
农技服务 2020年9期
关键词:紫苏行距农艺

杨 航, 于二汝, 向 依, 李慧琳, 奉 斌, 魏忠芬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油料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隶属于唇形科紫苏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用、油用、食用等用途。紫苏植株具有特异芳香,地上部分均可入药[1],籽粒及叶片可作为食品和香料,是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同源作物之一[2-3]。紫苏籽富含α-亚麻酸,是目前所知α-亚麻酸含量最丰富的植物种子,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作用和巨大的开发价值[4-5]。

宽窄行种植即通过改变作物种植行距,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及群体结构,从而使作物获得高产的一种栽培种植模式[6-7]。宽窄行种植能有效协调植株个体的通风受光条件、减少株间竞争,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8]。宽窄行种植模式操作简单、便于机械化收割、利于病虫害防治[9],已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6]。常海霞等[10]研究不同行距配比的宽窄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显示,合理的行距配比种植能有效提高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从而影响经济产量,并降低群体倒伏率。韦秀梅等[9]对水稻不同行距宽窄行进行研究发现,适宜的宽窄行设置可协调水稻穗粒结构,优化穗部性状,增加千粒重,减少稻瘟病及纹枯病的发生。朱倩等[11]以等行距种植为对照,研究了宽窄行种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表明,宽窄行处理能降低植株株高,增加次生根数、分蘖数、干重及冠层底部PAR比重,增加小麦产量。笔者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探究不同行数比例的宽窄行种植方式对紫苏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获得紫苏宽窄行种植的最佳配比,为紫苏机械化种植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金欣社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香料)研究所试验基地内,试验地为黄壤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油菜。

1.2 试验材料

供试紫苏材料为贵苏3号,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定厢宽3.5 m,宽行行距80 cm,窄行行距30 cm,株距均为25 cm。设置宽窄行行数比例分别为S1,宽行∶窄行=1∶2;S2,宽行∶窄行=1∶3;S3,宽行∶窄行=1∶4;S4,宽行∶窄行=1∶5,共计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以40 cm固定行距为对照处理[2]。试验时间2019年 4月19日至10月下旬,播种时施用复合肥 20 kg/667m2,在紫苏生长季节进行匀苗、定苗、除草等,同田间常规管理。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紫苏成熟后,每个处理随机选择10株进行室内考种。根据《苏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2]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和千粒重7个性状进行考察测量。按小区脱粒计算产量。

1.5 数据处理

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DPS 14.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紫苏的农艺性状

由表1可见,S2处理株高、茎粗最大,分别为157.67 cm和16.00 mm;S3与S4主茎节数最多,均为16.83个;对照组单株分枝数最多,为29.00个,其次为S4处理,为28.00个;单株总穗数以对照组最多,为186.67个,其次为S1处理,为139.67个;S3主穗长度最长,为13.92 cm;千粒重S3最大,为1.84 g,其次为S1,为1.82 g。经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处理间紫苏的株高、主穗长度差异不显著。S3、S4与S1、S2及对照间紫苏的茎粗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茎节数S2最少,且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单株分枝数,S1、S2、S3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单株总穗数,S2、S3、S4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S1及对照间差异显著。千粒重,4个处理均与对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S1、S3与S2、S4之间差异显著。

表1 宽窄行种植处理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

2.2 不同处理紫苏的产量

由表2可见,S3产量最高,为95.01 kg/667m2,其次为S1,为88.90 kg/667m2,除对照外S4产量最低,为76.34 kg/667m2。经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宽窄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能有效提高紫苏产量,且以1∶4的宽窄行行数比例种植增产最多。

表2 宽窄行种植处理紫苏的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紫苏是我国的传统作物,在食用、药用、油用等方面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如何利用栽培技术提高紫苏产量,对紫苏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3-14]。

试验对不同行数比例宽窄行种植紫苏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发现,4种宽窄设置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等行距配置,且千粒重显著高于等行距配置。经对比,以宽窄行行数比例1∶4种植紫苏的产量最高、千粒重最大。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方式可有效协调作物群体结构与植株个体功能间的关系[6],有利于紫苏的干物质积累,不仅可以提高紫苏产量,还便于发展紫苏的机械化种植。研究结果对紫苏的栽培研究及机械化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紫苏行距农艺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岁岁紫苏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青青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