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新意识

2020-09-21 08:33吴慧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创新教学初中数学

吴慧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问题解决”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其“问题解决”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高效解题,而学生也习惯于直接套用各种公式和方法,创新意识严重缺失。对此,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多提问,培养其问题意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一、通过常规问题延伸,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数学学科中,学生只有敢提问、会提问,才能在思考中发散思维、不断创新,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挖掘学习材料,提出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随着问题难度的加大,学生要不断提升思考深度,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常规问题的延伸为学生带来新的问题,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题延伸的习惯,让他们对比分析原问题及变式,提出猜想,一步一步地探索问题答案。

比如,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先出示以下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8,腰长是6,求它的周长。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改编题目,有的学生选择将已知条件和答案对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底边长是8,求它的腰长。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长分别是4和8,计算它的周长。有的同学认为这道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要考虑,这时教师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反駁意见,有同学指出腰长是4,底长是8的情况是不成立的,不满足“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所以只有底长是4,腰长是8这一种情况,周长是4+8×2=20。因为这个问题涉及了取值范围,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思考: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那么底边长y的范围是多少?通过旧问题引发新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促进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构成数学学科的两个重要元素就是精确的计算与严密的逻辑思维,数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非常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融入自己的个人风格,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讲题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平等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另外,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发散性题目,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培养其创新意识。

比如,讲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在商场购物的场景,对教材上的例题进行适当改动,这样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题目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做顾客,向身为导购员的学生提出疑问:“我要为饭店采购桌椅,一张桌子配四张椅子,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分别为1000元和150元,如果我有8000元钱,一共能买几套桌椅呢?”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很快就能列出方程并得到答案:“一共可以买5套桌椅。”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组内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继续以商场购物的形式提出问题,其他成员回答后再互换角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提问和解题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既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创新意识,那就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在组内协作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与他人交流思想,创新思维往往就是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而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学问题,体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积极交流,可以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

比如,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之后,教师先和学生一起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可以知道操场上的旗杆有多高呢?让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如何使用容易获得的工具测量旗杆高度。待各组讨论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去操场上参加实践活动,各组成员亲自动手检验方案的可行性,看看哪一组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答案。教师观察后发现,有的组用标杆做参照物,先测出标杆长度,再对标杆影子与旗杆影子的长度进行测量,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相似比得到答案;有的组直接让组员和旗杆平行站立,用人做参照物,非常方便;还有的组使用镜子反射……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问题解决”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和重点就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遇到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敏捷、活跃,突破思维定式,享受探索的乐趣,形成“问题解决”创新意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创新教学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