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学语文

2020-09-21 08:41刘媚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刘媚

摘要: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够将学习到的内容以文字、线条、颜色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补充相关学习内容。这种方式,让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工具,让学生的思考過程变得形象、直观、可视化,即使没有面对面,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察觉学生的思考,并做出针对性回应,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梳理绘本;了解节日

一、选择思维导图

新冠肺炎疫情延迟了学生返校开学的日子,师生开启了超越时空的线上教学模式,这对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有机结合。网上教学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有效指导的范围大大缩小。短短20分钟的直播时间,教师提出教学问题,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隔着屏幕,教师很难直观地察觉到学生是否有真正的思考。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网课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思维导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对于学习活动来讲,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思维导图学习时,它的色彩和图像有利于吸引学生眼球,而关键词和线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在大脑中建立起思维的框架。

我所任教的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发散拓展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居家学习,拓展知识更多需要靠自主学习。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线上语文教学,符合教学现状的需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八种基本图式

思维导图是由“世界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主要是将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充分应用人的左右脑机能,通过开展阅读、习作等训练,开启人的思维潜能。简单说,思维导图既是将抽象文字形象化的过程,也是将复杂内容概念化、概括化的过程。

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构建导图。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我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八种图式,包括圆圈图、流程图、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桥形图、双气泡图、复流程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结合生活中或者语文学习中的主题,应用色彩丰富、结构新颖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陌生的图式。

对八种基本图式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开始踏上了运用思维导图学语文的实践旅程。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收获

(一)用气泡图归类识字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大重点。扩大学生的识字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放眼课内外,在生活中识字。用气泡图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也有了一个整体认知。例如《小青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把清、晴、睛、情、请归类,认识青字家族,再让学生补充知道的其他青字家族成员,画成气泡图。在“语文园地二”的字词句运用环节,我也是引导学生用气泡图识字。

有了前面的铺垫,每学一个新偏旁,学生都会画一画识字气泡图。

在学习词语时,学生也会灵活运用气泡图,举一反三。比如“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环节,是要求学生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除了书上写出的八个词语,学生课后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补充,以春天为主题,绘制了气泡图,相关内容包括词语、诗句,自然而然地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积累。学习“胖乎乎”“美滋滋”这一类ABB式结构的词语,学生也会将课后积累的词语和书上的词语进行归类,联系课内外的知识,发现词语的特点,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二)用气泡图梳理绘本

在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中,绘本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将思维导图和绘本阅读结合起来,也是我的一个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绘本,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用思维导图来展示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图文并茂,即使不能面对面交流,老师也能从导图里看到学生的阅读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补充。

以绘本《米莉的帽子变变变》为例,在布置学生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米莉一共有几顶帽子,并用气泡图展示。通过学生提交的作品,我看到了学生阅读时能细心观察图片,这正是绘本阅读教学需要传达给学生的阅读方法之一——仔细观察图片。没有说教,学生在完成导图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运用这个阅读方法了。

直观的气泡图集中展示了米莉百变多样的帽子,借助图画,学生更容易理解米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进而放飞自己的想象,创作一顶属于自己的帽子。这正是迁移能力的体现,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培养,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显而易见。

气泡图不仅可以梳理绘本内容,也可以梳理人物。如在学习绘本《古利和古拉》时,学生用气泡图展示了古利和古拉的性格特点,在故事中体会人物性格。

(三)用双气泡图比较人物

在分析比较不同人物角色时,思维导图也派上了用场。学生读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里的母鸡萝丝和狐狸有着强烈的反差,它们出门经过同样的路线,却遇上不同的结果。通过画双气泡图进行对比,学生更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增加了绘本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四)用圆圈图了解节日

在网课教学安排中,正好有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课文——《端午粽》。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来历和习俗是学生要了解的知识。我结合绘本《粽米飘香艾蒲长:端午节》,让学生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并用圆圈图展示。

这本绘本里讲了关于端午节的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取关键信息,并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阅读不是走马观花,阅读能力的训练润物无声。

(五)灵活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有些图式,在生活中也适用。学生理解了图式的框架后,打开了思路,自选主题,画了一些思维导图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黎昕用流程图展示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母鸡和狐狸的散步路线,杨晨艺用树形图展示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詹梓鹏同学用括号图展示自己积累的多音字,赵一涵同学用桥形图列举几个国家的首都……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收放自如,这也是学习思维导图最大的收获。把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在生活中运用,是真正的学有所得。

四、总结反思

在网课教学期间,我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学语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会用简单的导图来展示自己的思维:归类识字,梳理词语,梳理绘本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选择不同的图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是我努力的方向。

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工具,对优化语文教学大有裨益。在课程改革的路途上,我们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初步尝试。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尝试,用好思维导图这个神器,辅助、促进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