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效的数学常态课是怎样的

2020-09-22 16:15李杏芬
读天下 2020年20期
关键词:常态课高效性误区

摘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理解及如何提高数学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一、什么是“常态课”。二、如何提高数学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求实;求真;求新。三、关于常态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常态课;高效性;误区;对策

一、 什么是“常态课”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在教学中,“常态”主要是指“自然状态”,就是平常上的课或者说是通常的、未来的状态下朴实、扎实、充实的课堂教学;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平常状态下上的课,它应该是一堂真实可信、实实在在的课;让数学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就是要还数学课堂教学以“自然本色”,以求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数学课堂少一些花哨,少一些造作,少一些约束;让数学课堂更加实在一些,生动一些,活泼一些,开放一些。这样的课堂,孩子们一定会无拘无束、自主探究,尽情释放与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的课堂,数学本身的无穷奥妙一定会被学生探究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教师将被彻底解放,完全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二、 如何提高数学常态课教学的高效性

(一)求实

常态课教学讲求实效,就必须制定明确、具体、全面且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和紧扣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时,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积极参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生动直观的活动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有效的学习主要是指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如何判断学习的有效性?如果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再创造活动,它就是有效学习。

我们上课首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其次面向全体,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二)求真

数学常态课要老师做到真实,不作秀。过去教师“导”、学生“演”,这些都成为过去。《数学课程标准》将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定位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常态课的教学活动以生为主体,合作探究要落到实处。自主探究的有效落实,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参与探究。把学生作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说、错误让学生析、课本引学生读、规律请学生找、新知让学生探。同时,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三)求新

以前的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教师做得多,学生动手少;教师引导多,学生思考少;教师总结多,学生反思少;教师评价多,学生评价少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掌握不够,或落实不够。现在的常态课要我们的老师更新观念:首先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评价。在評价过程中,还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代替其他评价方式,例如摇摇手、竖起大拇指、拍拍肩膀……,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去努力、进步,让他去产生兴趣,让他也达成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 关于常态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把握不住课改理念的实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也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误区。

(一)情境创设失去意义

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二)滥用表扬使学生感到麻木

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表扬和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开始到结束,一会儿在奖小红花,一会儿在奖五角星……,搞得是眼花缭乱,造成一种表面的繁荣与热闹;有些课堂教学,学生动得最多的不是脑,而是手——鼓掌,学生们整节课都在为其他同学鼓掌喝彩,若一名学生回答了问题,其余学生先鼓三次掌,然后说“棒、棒、你真棒”,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转过头来给大家说“谢谢大家”,整个过程浪费近1分钟;试想,若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将会对这种过多的表扬感到麻木,甚至厌倦,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表扬在教学中要用,但要用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少不滥,不偏不颇,有时还要针对一些特殊学生。总之,表扬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应以简单有效为前提。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时,就无须小组学习。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熟练驾驭课堂教学,求真、求实、求细,努力避免陷入这些误区,张扬学生个性,让数学课堂真正涌动生命的活性因子。

参考文献:

[1]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华著,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4]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杏芬,浙江省临海市,临海上盘中学。

猜你喜欢
常态课高效性误区
从合理性和高效性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