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非探其花,自拔“概念”根

2020-09-22 17:36许世冬
读天下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变式训练概念

摘 要:我时常会困惑,在实际的概念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似乎都很“顺利”,可是,当再次复习时,我眼中如此简单的概念内容,学生的作业反馈却往往不尽人意。学生可能会很快地说出概念的内容,但是在做一些变式训练的时候,一些学生便头晕目眩,似曾相识又道不出所以然,学生对概念内容的掌握只能“依样画葫芦”,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

关键词:质数与合数;概念;变式训练

【案例描述】

案例一:初试探“花”

课题:《质数与合数》片段

师:同学们,请大家小组合作找出1~10这10个数的因数。

学生小组汇报。

师:观察这10个数的因数,如果让你来分类,你会怎样分?你的分类有什么样的依据?

生1:我们组分成了2类,依据是奇数和偶数。

生2:我们组分成了3类,依据是因数的个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师: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案例二:再试拔“根”

(一)第一次拼摆,初步感知

师:看,这里有若干个方块,你能否把这些方块用完,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呢?看一看哪组方案最多,并填写表格。

(二)引发冲突,形成猜想

师:设计好了吗?哪个组先来汇报?

师(故意引发冲突):第八组太棒了!你们真了不起,设计的方案最多,你们是今天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其他组(强烈反对,不服气):不公平!

小组1(委屈):老师你给我们的数不一样。

小组2:第八组是24,数最大,我们都没有他们的大,数大方案就多。

小组3:我们组是11,只有一种方案,我认为奇数的少,偶数的方案多。

24的因数有8个,所以他们设计的方案多。

(三)第二次拼摆,验证猜想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为了公平起见,这次就让你们自己来选数,看看方案的多少到底与谁有关呢?

呈现再次可供选择的块数,48(2个)、59(2个)、63(2个)、74(2个)下面挂着材料袋。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试着用手里的数据来举例说明。

小组1(迫不及待):我不认为数大方案就多,我们组选的是59,只能设计出1种方案,59比48大,却没有48设计的方案多。

小组2:我不认为偶数方案就多,我们组选的是偶数74,只能设计出4种方案,偶数74比奇数63设计的方案少。

小组3:我们认为和因数个数有关系。

小组4(充满自信):我们组也认为方案的多少和这个数的因数个数有关,我们选的是48,一共设计出了5种长方形。

(四)比较归纳,理解概念

师:请你们将方案中只有一种和方案不止一种的数分类出来。方案只有一种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质数的概念。

在学生准确归纳质数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合数的概念。

师:1~20,结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质数和合数的知识,对这20个数你有什么发现或结论,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多?

学生在辩論中揭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案例反思】

两个平行班,同课异构,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使我陷入对概念教学的深思。

概念教学意旨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概念的特征及外延,并能准确应用概念进行思维活动的教学。但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与小学生形象、感性的思维构成了矛盾,那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呢?

一、 感知——把握概念的“发生之根”

(一)提供素材,丰富“发生之根”

小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是由形象到抽象、由低阶到高阶,呈螺旋式上升发展。他们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能力较弱。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要“投其所好”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而典型的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形成表象,丰富概念的认知。

(二)巧设情境,经历“发生之根”

概念教学的始发点是构建实际经验和抽象概念间的联系,有效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具体内涵。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知、旧知间的关系,匠心独运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等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究概念的发生过程。

二、 理解——深挖概念的“形成之根”

(一)“数”“形”结合,加深“形成之根”

学生在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要重视数与形相融合,直观的图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知识,数的精密性能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案例二中,我注重把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小方块进行拼摆比赛,尝试利用“形”帮助学生认识概念,逐步形成质数概念的建模,操作与思考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清晰地建构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二)“同”“异”对比,凸显“形成之根”

概念的理解要重视正、反例证的辨析。教师应当充分应用正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要应用有效的反例凸显概念的本质,激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案例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二次拼摆的过程中思考影响设计的方案因素,学生通过一个个反例推翻了无关的猜想,又通过正例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是“因数的个数”这个因素在影响着方案的多少。

三、 升华——培育概念的“实施之根”

(一)在情境变换中,升华概念的“实施之根”

在传授小学数学概念时,教师应精心变换材料、题目的呈现形式,确保本质属性不变,改变其非本质属性,巧用变式,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案例二中,“1~20,有什么发现与结论?”这环节既是对质数合数概念的应用,是必要的、扎实的,又是对质数合数意义理解的巩固提高,是拓展的、发散的。学生提出很多不同的结论,引发很多深层次的思考,逐步建构起质数、合数的知识体系。

(二)在生活实践中,升华概念的“实施之根”

数学概念源自生活,用于生活。面对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概念去解决。学生把已掌握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应用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内化概念的本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新知学习的每个环节,有序递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素材与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其在观察、实践、比较、猜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亲历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掘出概念本质,让学生通过概念的应用升华对概念的理解,引导他们深度构建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许世冬,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横梁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变式训练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古代的时间概念
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探析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变式训练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政治试卷评讲课变式训练角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