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及实施研究

2020-09-26 15:02王舒杨凤玲胡东林鹏
文存阅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评价体系创新教育

王舒 杨凤玲 胡东 林鹏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我国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目前国内创新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制度三方面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为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及实施提供思路。

关键词: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保障制度

创新教育已被定位为国家创新发展重要战略,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大学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3]。

创新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创新课程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创新教育的实效。我国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从数量和种类上讲,创新课程的整体开设数量偏低,且主要以知识技能类课程为主,兼有零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类的课程,课程性质以选修课程为主,在培养方式上,主要是针对全校学生普及创新的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多数高校没有将创新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上一样的创新课程。此外,多数高校实践课程匮乏,往往通过一些简单的课程设计训练进行创新课程的实践,实践操作性较差。

1. 创新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创新教育教学基本上都集中在某一门或几门传统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数量设置较少,课程零散,学生学到的创新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

(2)专业针对性不强,没有将创新课程与专业相结合,使得创新教育实用性不强,没有发挥出真正价值,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一些理论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而一些实践课程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过于重视学生创新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手段单一,多数高校仅仅通过学生在校期间考试分数及创新竞赛获奖情况进行评价。此外,创新教育具有显著的“延迟效应”,仅仅在创新教育开展初始和结束期第一时间进行评测是不全面的。因此,选择正确的评价内容、时间及方法极为重要。

(4)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高校将创新教育课程视为课外兴趣小组课程或优质生辅导方案,一旦与现有教学或实践环节发生冲突,则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创新教育保障制度,并与现行教育制度接轨,以保证创新教育的持续稳定实施。

2. 解决思路

2.1 构建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同一阶段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与主观能动性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即使单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也大不相同。因此,需要构建弹性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机械类大学生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及社会需求,并结合本校学分制课程设置特点,将创新教育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与其知识结构相符的创新教育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及实际需求,将各模块分解为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低年级学生主要侧重于通识教育课程学习,以公共必修课为主,课程设置以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创新知识为目标。中年级学生主要侧重于专业教育课程学习,以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以培养与机械类专业相符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高年级学生主要侧重于孵化教育课程学习,以实战选修课为主,课程设置以促进创新性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同模块的课程设置均需兼顾理论与实践,各模块具体课程可根据实施过程与结果实现交叉。

2.2 建立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普遍采用的依据学生在校期间考试分数及创新竞赛获奖情况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够全面的。因此,需要建立基于时间维度的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多元化评价体系。

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具有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及效果延迟性等特点,对创新教育的评价应兼顾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元化特征以及实施过程、实时结果、延时结果等时间维度特点。因此,评价制度应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实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的原则,根据创新教育实施过程、实时结果及延时结果等不同时间阶段特点,建立基于时间维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学生成长的评价依据,比如创新意识、知识、能力、获奖情况及社会成就等。然后要完善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考核的量化指标,比如网评结果、社会评价、教学论文、专利、奖励、科研论文与项目等均可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两者所获成果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对学校、社会贡献的量化指标分析。此外,评价体系应考虑时间维度特点,比如将评价分为创新教育学习阶段,创新教育结束后不久,创新教育后的0-5年、5-10年以及10年以后五个时段。

2.3 制定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创新教育的顺利、可持续实施常因无稳定的保障制度而中途夭折。因此,如何将其与现有的学生学分制及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挂钩也相当重要。

多数高校将创新教育课程视为课外兴趣小组课程或优质生辅导方案,一旦与现有教学或实践环节发生冲突,则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因此,有必要將其与现行教育制度接轨,依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一定量的必修学分及选修学分,同时根据课程具体内容给予导师一定量的教学或科研工作量,以保障创新教育的顺利、可持续性实施。此外,还可将创新教育成果与教师的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以及学生奖学金、三好测评等挂钩,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竞争激励制度,营造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的健康激励氛围,保障创新教育的持续、稳定实施。

3. 总结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创新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制度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建立弹性模块化课程体系,然后完善基于时间维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最后制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竞争激励制度。本文的研究,可为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及实施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小龙. 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 27(24): 137-138.

[2]杨瑞君, 韦丽华, 王笑妍, 许昌满.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路径探析——以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类学科为例[J]. 大学教育, 2019, 000(007): 175-178.

[3]魏新龙, 戴敏, 俞亮, 宋爱平. 卓越工程师认证背景下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度路径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8): 86-88.

作者简介

王舒(1989—),男,陕西略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流体机械及高教改革。

通讯作者:

杨凤玲(1989—),女,湖南永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及高教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项目(RKJGZ1810);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9JGZD084);湖南省教改项目(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双轮驱动机械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以研促学-以研带用”科研育人模式强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评价体系创新教育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保障刑事案件证人出庭对策研究
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