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称赞和拒绝言语行为语用策略研究

2020-09-26 16:48韦艳梅韦强
文存阅刊 2020年13期

韦艳梅 韦强

摘要:本研究采用話语补全测试(DCT)和访谈的调查的形式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称赞和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进行英语称赞言语行为中,多使用直接策略和谦虚策略;在拒绝言语行为中则多采用委婉的间接拒绝策略,但母语的语用策略对其跨文化交际影响明显。根据结果文章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称赞; 拒绝;语用策略

一、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丁于1962年提出,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的行为方式,人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离不开说话和写字这类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意义和人类交流的最小单位。奥斯丁进一步提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这三个部分的理论。奥斯丁的学生约翰.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发展,参考实施言外行为的恰当条件(准备条件、诚意条件、命题内容条件、根本条件)对言语行为间接指令进行分类。他将言外行为分为五类,即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他的另一个贡献是提出简接言语行为概念。

以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称赞言语行为可看到在人际交往中,它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礼貌言语行为。是交谈双方就相关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赞誉、钦佩、欣赏、羡慕等感情的一种行为。称赞的内容多为对方“好”的方面(如对方的才能、成就、外貌等)。称赞语被誉为“社交场合的润滑剂”,其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打招呼、开启话题、致谢、表达鼓励和祝贺、缓解尴尬等言语功能。称赞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交际规则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于称赞的语用策略的使用也存在差异。

拒绝这一言语行为根据著名学者Leech的“礼貌原则”被认为是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因此本质上是不礼貌的,因为人们在提出请求或是发出邀请时,总是希望对方能够接受,而不是遭到拒绝。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拒绝对方的请求或邀请而不失对方面子,做到礼貌拒绝就需要运用恰当的语用策略。国内学界关于英语拒绝的言语行为研究主要集中研究英汉拒绝语用策略差异;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社会地位对中美学生选用言语拒绝策略的影响等。而在研究视角和语料范围上还需深入。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化及现代媒体的普及,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介绍到全世界,特别是广西成功开展东盟博览会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本研究拟在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理论下探究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称赞和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使用情况,研究其是否受到母语语用策略的影响,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为主,定性研究为辅。主要采用话语补全测试(DCT)和访谈的调查的形式研究称赞和拒绝言语行为。调查问卷的设计以《语用学概论》中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材料(何自然,1996)为基础,针对称赞和拒绝的的言语行为各分别设计了有关10题对话补全测试(DCT)题,做题时间为40分钟。测试对象为本校以及广西南宁的一所高校少数民族大一和大二学生60名。

三、研究结果分析

问卷中的关于称赞的对话补全测试(DCT)题围绕外貌、成就/能力、所有物、性格等方面来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发现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在做出称赞言语行为和回应称赞的时候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主要是直接策略和谦虚策略。

例如在这样的交际情景中:你的同学莉莉穿了一条新买的漂亮裙子,整个人看起来美丽动人,你如何称赞她的外表?90%以上的受试会直接使用“You look great beautiful/wonderful/amazing!”

而在这个对话情景中,65%的调查对象使用了以下应答,也体现了调查对象在应答称赞的时候使用了谦虚策略。

A: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B: No,no,no. This is the result of our joint efforts.

虽然在这个情景中参与调查的学生出现这样的否定应答,是母语的社会文化知识套用在目的语的表达上的表现,是一种语用失误现象;明显带有母语语用负迁移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谦、和谐、团结协作、不居功自傲。在社交场合,面对赞誉,中国人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而多采用“自贬”模式,或者在接受赞扬的同时也同样称赞对方一番。因而才会出现这种自谦策略的称赞应答。

在拒绝请求或邀请的言语行为的语料收集中发现,参与调查的多数大学生(达到60%)使用了遗憾/道歉+理由/借口的间接拒绝策略。如以下交际情景中:

A: Would you like to go out and watch a movie with me?

B: Excuse me, but I have another plan tonight.

这个情景中面对别人的邀请,如果直接拒绝是很让对方失面子的,因此基于礼貌原则,被邀请方需要委婉的拒绝,因此采用了道歉+理由的间接拒绝策略。但这个拒绝言语行为中也带有明显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混淆了“Excuse me”和“Sorry”的使用场合。

另外所收集的语料还显示参与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拒绝策略使用呈现单一性,多集中反复使用某几个策略;如遗憾/道歉和原因/借口是最常用的拒绝策略。而且有少部分受试者甚至还使用了直接拒接策略,百分比达到15%。这说明了这部分受试对于英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不了解并且交际中的语用意识淡薄。因为直接拒绝别人的请求和邀请在人际交往中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较少出现的。

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除了社会地位和距离,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之外,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直接的影响因素。中国人比较注意公众形象,也会为对方考虑保留面子,因此在拒绝言语行为中使用委婉的、模糊的间接拒绝策略,遵循点到为止的原则。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更注重社会地位的差异;所以对于比自己地位高的,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更加倾向于不敢直接拒绝,而是采用间接拒绝策略。

四、启示与结论

本次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称赞和拒绝言语行为语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进行英语称赞言语行为中,多使用直接策略和谦虚策略;在拒绝言语行为中则多采用委婉的间接拒绝策略,遗憾/道歉+理由/借口的策略为主要拒绝策略,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使用了直接拒绝策略。针对研究结果,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文化镶嵌于语言中,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英语文化和社交语用能力,即教授给学生英语的文化规范和言语行为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语法上以及语用上正确使用英语来进行跨文化交际。另外,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地进行英语文化学习培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英语文化知识储备,能够分析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文化因素影响而导致的言语行为语用策略使用的错误,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形式。再次,教師需要教授一系列系统的文化知识给学生,可利用多样的材料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文学等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让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有整体的了解,并能够灵活应对和容忍这种文化差异。最后,要加强课堂的师生互动,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练习社交语用能力的机会,教师可设计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堂讨论。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结合语言形式和社交语用规范,让学生真正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进行各种言语行为,真正用语言来做事。

参考文献:

[1]Austin, 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Cambridge, Mass: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2]何自然. 什么是语际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96,(1):1- 6.

[3]李晓莉.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对比研究[J].长江丛刊,2018.04.

[4]张燕.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称赞语[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18(4).

作者简介:

韦艳梅,硕士,讲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从事语用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科研科学基金项目:《语际语用学框架下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用迁移研究(2017LSKY14)》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