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保护与发展路径

2020-09-29 01:30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8期
关键词:武陵山东南生态

一、前言

202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谋划推动重庆主城区都市圈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对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庆市政府做出的功能定位是: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把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成为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样的定位是基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该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抉择,更是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及经济发展概况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良好,其发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生态。主要体现为“山青水秀气新”。山青: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尤其是酉阳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3%,负氧离子含量是重庆主城的100倍左右;水秀: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除城市河流外,其他地方水质均达3级饮用水标准;空气清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45天以上,比重庆主城净多20天以上。所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被称之为“重庆之肺”。但从客观来讲,该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有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比例相对较大,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修复周期相对较长。

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因历史、地理等原则,其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从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来看: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18.60亿元、41007元,分别是2012年1.78倍和1.8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67亿元,是2012年57.33亿元的1.49倍。由此可见,其增长速率较慢。从三产增加值来看:与2012年相比,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6.93%、7.14%、18.37%,三产结构比也由2012年的16.1:48.6:35.3调整到2018年的13.4:41.1:45.5,如图1所示。

从这里看出,三产结构由之前的“二三一”优化为“三二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并且比例呈逐步加大的趋势。事实也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壮大的最大动力源,生态绿色发展将是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当前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图1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三产结构变动情况

三、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如何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建设步伐,推进实现区域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从发展规律来看任何方式的发展都必须以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前提,这就需要按照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走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发展之路。要走好这条生态发展路子,就必须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为魂,突出“四个着力”,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扶贫搬迁和生态机制完善四大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所以要突出保护生态这一首要任务。一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前主要是要突出抓好区域内以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为重点的生态敏感区和生物频繁活动区的保护和巡查工作。同时,域内各区县的生态环保、水利、自然资源规划等有关部门要联合开展重大经济决策和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坚决制止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行政审批行为和企业生产行为。二是加快生态修复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推进荒山造林、森林屏障工程建设,系统保护和恢复区域内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巩固深化退耕还林成果。同时,要大力推进区域内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和河流两岸的绿化带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治理中,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果树、茶叶、油茶等特色经济树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三是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加快推进区县城、乡镇集镇、园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垃圾分类取得实质性成效,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要全面落实“河(库)长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努力消除生活污染,推进美丽生态家园建设。

(二)着力发展生态产业。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支撑,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渝东南各区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发展异常火爆。比如:2019年,黔江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酉阳接待游客1760.1万人次,石柱全年接待游客1517万人次。但是,渝东南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精品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尤其是要以武隆和酉阳的两个国家5A级景区为节点,串联、带动渝东南其他旅游景点景区的发展,共同打造渝东南黄金旅游带。同时,要突出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特色,深挖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游客的互动参与性,增强景区魅力。另一方面,要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内互联互通,共同推介、抱团发展,联合打造渝东南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并融入大武陵旅游核心圈,提高渝东南旅游的知名度。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山地生态农业。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山地气候、地形立体分异明显,要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坚持打“绿色”牌、走“生态”路的理念,重点瞄准城市人的餐桌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提高农业附加值。比如:农民养的农家熟饲料黑猪就非常受欢迎,因为绿色无污染,猪尚未出栏,就开始接受主城市民预订;酉阳的花田贡米也是如此,每年尚未收割就有一大批重庆主城及重庆市外的游客提前预订。所以,瞄准了城市人餐桌的爱好与需求,渝东南的生态农业大有文章可做。另一方面,要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延伸融合。同时,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强化农头企业带动,促使产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精做细。三是要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能开发,也不是说不能发展工业,而是要解决怎样开发、如何发展工业的问题。首先,要推进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绿色特色产业。比如,酉阳就可以大力发展茶叶、油茶、青花椒、中药材、山羊等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投产麻芩止咳糖浆和橙皮苷生产扩能、青花椒化妆品等项目,推动昆武制药、琥珀茶油、和信农业等资源型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第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促使区域内现有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推广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控制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第三,加快生态园区建设,不断配套完善园区的水电路气、超市、医院等基础设施功能,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增强园区的生态承载力和吸引力。

(三)着力开展生态搬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有限,生态搬迁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用好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重大政策机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好移民新村,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居住在大山深处以及环境条件恶劣地方的居民进行生态搬迁,以减少人为频繁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新村建设和搬迁过程中,作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政府要突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为移民安居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一定要加强对居民聚集区以及搬迁居民户产业发展的规划与指导,让其不因生产生活地的变更而失业,确保居民搬出后,真正能留得下、住得好,并逐步致富。比如:酉阳毛坝乡毛坝村以前是全县比较穷的一个村,但通过新村建设,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个村在夏季的游客日接待量达3000人次以上,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较之前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四)着力完善生态机制。机制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生态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指挥棒、风向标。在实绩考核中,要加大对生态保护的考核权重,将生态保护发展的各项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同时要建立起生态保护的倒逼、约束和激励机制,强化对考核结果运用。二是生态保护机制。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对各类破坏森林、草场、违规捕猎以及违规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三废”等行为的,要快查严处,通过铁腕执法、高压执法带动形成人人“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态审批机制。坚持“生态至上、环保无优惠”的原则,建立健全审批准入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对于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要坚决不予以审批。四是生态补偿机制。在重庆加大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纵向转移支付的同时,域内各区县也要积极向上对接、汇报,多方争取更大的生态补偿,以增强继续再生产和发展的能力。要将生态补偿资金向农民倾斜,让农民得到实惠,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的热情,实现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因为农民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和主要力量。

四、结语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是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要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建设,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要求,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做大生态经济总量,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主体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武陵山东南生态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生态养生”娱晚年
诗二首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道东南赛题与2020年高中联赛数论题的渊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绕越高速东南段全程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