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2020-10-09 13:05舒小琴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营销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行政原则

舒小琴(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具备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保障单位稳定运行的关键。当前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等,进而引发财务风险问题,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单位,要想保障其健康发展,要确保资金的合理化、规范化应用。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例如:个别单位忽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资金应用缺乏合理性,导致资金浪费,引发财务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控制资金使用,避免发生风险问题,最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1]。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财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财务工作人员的支撑,其自身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个别财务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较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导致引发了诸多的风险问题。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专业性,也极大的增加了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

(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支撑。当前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很好的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需求,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流于形式,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进而引发了诸多的财务风险问题,给单位造成损失,阻碍其稳定发展。

(三)财务风险管理监督能力不足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工作中,虽然实行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但是其整体监督控制能力却并不高。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大多是依靠不完善的制度来评价分析财务风险,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导致内控效果差强人意,导致出现虚假财务信息等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中,其监督机制缺乏创新,职工职能划分不合理,职能重叠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到监督工作的开展[2]。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及防范对策探讨

(一)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所必须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在管理工作中,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要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外界环境风险,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综合整体衡量,并实现针对性处理。

2.全员参与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单位,在开展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风险。因此必须要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全员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并规避财务风险。

3.权衡制衡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内部和外部。在内部决策工作中,由于权利过于集中,极易导致决策工作失误,进而引发风险。因此要遵循权衡制衡的原则展开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决策水平。

4.预见性原则

财务风险的发生,具备可预见性特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要遵循预见性原则,制定针对性的预警机制,以便于从源头上分析并控制财务风险问题,保障财务活动安全。

5.效益原则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服务性单位,但是对于资金的应用率是非常高的。因此要遵循效益原则,保证各项资金的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最终达到更高的公共服务质量。

(二)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重视财务管理,加快队伍建设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起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首先,作为领导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理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便于更好的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问题。其次,针对当前个别财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要积极做好专业化培训工作。通过定时定期的培训,提升其财务工作专业化水平,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树立高度的财务风险意识及责任心。作为财务工作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自学意识,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财务风险防范技巧和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水平,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此外,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面向社会及高校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并认真做好考核工作,确保其具备较高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和水平,满足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需求。

2.完善管理制度,转变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从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流程监督制度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各项制度的建立,要确保其完善性与全面性,鼓励全员参与到其中,提升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以便于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在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后,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针对执行不力的部门、人员,有必要进行处罚。与此同时,要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应用多元化风险管理模式。例如: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可以应用全面预算+滚动预算结合的方式,使得管理工作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要做好对各项资源及人员的统筹协调工作,降低资金周转风险,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控制成本[3]。

3.加强内部控制,构建风险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需要历经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预警、风险监管、风险控制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各个环节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成效,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彼此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协调配合展开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现信息的及时互通。同时要对各个岗位及人员的管理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关注高风险环节,有针对性的做好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安全。

4.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监管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工作及权力监管工作,对预算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认真学习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并结合相关政策及自身情况来展开预算编制及审批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要确立风险内控目标,定期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一旦发现存在目标偏差的现象,要及时解决。不仅如此,要做好对组织结构的优化工作,设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化横向监管工作,制定相互监管的岗位管理体系,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及监管质量的提升[4]。

5.提升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能够极大的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基于此,要重视起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先进的会计计算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财务资金管理,实现对资金的安全化管理与及科学化分配,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不仅如此,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实时化查询财务收支状况,快速获取财务信息,通过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财务决策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使得财务决策具备更高的科学性,规避财务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时期,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遵循相应的原则落实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安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行政原则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盘点 政治篇:有繁有简,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合理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