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2020-10-09 10:47仓思雨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仓思雨

摘要: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大背景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意识不到位,高校协同育人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应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素养。高校应当通过完善相应的教师考评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拓展协同育人的领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探究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辅导员 专业教师 协同育人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032-02

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同时也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发展。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有效融合,共同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

1.育人意识存在偏差

如今,高校每年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专业管理队伍人员缺口加大,很多高校每年都会定期招聘一批专职辅导员。虽然新鲜血液的加入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的压力,但由于一些高校在给学院分配辅导员时,不关注辅导员的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导致辅导员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对于学生所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选择等问题难以有实质性的帮助[1]。加上新进辅导员大都比较年轻,缺少工作经验,每天都疲于处理学生的日常琐事,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都无法保证,更无暇考虑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想法[2]。而专业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德育意识不强,他们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几乎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给学生带来影响,更没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意识,更有甚者还会向学生传播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相违背的内容,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育人环境有待完善

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协同育人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考核,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思政教育、评奖评优、学风建设等学生工作上,辅导员参与专业教育相关工作则很少纳入考核,其实际效果更无法进行量化。而对于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依据传统的教学科研来考核,“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导致部分专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科研成果,课堂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虽然有高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但由于缺少具体的实施平台,导致双方缺乏交流沟通和分享,难以开展相关的一系列教育。此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被分成了两支队伍,辅导员只是辅导员,专业教师才是大学教师,两支队伍分工“明确”,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办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3],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之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忽视,要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力军,角色定位不同,负责的学生工作也不一样,两支队伍分工明确但未强调合作交流,无法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单靠任何一支队伍都无法独立完成。因此,只有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加强交流,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才能践行“三全育人”的培养模式,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2.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的需要

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定期组织召开班会,个人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辅导员是与学生在大学里互动最频繁的教师,因此学生会经常向辅导员咨询专业方面的问题。每到这时,辅导员的专业劣势就会显现出来。而专业教师的加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既可以解答学生的专业问题,又能提高辅导员对于相关专业的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参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认知和素养,创新教育方法,也能增加专业教师对于学生工作的了解。两支队伍在专业领域和思政领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能够在协同育人的工作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德育和智育工作的创新,提高两者自身的工作能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育人队伍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构成,高校的育人体系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构成。第一课堂以专业教学为主,实施主体为专业教师,注重学生专业文化和理论知识的培养;第二课堂则以思政教育为主,实施主體为辅导员,重点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班级活动、心理健康等。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两支队伍的协同配合,让学生在深化专业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构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措施

1.转变方法,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应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融入新媒体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专业教师可以将带有时代特征的主流价值观引入专业教育,譬如将时事热点作为教学素材,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增强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辅导员则可以发挥网络及各种社交软件的实时性特点,及时掌握最新资讯热点,适时把握媒体舆情可能对学生的影响,进行正面引导。对于大学生关注的专业就业等问题,能提供观点正确、逻辑周密、说理透彻的解答。将新媒体与传统教育相互融合,通过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政教育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之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实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价值遵循。

2.主动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新聘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4]因此,高校应当鼓励并要求专业教师尤其是新进校的年轻教师从事兼职辅导员的工作,以增进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了解。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之外,应主动和辅导员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课后表现等;通过“学习强国”等App了解最新思政动态、时事政治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而辅导员则可以在完成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抽出时间,通过随堂听课,慕课学习,請教专业教师辅导等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项目和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增进对所在院系专业的了解,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3.全面量化,完善教师考评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全面科学,由于协同育人环境的缺失,无法将双方协同育人的效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严重影响了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当及时完善对两支队伍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全面、量化、科学的考核体系[5]。对于专业教师来讲,除了平常对教学、课时、科研的要求外,还应该注重学生评价,避免学生每学期末对专业教师的评价成为“走过场”,严防专业教师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此外,对专业教师的考核必须包含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量,鼓励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应当鼓励他们多和专业教师沟通交流,参与简单的教学工作,对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应将参与教学工作作为优先条件。同时,建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专项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相互配合与协作。

4.多措并举,拓展协同育人领域

现阶段,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实施协同育人的领域依然较窄,在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创建等活动中缺乏交流沟通与合作。因此,除了遵循现有教育体系的育人原则之外,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还应该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关注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知识竞赛、课题交流等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作用。辅导员可以负责协调场地、安排行程等,专业教师则可以负责学生的遴选、课题选择及专业指导等。通过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关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心,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作为高校育人体系中最重要的两支队伍,各有分工,相互依存。如果将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工作完全分开,就与国家“三全育人”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高校要促进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完善工作评价机制,提高双方工作积极性。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也要相互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拓展协同育人的领域,在理论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高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6):125-127.

[2] 尹曦.新时代辅导员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色定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6):41-44.

[3] 王洁.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的现实价值与运行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19(22):134-13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DB/OL].(2017-09-29)[2019-08-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5] 苗露露,郭瑞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文化学刊,2019(10):142-14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