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模式提升高职思政课获得感初探

2020-10-09 10:47郑新瑜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主题教育获得感思政课

郑新瑜

摘要:提高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让学生能在课程中找寻自身的价值诉求,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从深入挖掘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入手,分析得出当前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不强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运用主题教育模式,从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打造强有力的教育团队和丰富教育载体等方面发力,旨在提升思政课学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主题教育 模式 高职 思政课 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166-02

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让他们既成人又成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特质明显的新人,高职院校必须顺应形势发展,始终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着力培养人才。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思政课改革,提升思政课获得感,可以促使学生乐于和善于去接受思政课,学好思政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思政课获得感概述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学生在接受思政课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关键在于“获得”,主要体现为主体感、存在感和价值感的获得,具体体现为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认识世界、感悟人生、领会价值的科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获得感,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作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关键因素。思政课获得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授课的欢迎度和接受度。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越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高,思政课授课的效果越好。作为思政课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感受最为重要。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思政课的学习有收获,才会发自内心地去接受思政课。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发挥思政课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强的原因

1.学生教育主体感不强

教育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原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导论,再发展到教师、学生均为教育主体的双主体论。双主体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又互为认识的客体。当前,部分高职思政课没有从根本上贯彻落实“以生为本”,仅以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教育客体,缺少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常居于被动的受教地位,学习积极性不足,自觉主动地参与思政课的学生很少,参与的频率也很低。

2.施教者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教師的教学能力强、个人魅力突出,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育的效果。事实上,仍有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课堂上,有的教师仅仅是单纯地讲授课本教案上生涩的理论,缺少旁征博引,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缺少个人魅力,授课方式不能吸引学生,如授课的语调平缓、缺乏变化,也不擅长调动课堂气氛,进而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

3.教育内容欠缺生动性

高职思政课普遍使用的教材同本科学生一致。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代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即使教材统一、内容相对固定,但教师必须加以科学合理的扩展延伸。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的内容还较为单薄,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和引导学生。这大多与年轻教师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对国家和社会形势的把握有所欠缺;深入学生调研走访的机会少,对校情、学情把握不到位,缺少对授课学生特征的把握;自身知识系统不完备,知识面狭窄等,使其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影响教育效果。

4.教育方式枯燥单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室里,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教育的方式方法,往往只能以理论讲授的形式展开,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生缺勤迟到、抬头率低、玩手机率高、参与程度低、学习体验差的现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丰富了课堂讨论、演讲辩论、征文比赛及其他类型实践活动。这些方式与学生的实际诉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追寻的自我价值感难以实现,使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学习。

三、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1.明确整体目标和单个目标

运用主题教育模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必须有目标,明确改革前进的方向。主题教育思政课的整体目标,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结合教情、学情开展针对性强、系统性突出的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当前,高职学生在逐渐从“95后” 向“00后”过渡,学生呈现着不同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思政课教育者运用主题教育模式必须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不断改革完善课程教育,使学生们形成对国家、民族发展历史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并将这种认同扩散开来,发扬下去。主题教育模式是由多个教育主题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主题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全面科学地了解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特点和实际诉求的前提下,结合党和国家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看作一个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切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社会现实,总结不同的教育主题,系统开展教育,较大地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社会主义核心观主题,重点深化后再分解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的文化建设。这样在打破重组原有课程内容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深化,既能使得内容不会重复,又能进行有效的深化,提升学习的效果。

2.打造思政课主题教育团队

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批道德高尚、为人师表、能力突出的思政课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政课主题教育团队不能仅局限于专职思政课授课教师,而是应该扩大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处、就业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多个部门,形成教师、辅导员、党建工作者、团学教师、职业生涯导师、心理咨询辅导教师等在内的多种教学力量协同发力,形成教育队伍的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主题教育获得感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