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0-10-09 10:56陈红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设问备课初中数学

陈红玲

摘要:目前,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课;设问;信息技术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建立数学观念的重要过程。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学总是出现被动的状态,并且学习效果也呈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这样直接阻碍了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出发点,优化教学设计。其中,教师不仅需要抓住上课前的备课环节,以此為一节好课的实现提供可能性,还需要以学生为核心,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进而促进教学实现有效性。

一、完善备课过程,优化教学设计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也是一节好课的前提。传统备课主要集中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这一层面上,而忽视所教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点,这样常常使得教师教的“精彩”,但学生学的却“无感”。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应完善备课过程,并在备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并抓住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这样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以此使教学设计得以优化,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前进行备课,笔者首先分析教学内容,有理数的运算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包含“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而有理数的加减法作为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然后从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学生局限于正有理数的运算,对负数的加入并不适应,因此,本节课在探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让学生利用旧知计算温差,以此帮助他们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总结、验证规律的过程,打破他们的不适应感。此外。本节课教学设计涉及到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发现新知、体验成功、拓展思维,以此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的教育观,进而为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做好充分的保障。

二、抓住设问时机,构建问题情境

设问环节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活跃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设问并未在课堂得以体现,这使得学生的学变得更加被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设问的时机来构建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既能够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问题,还能够从教学重点处设置问题,其旨在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使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例如:在“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中,由于有理数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加法后学习的,并且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完成的,为了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笔者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设置课堂问题,即:一只蜗牛沿着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是L上的点O,求“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这几个变式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列出了式子,也能够通过观察、对比所列的式子,总结、归纳出“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等结论。可见,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设置课堂问题,能够给使学生主动总结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是完善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合理地将信息技术作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以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会为课堂注入新活力,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此完善教学过程。

例如:在“数轴”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能够使他们正确画出数轴,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小明从家到超市,再到小斌家”的动画模拟视频,给学生视觉冲击,随后,以这一模拟视频过程为研究对象,与此同时,笔者并指导学生以超市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向西为反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明家、超市、小斌家的位置。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此情况下,学生初步画出了数轴,进而总结、归纳出了数轴的概念。可见,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不仅为学生的学创造了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还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展开。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普及的背景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首先应从备课环节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积极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认知与所学知识构建联结。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找准时机,设置课堂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主动,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为课堂注入新活力,以此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付英兰.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商情,2017(3):6-6.

[2]王宁.浅议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44):28-29.

猜你喜欢
设问备课初中数学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