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论述建筑的历史性与艺术性

2020-10-10 02:51许东林周峰越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

许东林 周峰越

摘 要:黑格尔将建筑论述为艺术的原始形式,是艺术的开端,而艺术又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方式。黑格尔发现人类长期的建筑审美体验有一个严重的缺憾:没有建筑历史的概念。他提出了艺术史哲学的概念与理论模型,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历史性,有一个演化过程。他运用绝对精神构建出建筑艺术在历史中认识自身的三个时代: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关键词:黑格尔;绝对精神;建筑历史;艺术

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艺术哲学的核心主张为绝对精神,或者称为“Zeitgeist”(德语:时代精神)。从两个方向来理解绝对精神这个概念:第一,以传统主义的方式,将绝对精神看作一种无所不包且可以决定现实的实在,是指每个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其他的事物只是它的表面特征;第二,组织法则,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的方式认为所有真实的事物都是由组织原则和构成法则决定的后见之明,组织原则适用于全体事物,构成法则可以被构建成一个体系,或者被作为构建某种体系的条件,这个体系将组成整个现实世界,我们可以用它来推测或预测未来。然而在事实存在落定之前,我们无法系统地设想出这个体系,如蝴蝶效应、混沌理论等,不能用一切方法来模拟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理论认为绝对精神是一种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既定的真理和实在的存在,而且它持续发生改变,永远不停止,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就是一切概念体系,在不同阶段会衍生出不同的理解,他可以通过艺术形式了解和实现自身。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起初并不得以显现也不能展示自己,直至蔓延到一个充满表现的物质世界,并将人类的集体性社会活动作为它的一种载体,创造出艺术形态来完成自我的认识。它不停地向前演化生长,所以单一的艺术形式无法完全体现绝对精神,它需要发展出其他的形式载体,而且不断地被完善和变化,所以黑格尔认为历史具有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绝对精神。

二、建筑艺术具有历史性

黑格尔运用绝对精神思考建筑艺术,发现人类长期的建筑审美体验形成了一套固化的理论模型,但有一个严重的疏忽,即缺乏记录人类建筑的历史,也没有书写建筑美学的历史,因此,黑格尔提出了艺术史哲学的概念与理论模型。黑格尔将历史理解为一种决定性的客观实体,将绝对精神理解为一种主体,主体不断从客体中学习,构建出绝对精神在建筑艺术历史中的认识自身的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称为象征型,指古希腊之前的历史阶段。黑格尔认为最早的建筑是在探索自然界的象征形式,因为绝对精神试图摆脱自然界单纯的符号意义,如埃及金字塔,本身具有的抽象形式,并非在模仿自然,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量。金字塔虽然值得惊赞,却只是一种简单的晶体,一种外壳,包裹着一个离开肉体的精神核心,主要功能是保存这种精神的肉体原型,所以一切意义都在这个独立表现的死者身上,这使得金字塔建筑本身的意义被割裂开来。在象征型时期的其他古代艺术如古埃及建筑狮身人面像,因为将人形与兽形结合而闻名,当时的人不断重复使用这一形象创造出一系列的兽形人,这些建筑形象也代表了这个阶段所能达到的顶峰。建筑的象征意义来源于抽象形式,象征型建筑艺术并不直接表达它的精神内容,而是表现混沌不清的指向性,所以这个阶段的建筑只有象征性的外壳而没有具体的绝对精神的意义。黑格尔认为早期建筑并没有实用的功能性空间,是独立存在而并非为人搭建的空间,因此早期的象征型建筑的作用是来标记位置或聚集部落成员的。

第二个时代称为古典型,指公元前5世纪以希腊为中心的建筑艺术。古典型建筑是象征型与浪漫型之间的建筑类型,其中的建筑典型就是希腊神庙,如帕特农神庙。首先,黑格尔认为,希腊神庙达到了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它克服了象征型建筑艺术的缺陷。黑格尔针对象征型建筑形式与功能,认为象征型建筑形象不是完善的,一方面它的理念只是以抽象的方式进入了意识,另一方面这种关系使得建筑的功能与形象是有缺陷的,它们尚未功能化。因为人们并没有出于某种特定的精神功能去建造金字塔,它只是被用作法老的陵墓,因此在精神层面它不具有任何功能,精神意义只停留在朦胧的指向性中;而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它是过于功能化的,它的实际用途显得并不重要,而更多的是呈现出一些非物质化的概念,建筑几乎完全脱离了精神意义。

然而古典型建筑艺术得到了符合它本质的时候,这个建筑作品就服务于一种非它本身所赋予的目的和意义,可以变成一种美的理念,然后按照重力规律建造起来整体,这个整体各种形式都要形成严格的整齐一律,直线、直角、三角形、圆形和一定的数量关系,具有严谨的规律性。在古希腊的神庙中,建筑克服了象征型与浪漫型的缺陷,功能与形式被精巧协调在一起。

古典型建筑艺术的独特建筑方式:第一,古希腊最著名的三大柱式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在比例、装饰、美和符合目的性等方面不但是空前也是绝后的。第二,罗马建筑艺术的穹顶和拱券结构,这两个结构模仿天空,放弃大量柱子的支撑功能,使用圆和球的特性相互支撑。第三,人体形状在古典型建筑艺术里并不是作为感性的存在,而是完全作为心灵的外在存在和自然形态,因此运用完美人的形态和纯洁来表现建筑的内容,刺激人的心灵体验,这是永恒不变的,如伊瑞克提翁神庙。建筑的各个部分是截然不同的,包括石柱、柱頂楣构以及它们的连接点,展示出了这些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异,所有的差异都在一个整体的精神概念下变得和谐统一。

第三个时代称之为浪漫型,指罗马帝国时代之后,或者是罗曼语族国家的建筑艺术的集合,主要包括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18世纪的建筑艺术。艺术最初是十分贴近自然,艺术作品多以土地为题材和材料,对黑格尔而言,建筑就是艺术的原始形式,是艺术的开端。建筑是所有艺术形式中与土地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类型,它由岩石、砖块和木材构建而成,三者都来自于土地,因此艺术的进化历程开始于更加具有实体性的建筑,随着它的与时俱进,建筑艺术的物质性逐渐减弱和去物质化,艺术开始脱离物质的外壳,在概念与精神层面逐渐深化。

浪漫型建筑是历史的另一个节点,这类建筑开始从它的内部找自己起源的形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哥特式教堂,如科隆大教堂。黑格尔把教堂概念化为一个内部规模宏大的景观,教堂中举行各种活动,包含商业活动、礼拜仪式和集会等等。教堂的石材是一种隐藏了自身石材特征的材料,它被精心雕刻过,用纹饰装饰和改造过,直到这些石块看起来只是哥特式教堂向上耸立的势能载体;其中的彩色玻璃可以调节光线以及控制整个氛围,所以使得内部空间拥有一个几乎半透明的质感。绝对精神在浪漫型阶段,脱离感官世界,脱离自然和客观存在,继而趋向概念化。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这三个阶段都是自由具体的心灵生活,通过心灵的显现,才能表现外在的艺术。他将心灵和神性化身为绝对精神。概括来说,这就是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作为艺术与建筑中理念和形象的三種关系的特征,这三种类型对真正的美的概念不停发展与超越,达到绝对精神。

三、建筑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

黑格尔对艺术主张双重论,第一点:艺术使得绝对精神得以显现。对他而言,日常接触的感官世界才是幻象,因为它们并非以精神性的存在,而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更加真实,并且黑格使用了“Der Schein”一词来表达,即“显现”。他通过想象力的创造,将物质世界转化为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建筑艺术在浪漫阶段开始向概念化转变,事实上这意味着艺术的终结,绝对精神已经出现。

第二点: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相应的表现媒介。象征时期的典型是建筑;古典时期的代表是雕塑,因为这一时期的艺术达到人类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浪漫型时期的代表是绘画和音乐,绘画是二维平面的艺术,表示艺术开始脱离三维实体的物质世界,转向一种纯粹的视觉和表象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都应该是绝对精神的显现和载体与形式。从此,绝对精神不再需要借助艺术的形式而显现,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将会终结,那时艺术将不再为绝对精神而创作,而是为其他文化功能创作。

黑格尔将建筑作为艺术的开端,因为建筑是最原始的存在,它是对外在自然世界的加工,然后与人的心灵结合。首先自然材料与理念开始对立,外在的形式未能向内在的理念渗透,成一种抽象的关系,使建筑基本类型就是象征艺术类型。其次,在象征型艺术基础上将神放进建筑艺术内部,运用秩序和心灵的结合,于是神的庙宇就形成了,这便是古典型的建筑。最后,把神放进庙宇中,为了超越神性,关注的点不再是客观世界和感官世界,而是理念世界,这便是浪漫型的建筑。

四、结语

黑格尔认为建筑艺术的本质上是象征型的,它比其他各门艺术更受到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赋予的定性,所以这些类型分别在建筑艺术发展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位置。象征型只是单纯的表面附加的象征,古典型是形式和目的真正达到了显现绝对精神,这两个类型的统一形成了浪漫型,这一类型虽然达到了显现美的理念,但是又保持独立地回到它本身。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孙祥斌.建筑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1997.

[4]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许东林,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周峰越,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管理。

猜你喜欢
黑格尔艺术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纸的艺术
试析后期谢林对于黑格尔的批评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爆笑街头艺术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