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20-10-10 02:51房蕾马云林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设计环境保护

房蕾 马云林

摘 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经济伴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从繁闹杂乱的老城区,搬往现代化、生态化的新城区,城市住宅区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生态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建筑设计创作的主题逐渐向生态化靠拢。每一名有环境保护观念的建筑设计师都应该不断学习和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尽量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继而在设计创作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同时,把建筑物合理融入到自然中去,使两者形成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建造出更符合生态理念的现代建筑。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建筑设计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建筑设计要遵循自然辩证法原理得到大力支持,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能够通过更多途径来实现生态建筑设计,优化建筑设计和人居环境的质量。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为核心,研究目的在于如何合理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建筑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人与自然、社会的发展需要都是建筑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设计中遵循自然辩证法成为其基本的设计理念。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是自然资源的迅速流失,人类一味索取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紧缺,生态危机开始来临,人类对自然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开始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道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市场前景广阔,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也显得格外重要,生态建筑设计逐渐兴起,人们渴望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渴望与自然相伴,与青山绿水相邻。

一、节约观

(一)生态设计方面

生态设计的意义在于,人类在改变自然的同时能够把对自然的伤害最小化。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就是要不断发展,人类要适应改善现有的生活环境,建筑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而建造活动就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技术的创新使不同的自然资源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被开发,长久以来,环境遭受了很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强行破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时刻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全球性保护环境的热潮。有责任感的建筑设计师应该更加关注绿色建筑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人对自然的思考,确立起和谐的自然发展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据,基于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態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节约原则主要指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建筑物和建筑材料,以有助于大大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消耗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以达到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重视旧有建筑的维护更新和对原有建筑的重复建设,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在这期间大拆大建的现象十分常见,没有重视旧有建筑改造的可能性,这破坏了旧城区的文脉和特色,不符合生态学的标准。

(二)建筑设计方面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大的国家,所以首先应当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以节约用地资源,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节省用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提高建筑空间使用率,利用生态技术建立地面空间高利用率的城市,充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其次,充分考虑原有的自然生态条件的利用率,注重协调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以防施工时发生水土流失和其他自然灾害,并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此外,设计中应当结合地理位置、方向等,采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的方法,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资源不足的问题会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筑行业,建筑设计离不开建筑材料的支持,因此设计师应当尽量选用可再生、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在满足当代人使用的前提下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比如,太阳能的运用。太阳能是一种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能够为建筑供电、供热,不仅节能环保,并且效果十分显著,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情况,在资源日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给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能源动力。而一些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因此要依靠技术进行节能,提高能源使用率或者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渐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能源的自给自足,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模式,建立起全方位的节能观。

二、创新观

创新是发展永恒的主题,我国改革开放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快速建设中,建筑渐渐沦陷为大批量生产,建筑“趋同化”比较严重,为了建设而建设,只是单纯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建筑设计应当具有独特性,同样不能片面追求生态的表面效果,今天的建筑不能满足于此,更要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在一个强调关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将毫无生机活力的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逐渐开始提高居住环境的要求,希望生活在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统一的现代生态建筑中。这就给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诉求,在各个错综复杂的因素中,需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能够合理解决不同方面的不同问题,设计创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现阶段建筑设计体系中,生态建筑处于重要地位。设计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样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既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还能达到环境保护的标准要求。创新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筑设计自然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也势必会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在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活动中,不仅要展现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还要包含生态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以体现建筑的地域性特点、时代特点和文化特色等。

三、生态观

(一)景观方面

在现代建筑设计体系中,生态观是主要的指导方向,当代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使用功能性,还要讲究艺术性、美观性、独特性。如果建筑外形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会使人在视觉上产生突兀感,在住的时候也会感到十分别扭;如果建筑形态能够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相互照应,则会给人融入其中并怡人自得的感觉,还能体现出建筑本身的特殊的内涵。生态建筑利用天然的条件以及科学技术手段创造出良好的富有生机的人居环境,以达到向自然环境索取与回报自然之间的平衡。同时,建筑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融合的产物,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传统习俗、民族习惯和审美习惯方面的需求,这也是一种生态文化,和自然生态一样,如果处理不好以至于失去平衡,也会造成某些文化的丢失。在现实设计中,人们对于“生态”的理解一般仅是局限于多一点绿植或者绿化,以达到规定的指标,没有真正地尊重自然,所以需要广泛强调和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并非表象地增加设计内容或作为一种噱头来达到营销的目的。

(二)室内方面

在独立住宅设计过程中,空间一体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设计手段,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建筑的内部结构特征,构建室内外一体化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室内使用空间,其在大型建筑庭院等设计中得到普遍运用,同时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统一性、整体性,不但绿色环保,而且还能进行景观设计,使室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而景观一体化的设计中,生态建筑观需要渗透到空间设计中,使室内装饰天然化,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将生物景观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在古代,这种设计手法便已经出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当将传统的优秀设计理念和手法传承下去。景观一体化主要把水、假山等引入室内,使室内室外的景观相呼应,使人们的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

四、循环观

(一)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在经济活动中尽可能地減少资源投入,并且能够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料的产生,保证环境中的可再生资源能够再生产和再利用,实现空间、自然资源的再修复、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立物质循环系统,进行反复利用,建筑设计师应当在设计中尽量节约稀有资源和紧缺资源,尽量充分利用废旧的建筑材料,避免向大自然运送废弃物,破坏生态环境等。循环使用在建筑中首先表现为水的循环利用,这能够很好地缓解用水紧张等问题,对我国许多缺水的地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还可以将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在建筑材料方面需要尽量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杜绝材料发生浪费的现象,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以更好地实现现代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

(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主要表现为对雨水、雪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在建筑中设置地表和屋顶的收集设施,帮助水资源收集;建筑内部安装净水装置,使收集的水资源可以被干净地循环,例如浇灌植物、清洗公共设施,这样可以减少人们对纯净水的浪费;在建筑过程中可以设置节约用水的装置。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到节约资源,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节约的资源也将达到一个可观的数目。

五、结语

在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想要顺应时代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建筑设计应当不断改善更新设计理念和方式,使建筑设计能够和自然环境相融合适应,创造出符合生态观的良好的人居环境。现代建筑自诞生以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坎坷道路,但是仍在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着,寻求新的机遇和突破,走向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共处的模式。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们新时代的居住诉求,是一种新的美学观、认识观与价值观。生态设计使人们对建筑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未来建筑创作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加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拥抱自然。

参考文献:

[1]丁佳,黄振宇.自然辩证法思想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11(7).

[2]袁敏.建筑设计与自然辩证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4).

[3]李睿洋.探析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

[4]宋晔皓.从环境和建筑看生态建筑设计[J].清华大学建筑学报,2002(1).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可持续建筑设计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