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电信诈骗”事件发生场景、成因与解决路径

2020-10-10 02:51肖盛中李浩张彦红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7期
关键词: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大学生

肖盛中 李浩 张彦红

关键词大学生 电信诈骗 安全教育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广泛普及;WiFi覆盖全面,5G技术成熟,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的推广,极大方便了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

但随之,电信诈骗案件与日俱增,电信诈骗手段越发多样。尤其近年来大学生电信诈骗,更是呈现高发态势。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缺乏社会阅历、缺少自身防范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建立健全,面对诱惑难以抗拒,难以认清背后的陷阱,很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分子的潜在目标。电信诈骗已成为高校校园中仅次于盗窃案件的第二大多发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电信诈骗不仅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对受骗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诱发心理问题产生,严重影响了校园乃至社会的安定稳定。

因此,分析大学生电信诈骗受骗的心理,提出教育学专业相关对策,对于缓解高校电信诈骗事件发生,保护校园安定具有重大作用。

一、电信诈骗的实施过程及危害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电话或短信散步虚假信息,设置陷阱,通过远程非接触方式,引诱受害人将资金转账至犯罪嫌疑人控制的账户里。由欺骗受害人、使受害人陷入认识错误、引导受害人错误判断处理财物、行为人获得财物四部分组成。

电子信息技术通讯便利、沟通效率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覆盖各年龄段人群。因此电信诈骗隐蔽性强,智能程度高,难发现;犯罪主体集团化程度高,犯罪集团之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难以打击;侵害对象广泛、涉及地域广泛,也是当下社会较为常见的一种新型犯罪形态。

二、高校电信诈骗的多发场景

(一)网络刷单返现诈骗

此类诈骗在高校中最为常见,可达50%以上,且近年来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此类诈骗通常在开始时给受害人支付所谓的“红利”,以此获取受害人信任,随后利用各种理由引诱受害人加大投资力度,让受害人持续充钱。直到受害人本金无法返还时受害人才发现被骗。

(二)冒充通讯好友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盗取受害人的聊天工具伪装成受害人,通过QQ、微信等,向其好友发送求助信息,例如帮忙充值话费,急需用钱等。诈骗分子可利用技术模仿受害人的声音,也有部分诈骗分子收集到受害人视屏资源,通过技术处理后和受害人好友进行视频连线获取信任,随后要求受害人好友进行转账。

(三)通过不明链接传播手机病毒

诈骗份子已活动信息为由,通话网络络或短信形式向受害者发送二维码或者网站信息。引导受害人在点击链接后下载或扫描不明软件,获取手机权限,植入手机病毒,通过转移受害者手机内的虚拟银行账号内的资金或与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的资金实施诈骗活动。

(四)网络交友诈骗

近年来网络交友类诈骗在高校中也呈现高发趋势。诈骗份子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态,冒充年轻女性与受害人进行聊天,聊天内容色情、尺度大。在聊天过程中诈骗分子已追求刺激为由提出与受害者进行裸聊,随后要求下载“不明软件”,获取受害人手机内信息。当受害人与诈骗分子裸聊后,对方随即录屏保存,以要发视频给受害者好友为由要求转账,进行诈骗。

三、高校电信诈骗事件频发成因分析

(一)电信诈骗成本低、打击难

电信诈骗犯罪低成本、高回报,面对高额利益引诱,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以常见短信诈骗为例,犯罪分子只需购买手机、群发器和银行卡等装备实施。凭借当代通信技术的便利条件,可低成本、同时段大量群发虚假短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电信诈骗多为团伙作案,一些有规模的电信诈骗组织,内部成员明确分工,等级森严,各级成员问单向联系,互不认识,在打击过程中只能摧毁部分环节,难以打击到上层,效果甚微,且有规模电信诈骗多为跨国作案,破案难度大,被骗资金常常有去无回。

受利益引诱,部分不良商家或机构为电信诈骗分子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例如协助搭建电信诈骗平台、群呼群拨,网络电话更改号码,及日常运行维护等服务;部分公司利用资金管理名义充当“地下钱庄”,为诈骗分子提取骗款提供了渠道。

(二)学生受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实现个体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第一个场所,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家庭教育的启蒙,与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性格脾氣形成甚至是智力发育息息相关。

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的内容多源于日常生活中经历、处理的具体事件。家庭教育中,即使有部分家长表示支持孩子个性发展,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处理事情过程中能主动与孩子沟通听取意见,但在实际中大部分家庭的“主权”仍处于家长绝对占用状态,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锻炼,遇到电信诈骗时,识别能力较差,缺乏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低,不能理智、正确的面对电信诈骗事件。

家长素质对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及人生理想也有影响,家长自身对时事不关注,对电信诈骗不了解,对学生安全教育不重视,在日常互动中不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也给电信诈骗可乘之机。

据调查,家庭亲子关系也对学生行为方式具有影响,父母工作忙碌,学生在家长期处于放任状态,亲子关系较为疏远;父母过于强势,学生在家长期处压抑状态,亲子关系较为冷淡,以上家庭学生防范电信诈骗能力,尤其是事后处置能力和识别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有约5%学生选择在自己遇到电信诈骗后,选择保持沉默,不与父母沟通,因电信诈骗引发心理问题。

(三)防电信诈骗教育效果不佳

高校教育不仅是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传授知识,更是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当前高校中对安全教育重视较少,安全教育课程未放入学生培养计划,学生不给予安全教育重视,存在“认知不走心,知行不统一”普遍现象;学生安全知识学习不系统,课程效果不显著。

猜你喜欢
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推进
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