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百会穴联合穴位埋线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2020-10-12 08:40孟晶晶沈云霞
关键词:百会穴心脾艾灸

孟晶晶,沈云霞,管 娟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 肺病脾胃病科,云南 昆明,650011)

失眠是以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病理性状态[1],失眠在成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2-3]。目前临床针对失眠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疗法,但药物治疗可能造成过度镇静、成瘾不良影响。失眠属“不寐”范畴,中医方法治疗失眠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本研究探讨艾灸百会穴联合穴位埋线在心脾两虚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住院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76例。⑴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4]中失眠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心脾两虚型失眠诊断标准,面色萎黄或苍白,夜间难以入寐,多梦易醒,白天倦怠乏力,大便稀溏,伴有心悸、头晕等症状,面色不华,舌淡而苔薄,脉细无力。⑵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心脾两虚型辨证标准;年龄≥18岁;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⑶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原发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或备孕妇女;精神病患者;在选定穴位附近有感染或脓肿;对乙醇、羊肠线过敏者。⑷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发生不良事件者;试验期间因药物等其他原因影响试验结果者;因病情需要而采取其他措施者;失访、自行退出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0891,规格:1 mg/片) 2 mg/d ,睡前0.5 h服用,1次/晚,治疗时间为14 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管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百会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①艾灸百会穴:取穴百会穴。操作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施灸,治疗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15~20 min/次,1次/d。14 d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治疗前嘱患者排空二便;治疗中观察患者皮肤状况,避免烫伤。②穴位埋线:取穴心、脾、神门、三阴交,均取双侧穴位。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指压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穴位皮肤,戴无菌手套将0000号医用羊肠线用无菌剪刀剪成 0.5~1 cm 长,装入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前端内。将一次性埋线针以45 ~90 的角度向穴位刺入,进针约1~1.5寸,上下提插得气后,左手固定,右手推针芯后拔出针管,使羊肠线置入穴位皮肤内,线头不外露于皮肤外。告知患者2~3 d内不洗澡。1周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2组失眠中医证候积分[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8]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9]评分,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级评分,心烦不寐4分、心悸不安2分、头晕耳鸣2分、健忘 1分,每项症状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为 0~3分后再乘以该项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临床控制: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0%;显效: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3 h,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60%~<90%;有效: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3 h,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 ~<60% ;无效:睡眠总时数较前无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

2 结果

2.1 2组失眠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干预后,2组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失眠患者PSQI、SRSS、SAS 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PSQI、SRS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15(39.47%)例、显效10(26.32%)例、有效10(26.32%)例、无效3(7.89%),对照组痊愈5(13.16%)例、显效17(44.74%)例、有效6(15.79%)例、无效10(26.3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2 2组失眠患者 PSQI、SRSS、SA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心脾两虚型作为失眠的常见证型[10],治疗方法以调和阴阳、补脾养心、镇静安神为主。百会穴位于双耳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汇处,是督脉之腧穴[11]。艾灸借助药物和热传导的相互作用,能通络、调畅气机,使气血通畅。另外,艾灸既补虚又泻实[12]。因此,艾灸百会穴能使患者阴平阳秘、宁心静神,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穴位埋线疗法集“针刺、腧穴、线”功能于一体[13],线体“留针”作用可达到催气、候气的目的,使刺激强而持久,时间长而力专,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气在腹者,止之背俞”,取心俞、脾俞针刺可调节心、脾脏腑功能,使心脾两脏之气相通,心火为脾土之母,针刺能够调节脏腑虚实,达补母泻子之功,有助于养心安神、补益心脾。针刺神门穴能够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14]。三阴交是肝、脾、肾的交会穴,针刺该穴具有安神功效[15]。诸穴合用对失眠患者心神不宁、多梦易醒有很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干预组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PSQI、SRS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说明艾灸百会穴联合穴位埋线用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症状,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较之常规药物干预方法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艾灸百会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艾灸百会穴和穴位埋线安全简便、适宜操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百会穴心脾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过桃花村
夏天怎么做艾灸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