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的培育

2020-10-12 14:06肖纲领
职教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倡议工匠精神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用型高校培养工匠人才提出了实践技能、工匠精神、国际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培育工匠人才方面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工匠精神理念未完全确立、课程设置不够健全和校园文化氛围不强等问题,建议从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强化人才培养的工匠精神理念、优化复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营造工匠人才培育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加以强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国际化素养;应用型高校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18年度“晨光计划”人才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媒介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CGB10);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团队项目“世界技能大赛研究”

作者简介:肖纲领,男,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9级博士研究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讲师,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8-0016-07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及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通过的《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使得“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国际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涉及技术合作、资源配置和文化交流,人才是其核心,人才教育是其基础[1]。2016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规定,“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2],对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同时,高校人才培养的应用导向逐渐凸显。2015年10月,《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明确了“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3]。国务院于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是提出了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4]的要求。从政策走向来看,未来将有较多高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在这种背景下,探究应用型高校如何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撑,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养提出的时代诉求,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应用型高校与工匠人才的内涵

(一)应用型高校的内涵

在已有研究中,我国高校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如:根据承担的研究与教学职能比重分为研究型、教学型、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四类;根据“是否设有研究生院”和“取得本科学历授权的时间”两个维度,分为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Ⅲ类三类;以人才培养的类型为标准,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本科型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5]。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7〕3号)的规定,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本科层次高校属于研究型和应用型系列,高职高专院校则属于职业技能型系列[6]。

从上述这些学者的观点和政策文件对高校的分类来看,关于何为应用型高校缺乏共识。将高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尽管有其合理性,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也应属于应用型的范畴。上海地区高校的二维分类中的一维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类[7],其中,应用技能型就是指高职院校。基于这种分类,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高校属于应用型高校;而应用研究型高校则是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混合类型,很难说是完全的应用型高校。在本研究中,應用型高校的概念属于广义的范畴,即包括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为地方本科高校,通常无博士点或博士点较少,应用技能型高校则指高职院校。

(二)工匠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通常包括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已有的这种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凸显的是技术或技能层面,而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型高校仅仅满足于人才培养的技术或技能方面,将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本研究中,工匠人才指在满足技术或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具有工匠精神和素养的人才。笔者曾提出,高职院校应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强调这类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工匠素养[8],因此,就应用型高校来说,将其定位为培养工匠人才更为合适。也即,培养工匠人才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这类人才既具备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同时具备创新创业、国际化等素养,此人才培养定位更有利于概括这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用型高校培育工匠人才提出的时代诉求

“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国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方略,其精准落实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可以说,真正具有复合能力的人才,将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能否取得实质成效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就对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要求[2]。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高等性、应用性、区域性,在“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的背景下,这类高校理应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以下四点时代诉求。

(一)“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应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实践技能

应用型高校不同于学术型高校,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其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突出特点就是重应用、强实践[9],实践性是应用型人才的五大基本特征之一[10]。如果说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工匠人才将通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中国制造”的崛起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提出了多种类型的人才需求,但无论哪种人才,只要是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就应该具有扎实的技术和技能,这是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基石。因而,技术与技能服务将是我国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最基础的着力点。

(二)“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应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工匠精神

对于工匠人才而言,工匠精神是其最核心的素养。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场合多次提及的主题;2016—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将工匠精神写入其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要求[11]。工匠精神是内隐于工匠人才的一种品质,蕴含着严谨专注的职业态度、敬业爱岗的道德情操,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情怀,是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价值支撑[12]。工匠精神与工匠人才具有相互强化的关系[13]。工匠人才较普通的技术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超越了简单的技术或技能的概念,强调在技术或技能基础上的工匠精神。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制造”生产的产品,需要体现工匠精神,而简单的技术或技能融入不足以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同时,工匠人才所具有的工匠精神不仅有职业技术内涵,还有社会政治意涵,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精神、工人阶级的先进精神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精神[14]。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求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工匠精神,以赋予其匠人品质、中国制造的精神内核以及政治意涵。

(三)“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应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国际素养

包含“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构建政治互信、平等交流的多边合作机制[15],因而,“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边发展合作,它打破了国家界限。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必须重视工匠人才的国际化素养培育,因为在“一带一路”实施进程中,不论是在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科技互通上,还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需要一大批具有前瞻性思维、国际化素养的人才[16]。而培养既熟练掌握多种技能又通晓沿线国家语言、政治经济、法律法规和宗教习俗的技术技能人才 [17],既是应用型高校服务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选择,也是应用型高校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因此,立足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应用型工匠人才,必须树立宏大的国际视野,拥有扎实的国际素养。

(四)“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应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是所有高校的共同追求。作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创新也应该是其应有之义。当前,在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中,三维内涵中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18],四维内涵中的专注、传承、创新、卓越[19],以及五维内涵中的职业创造性[20],都体现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涉及政策、贸易、科技、金融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多边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承载着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让中国品牌和国际形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的任务,对参与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创新驱动的倡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才是最具潜力的要素。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将创新能力和素养融入工匠人才培育。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高校培育工匠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应用型高校具有培养工匠人才的本質要求,即将人才培养定位转向工匠人才,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加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国际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的培育显然还未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存在“学术漂移”现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采取的是分层发展思路,在这种模式下,处于金字塔顶部的研究型高校处于中心位置,高校组织“偏重研究”的制度逻辑、政府政策导向、社会文化期待、高校定位和属性的不确定、教师专业化与职业化等多重因素,造成高校存在“学术漂移”现象,即处于中间的高等教育机构模仿那些处于顶层的大学,又被位于尾部的高校模仿[21]。同时,应用型高校还存在对研究型高校的“路径依赖”,以及挤压职业技能型高校现象,使得其在应用型创新链中处于不稳定阶段[22]。这两种现象,使得应用型高校尤其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定位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用型高校究竟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或职业型人才,还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潘懋元先生认为,许多高校的自我介绍已经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应用型的大学”,但这种变化,还仅仅停留在书面,仍未成为人们的共识[23]。近年来,部分高校积极走应用型发展道路,但从《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的发布来看,进行应用型转型的高校数量还有待增加。因此,应用型高校尤其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该走何种办学道路,该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是否应进行“学术漂移”,成为摆在其工匠人才培育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工匠精神理念未完全确立,学生工匠精神认知度不高

近年来,作为政府有关文件和媒体经常提及的词汇,工匠精神理应受到高校重视,并作为一种素质理念纳入相关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让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以工匠精神展示“中国制造”的精神内核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型高校对工匠精神的理念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各类制度文件中,对工匠精神的阐述还不够。同时,一些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意识也不强,以致在其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宣传和熏染不够。这些情况使得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度不高。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当前社会认知工匠精神的整体状况认为“一般”“较差”及“很差”的占43.45%,“较好”的占38.81%,“很好”的仅占17.74%[24];还有调查表明,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了解情况的得分平均值为3.18,仅稍高于中间值3[25]。由此可见,当前工匠精神并未能有效融入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养中,这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认知与塑造,从而难以匹配工匠人才的核心素养。

(三)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健全,复合能力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课程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最核心的载体,也是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应用型高校培育的工匠人才具有复合能力,因而必须强化和优化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国际法、小语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工匠精神、创新等方面的通识课程及必要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除了基本技术技能外的综合素养培育路径。当前,一些应用型高校在思政课程中开发了针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模块,但就整个复合能力培养来说,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工匠人才复合能力方面所开设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健全,在课程开发理念、公共选修或专业必修课程多元化模块设置、国际化师资队伍配置等方面,还较为滞后,使得工匠人才的培育缺乏多元和体系化的课程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匠人才复合能力的形成。

(四)校园文化元素不够多元,工匠人才培育氛围不够浓厚

文化是高校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工匠人才培育,离不开工匠文化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应用型高校需要重视工匠文化的作用。人文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的内核与特质[26],因而,工匠人才的培育必须有工匠型校园文化的内在支撑。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应该重视国际化校园文化的支撑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的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工匠精神的氛围营造力度不够,除了一些实践课上老师的讲述,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偏少,宣传形式相对简单,相应的工匠氛围更多局限于实践操作场域。二是国际化的文化氛围还不浓厚。部分应用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因师资和社会声誉的影响,其所举办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所起的国际文化氛围营造功能较为有限;同时,这类高校所聘请的国际教师,吸引就读的国际学生,所举办的国际性活动,派出教师和学生出国交流访学次数均偏少,不足以支撑国际化的校园文化,也就难以塑造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高校培育工匠人才的路径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存在的不足,建議从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工匠精神理念、复合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加以强化。

(一)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向研究型高校转型、应用技能型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学术漂移”,造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的现象,有必要明确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不能一味地向研究型高校看齐,成为研究型高校的附庸,应用技能型高职院校也不能一味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看齐,导致失去了技能型的办学特色。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该明确自身的应用导向,坚持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并基于高校分类评价理念,挖掘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域面向,重视对工匠人才的培育。

(二)强化人才培育的工匠精神理念

对于应用技术型或应用技能型人才而言,工匠精神是除技术或技能外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素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高校强化工匠人才的工匠精神塑造,让所培养的人才以工匠精神凸显“中国制造”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意涵,这应该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基于这种认识,在各类政策文件和媒体广泛宣扬工匠精神的环境下,应用型高校应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强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具体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和课程建设理念及制度文本中,并通过学校的各类重要会议、相关媒介得到明确和宣传。同时,应用型高校需要强化教师的工匠精神理念,为教师工匠精神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制度和平台,强化相关培训,从而让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理念塑造的重要主体。

(三)优化复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进一步优化工匠人才复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一是要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师的专业研讨,强化教师培养学生复合能力的课程开发理念。二是要增设一定量的课程模块,面向全校开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息息相关的国际金融、国际法、小语种、跨文化和工匠精神等方面的通识课程;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部分国际化课程设定为专业选修课或必修课。三是要强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既可以引进一定的国际教师,也可以派遣已有教师出国进修,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通过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提升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在课程思政得到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思政课强化有关工匠精神和国际化的课程建设[27],这种模式可以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降低相应的成本。

(四)营造工匠人才培育的校园文化

为推进工匠人才培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该重视两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打造。一是工匠文化。应用型高校要强化教学中工匠文化的营造,以世界技能大赛和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融入工匠精神,实现“以赛促教”;同时,树立典型,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对校内“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事迹的宣传教育,以讲座、专题演出、影像视频、征文与演讲比赛等形式弘扬工匠精神文化[28];还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感受企业职业精神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二是国际化文化。一方面,应用型高校要发挥已有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在促进应用型高校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和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通过国际教师、学生及国际化的活动,以及以制度形式強化教师和学生的出国学习和交流,提升师生的国际化视野,营造校园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工科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54-16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Z].教外〔2016〕46号,2016-07-13.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2015-10-21.

[4]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国发〔2019〕4号,2019-01-24.

[5]周廷勇,王保华.关于高校分类评估的几个理论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11(4):37-41.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Z].教发〔2017〕3号,2017-01-25.

[7]董少校.上海公布高校二维分类规划[N].中国教育报,2015-04-13(1).

[8]肖纲领,商云仁,罗尧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58-62.

[9]马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7(8):78-80.

[10]申怡,夏建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构建[J]. 中国高等教育,2019(8):34-36.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6-05].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12]张宇,郭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价值支撑[J].教育与职业,2017(19):70-74.

[13]张云河,王靖.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养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89-92,96.

[14]刘建军,马卿誉,邱安琪.工匠精神的社会政治内涵[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8-11.

[15]沈鹏熠.“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1):32-36.

[16]曹晶晶.“一带一路”视野下高职人才培养支撑与转型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9):17-24.

[17]陈琪.“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6):87-91.

[18]叶龙,刘园园,郭名.包容型领导对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8(10):36-44.

[19]闫广芬,张磊.工匠精神的教育向度及其培育路径[J]. 高校教育管理,2017(6):67-73.

[20]施玉梅.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养路径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10-15.

[21]司俊峰,唐玉光.高等教育”学术漂移”现象的动因探析——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6(9):38-44.

[22]史秋衡,康敏.精准寻位与创新推进:应用型高校的中坚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96-101.

[2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24]祁春华,滕静涛.工匠精神:认知现状、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以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7-11,39.

[25]张宏,涂玮,石莉,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7(34):27-31.

[26]朱亮.应用型高校:塑造人文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大学文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80-184,198.

[27]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6(10):13-15.

[28]匡瑛,井文.工匠精神的现代性阐释及其培育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5-9.

[责任编辑    贺文瑾]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XIAO Gangling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uts forward practical skills, craftsmen spirit, international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craftsman talents cultivat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ome problems in craftsman talents cultivation, such as unclear orientation, incomplete establishment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imperfect curriculum and weak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 Thus,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orient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alents cultivating,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pound ability training and construct campus culture of craftsman talents cultivating.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raftsman talents; craftsman spirit; international literac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倡议工匠精神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