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输出

2020-10-12 14:06陈辉汪卫平
职教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倡议艺术设计

陈辉 汪卫平

摘 要: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承载着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增强软实力的重大使命,也是落实“一带一路”人才互通倡议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是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重大机遇。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艺术设计人才招生选拔机制、创新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优化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师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应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动力,注重当前社会艺术氛围的塑造,以艺术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强化国家人才政策的导向作用,打造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大国形象,把培养和输送艺术設计应用型人才建设成为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人才输出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工匠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6YB170)

作者简介:陈辉,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大学生创业教育;汪卫平,男,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8-0023-06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但是,文化影响力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却不太相符,“一带一路”的宏大倡议能否得到沿线国家的认同,既取决于沿线国家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也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牵线搭桥[1]。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更容易将中国气质、中华文化镌刻于沿线国家,加深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2016年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就明确提到,要“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虽然学者们意识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中的问题,但是他们提出的政策落脚点均在政府监管和产业创新[2]、文化整合[3]等视角,而忽视了高技能人才在文化产业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们呼吁“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培养专业人才的背景下,作为最重要的艺术人才培养机构的国内艺术高校,其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既是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又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所推崇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一、国内关于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现状

我国学术界关于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但大多数研究聚焦于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问题与模式探究。

(一)关于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刘敬华、李素芳[4]等学者着重指出了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中,以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能力薄弱、师资队伍难以匹配、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等最为典型,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张俊竹[5]、张迎春[6]等学者都在研究中表达了相近的观点。王丽红[7]还特别指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发展着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及展示学生专业水平的毕业设计和作品应该达到更高程度的契合。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对外输出,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急需改变的现状。

(二)关于优化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刘敬华[4]等提出,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配合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师资队伍梯队,打造专家引领、骨干支撑、新秀助力的师资团队,注重师资团队的复合型和传帮带,发挥教学团队的协同育人作用,把教师从单纯的教学角色转变为复合型的教学组织角色,从而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张俊竹[5]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分析了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他提出,高职院校应依据“立足地方、服务产业、塑造特色”的原则,以国际化的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区域经济产业与支柱企业的优势,鼓励与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开设相关专业,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李建军、刘金杰[8]则从实训的角度,提出建立贯通式、项目化、模块化、多层次、开放式的新型实训教学体系,密切工作室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提高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以更加科学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随着研究角度的不断细化、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学者们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并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阐释。陈光[9]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角度指出,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更好地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需通过分阶段教学模式优化美术基础课程,融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创设更加科学合理、长远高效的美术基础课程体系。石林[10]则从新的研究角度提出了改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案。他引入服务型学习的概念,建议以服务型学习为导向,克服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逐理论、避实际的理路”“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和“重虚拟、轻实战的方法”等重大问题。以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探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问题是时代不断进步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能较好地支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复合型艺术设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杨丽与王晓晓[11]通过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文化创业竞争力的比较发现,中国在企业运作竞争及竞争对手、贸易环境和文化贸易竞争力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但也存在高级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进而从加强人才培养的视角提出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策略。结合《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的“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本研究认为,当前国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应该从理念、招生选拔机制、教学、师资等方面入手。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立足能力培养,面向行业需求,更加注重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广阔的创新思维、包容的文化品格和坚定的民族品质。广阔的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在创造性思维不断积淀、生发的基础上,在了解不同地域文明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进而锻炼出的海纳百川的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创意思维在横向上的进一步拓展。包容的文化品格是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走出去的必备品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不可能封闭起来进行文化建设。只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化发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12]。包容文化品格的培养是建立在对世界不同文明的认知与理解基础之上的创意思维的升华,是文明与文明对话的必要条件,需要人才培养的多方共同努力。坚定的民族品质是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基于对中华文化的坚定认同而塑造起来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下输出人才的必备品质。

(二)改革艺术设计人才招生选拔机制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当前艺术设计人才的选拔基本局限于国内以及周边国家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虽然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但主要专业仍集中于语言、工科、管理、理科等方向[13]。笔者认为,国内艺术特色院校可以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专项招生计划,走出去招生,引进来文化,为拓展我国艺术设计人才的多元文化感知力和认同感、提升其创新思维的广阔性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同时,建立起人才交流的情感通道,为后续的走出去交流铺设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国内院校应建立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招生机制,加强与国外知名艺术大学的联合宣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培訓机构加强合作,积极走出去开展学校招生宣讲会,甚至可以采取直接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等多项措施,广开渠道,主动走出去,把学校宣传、文化宣传和招生宣传结合起来,建立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的艺术设计人才招生机制。

(三)创新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国内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强调创意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育。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行业适应性,并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并培养其创意思维。学校在教学中要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以行业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标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直接参与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提高学生对行业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帮助其建立行业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人文素养是“一带一路”创意人才的必备素质,学校在教学中要引进通识文化课程和艺术课程,让学生从日常学习中累积厚实的思考和创意素材,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感度。尤为重要的是,在艺术设计人才输出过程中,我们应该着力强化对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训练[14],例如,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语种人才的培养,以及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15]。

(四)优化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师资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复合型艺术设计应用人才培养不仅要从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招生机制上进行改进,而且要整合配套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实践精神和中国气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培养具有周期性,为了尽快搭建起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需要国家和学校共同努力。国家层面,要选派综合素质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系统学习、调研和进修,一方面了解沿线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同;学校层面,要建立艺术设计类专业师资与非艺术设计类一流师资相结合、校内专业教师与艺术设计行业专家相结合、中国教师与国外一流学者相结合的多元化、国际化、跨学科的师资队伍。

三、培养和输送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是一项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

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输出不仅是人力资源的输出,更是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输出,关系着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关系着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的指引下,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输出需国家、社会、学校各个层面勠力同心,尊重人才规律,遵循世界人才流动规则,把落实国家倡议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起来。

(一)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前提

输送优秀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要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前提。首先,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是人才输送的前提。同时,要了解相关国家人才招聘、应聘程序及选拔标准。其次,要充分调研“一带一路”沿线输入目标国的人才政策,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人才数据库,在把握其人才政策的基础之上,研究人才输出的时机、具体方式和门槛,有针对性地调整我国的相关政策。再次,充分的调研要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放眼长远,不拘于眼前,要充分预估好国际形势发展和输入国整体国情发展对我国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输入、留任、发展和回国的各方面影响,从根本上确保人才输得进、留得住和回得来。

(二)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动力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速,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动力,即要着眼于人才价值的最大发挥,重视人才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配套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从根本上促进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流动。人才的流动和使用还会给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使之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一带一路”人才互通机制的目标是要最大程度地释放和获取人才红利,包含“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地区以及企业和组织[16]。

(三)注重社会艺术氛围的塑造

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孕育和成长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努力培育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氛围兼备、国际视野与中国气质相容的文化生态,让艺术设计人才在适宜的氛围中成长和流动。

一要加强舆论引导,建设宽松的艺术创作空间。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艺术创作文化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让全社会重视、关心、鼓励和支持艺术设计创作和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成长成才。要引导民众提高对创意产品的欣赏和消费能力,增强对创意人才奇思妙想的认可程度,通过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降低丛林法则思想对主流思潮的影响[17]。

二要完善机制建设,突出艺术设计榜样人才。文化创作离不开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榜样人才的强力带动,为此,要完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发、评价、选拔任用的激励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促进中外艺术设计文化的碰撞,加强中外艺术设计人才的交流和沟通。

三要强化政策指引,保障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广泛传播。艺术设计创作和人才成长需要政策的指引、激励和保障,为其提供平台;各类形式的交流会、研讨会和展览会要在政策的支持下有序开展;不同设计创作的观点、学派要充分讨论,提倡题材、形式、手法的充分发展,推动观念、风格和内容的积极创新。

(四)以艺术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

艺术设计院校是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抓好艺术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人才培养要求,既关系到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又影响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人才的输出和使用。艺术设计院校要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度和格局,既要关注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又要注重其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厚植中华文化、中华气质。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提供支持,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和全面的支持路径。项目立项资助是较为柔性且有效的手段,通过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的项目立项,可以较好地激励有想法、有能力的学校积极探索,认真实践,更快地促进项目实施和人才培养。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加强对艺术设计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指导,使之更加切合人才培养实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实际和人才流动的实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应尽量避免单一的行政手段,避免一刀切,主要应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五)强化国家人才政策的导向作用

人才流动很大程度受到国家人才政策的影响。与常规人才引进政策不同,对外输出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国家综合考虑,往哪里输送,谁出去,怎么输,怎么回,这些都需要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倡议人才互通,强调国家间的人才流动,但这个互通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引进,更重要的是“通过采取多样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方式达到人才流动和调配的目的。它的核心是加强沿线各国和地区在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的合作,破除各种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及国别、地域、信仰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阻碍,促进人才有序流动”[10]。因此,国家层面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人才互通备忘录,明确人才流动的要素,解决往哪里输送的问题。国家人才政策要对承载文化输出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有所倾斜,为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求职、任职提供资助、咨询和培训;设置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输出专项项目,由政府牵线、遴选和派送,从而解决怎么输出的问题;根据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通道、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政府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方案,为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任职期满后回国发展提供便利,从而强化人才走出国门的信心,增强其对祖国的归属感。

(六)打造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大国形象

文化影响力的输出与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大国形象是互动关系。国际关系越是融洽,文化影响力的输出越是顺畅,我国的国际形象越容易提升。良好的国际关系是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输出的必要基礎。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输出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广阔的舞台,这个空间的大小取决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格局,多边关系越融洽,人员相互交流、相互融通的程度就越高。把握国际关系的首要原则是国家利益,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我国将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积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人员往来、思想交流和互帮互助,妥善管控冲突和分歧,营造良好的国际关系,为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人员流动、作品交流和技艺切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虹.“一带一路”需要跨文化人才支撑 [N].人民日报, 2016-02-01(5).

[2]何宇.“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问题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80-85.

[3]李玉娟.“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6):67-69.

[4]刘敬华,李素芳,董龄烨.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人才,2013(3):153-154.

[5]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88-91.

[6]张迎春.艺术设计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再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1(24):122-123.

[7]王丽红.以本为本 寓研于教——转型升级中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J].陕西教育(高教),2020(7):20-21.

[8]李建军,刘金杰.构建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54-157.

[9]陈光.艺术设计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高教学刊,2020(20):63-66.

[10]石林.以服务型学习为导向与基础的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J].现代大学教育,2019(6):93-99.

[11]楊丽,王晓晓.“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4):149-161.

[12]陈秀琼.提高文化传播质量 促进共建一带一路[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2-10(4).

[13]赵鹿鸣.来华留学生群像:从哪来,学什么,花谁的钱?[EB/OL].(2019-08-06)[2020-07-30].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168017.

[14]陈海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17(6):52-58.

[15]屈廖健,刘宝存.“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4):77-83,97.

[16]张立.“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才互通:模式、实施路径及存在的问题[J].技术经济,2017(12):38-44.

[17]陈治平.影响创意人才集聚的政策因素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92-93.

[责任编辑    贺文瑾]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Research on the Output of Applied

Talents in Art Design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Belt and Road"

CHEN Hui, WANG Weiping

Abstract: The output of applied talents in art and design bears the great mission of enhancing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and soft power, and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implementing "Belt and Road" talent exchange initiativ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the output of applied talents in ar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concept of talent training, reform the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mechanism of art design talents,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art design, optimize the training teachers of applied talents in art desig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On this basis, we should take ful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s the premise, take human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power, pay attention to the shaping of the current social art atmosphere, tak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art design colleg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strengthen the guiding role of national talent policy, and make the culti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art desig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 persistent system engineering.

Key Word: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rt desig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alent outpu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倡议艺术设计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书封与现代艺术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