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与越南人民的解放斗争

2020-10-12 14:35李亚明
百年潮 2020年8期
关键词:天佑援助越南

李亚明

中国人民援助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主要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中国向越南提供大规模无偿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在中国军队里涌现出一批为越南的解放斗争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李天佑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军队高层里最早参与对越南组织实施援助的将领之一,并长期参与负责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的具体指挥工作。

1950年1月20日,广西党政军领导在南宁金山酒家设宴欢迎胡志明

李天佑和越南人民解放斗争的联系要从1950年说起。

1950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胡志明经过17天的艰苦跋涉,秘密越境来到中国,向中国政府求援。他到达广西南宁后受到我广西党政军领导的热烈欢迎。当时,越南人民的解放斗争正处于抗击法国侵略的关键时刻,军队人数不多,缺乏打大仗的经验,武器装备也严重不足。而广西刚解放不久,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但是,当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分别在北京和苏联见到北上的胡志明后都表示,尽管中国面临很多困难有待克服,也要无偿地向越南人民提供斗争所需要的一切援助。于是,在1950年3月至1954年7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越南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军需物资,并派出以陈赓为中共中央代表、韦国清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帮助训练部队,协助指挥作战。越南人民军在我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之下,先后成功组织了边界战役和著名的奠边府战役。

在后方,广西军区则成立了以李天佑为主任的专管委员会,全面负责各个战役所需粮食、弹药、药品等援助物资的筹集和运输工作,并负责在中国境内组建野战医院,医治越南前线撤下来的伤病员;在南宁设立招待所,接待越方来往人员;对越军一七四团和二〇九团进行整训。广西全省和广西军区成为越南战场最直接的大后方。

为了给前方战役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1950年7月初,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委派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李天佑到边界会晤越军总司令武元甲和越军总供给部主任陈登宁,听取越南方面有关战役后勤保障的具体要求。1950年8月10日,李天佑再次到边界见到武元甲和陈登宁,听取越方对战役后勤保障的需求。

1950年夏,越军为了打破法国军队的封锁,打通中越边界通道,发起了边界战役。为此,广西军区又专门成立支援指挥部,由李天佑任主任,组织指挥将大批的粮食弹药分批运往越南。仅1950年4月至9月,我国就援助越军步、手枪1.4万支,轻、重机枪1700余挺,火炮300余门,粮食2800余吨。

1954年奠边府战役即将发起总攻时,正值雨季,山头浓雾弥漫,山下道路泥泞,有些地方积水齐腰,加上天气酷热,蚊虫肆虐,后勤运输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在这关键时刻,李天佑多次率领工作人员,亲自巡视边境道路状况。在他坚决果断的指挥下,我工程和运输部队冒雨淋、战酷暑、修道路、架桥梁,昼夜不停地施工,把大量武器弹药和各种军需物资运进了越南,及时满足了奠边府战役的需求,为越南抗法战争的彻底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后来,据越南首任驻华大使黄文欢回忆,“1950年至1954年抗法战争时期,中国是唯一向越南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越南军队的全部武器弹药和装备都由中国按预算和战役的需要直接提供。”在1950年到1954年的越南抗法战争期间,中国向越南提供各种枪支11.6万支,火炮420门,大批配套的弹药,以及通信和工兵器材等。

最终,法军在越南遭到彻底失败,被迫撤出了印度支那,越南北方获得了全部解放。但是不久,美国又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渗入越南南方,扶持西贡政权,阻挠越南南北统一进程。越南的战火越烧越旺。

为了预防美国军队入侵越南北方,1963年11月,越南党和政府请求我国派高级军事领导干部到越南帮助研究战略设防和战场建设。

同年12月18日,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天佑率领一支由陆、海军有关领导干部组成的中国军事工作组飞抵河内,然后在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黎仲迅的陪同下,开始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实地勘察。

20世纪60年代,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天佑

工作组的足迹遍布越南北方各个战略要地,南到和南越军队对峙的17度线地区,北到中越边境的谅山、芒街。他们还乘坐小船登上了下龙湾的吉婆岛、姑苏岛等重点岛屿考察。李天佑白天率领大家仔细观察地形,夜间开会听取大家意见,并和越军总参谋长文进勇就越南北方防御作战和东北群岛设防问题交换意见。1964年1月8日,他在越南某岛屿上度过了50岁的生日。虽然还属壮年,但由于长期处于艰苦的战争环境,此时的他已身患多种疾病,但仍不辞辛劳,奔波在越南的山山水水之间,为越南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出谋划策。

经过工作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缜密研究,最后就敌情判断、防御设施、兵力编成、军区划分等问题,我方向越方提出了一个既符合反侵略战争需要,又符合越南实际情况的方案。越方对此十分满意,一再表示感谢。双方另外还商定,我方于1964年派出拟入越作戰的第一梯队部队的领导干部到越南老挝勘察地形,为未来入越作战做好准备。

早在50年代,胡志明和武元甲等越南党政军领导人就与负责对越援助工作的李天佑相识,以后因工作关系又多次往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都先后赠送个人照片给李天佑留作纪念。当年,相互赠送个人照片是朋友之间表达友谊最流行的方式。这次,李天佑亲率军事工作组访越,老朋友又有机会在河内相聚。胡志明主席特在主席府设宴亲切款待李天佑和随行人员。武元甲将军代表越南国防部隆重宴请以李天佑为首的中国军事工作组,向他们为越南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感谢。

1963年12月,李天佑率中国军事工作组抵达河内机场

1964年8月5日,美国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空中轰炸;1965年2月,又派美军地面部队进入越南南方参战。战争再度升级,大战一触即发。

越南北方面临着美军和西贡伪政权的巨大压力。正是在这种危机关头,胡志明主席于1965年春再次秘密访华,在湖南长沙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其主要目的就是请中国再次大规模援助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随后,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等党政军领导人于1965年4月率团到达北京,商谈具体援助事项,要求中国扩大援助规模,并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

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这次对越军事援助工作都交给总参谋部具体组织实施。总参谋长罗瑞卿、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副总参谋长李天佑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李天佑则一直负责抓具体工作。他根据中越双方领导人会谈的结果,召集各部门有关人员研究,迅速拟定了援越的初步方案。

1965年5月25日,李天佑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召集的,各个有关部门参加的援越工作会议。在听取了中国拟派大批工兵和高炮部队出国作战的初步方案之后,周恩来作了总结性发言和指示:“这次胡志明主席带来了一个公路图,要我们帮他修12条公路。”“这是个大战斗,要抢时间做出点样子。就由罗总长挂帅,李天佑副总长主持具体工作,计委、经委等有关部门要听调用。”周恩来还当即决定,为了统一组织支援越南的工作和统一处理有关援越的涉外事宜,立即由中央、国务院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援越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工作。小组成员由外交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物资部、外贸部、经委、计委、对外经委、总政、总后、海军、空军、铁道兵、工程兵、总参作战部、军交部、军务部、装备计划部、通信部、情报部共21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组成,由杨成武、李天佑任正、副组长。另由李先念、薄一波、罗瑞卿、刘晓、杨成武、李强、李天佑组成七人领导小组,直接对中央负责,负责援越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任务的制定,及任何新增项目的审批事宜。

至此,配合中国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中国军队全面展开对越南的军事援助。

这次集中援越项目主要是在越南北方修建和改建1000多公里的铁路公路;修建数以百计的涵洞、桥梁及附属设施;修建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永久性防御工程;修建现代化机场和飞机洞库;架设数百公里的通信线路。另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掩护我铁道兵和工程兵部队施工,及保卫重要战略交通要道,我高炮部队将直接参与对抗美军空袭的防空作战行动。这是继抗美援朝之后,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又一次面对面、硬碰硬的战争行动,将让美国军队再次领教中国军队勇敢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当然,所有这一切行动都是在一种秘而不宣的状态中进行。双方心知肚明,暗地里较劲。

由于杨成武需要经常参加军委办公,工作繁忙,军队援越任务的具体组织和日常工作就由李天佑主持。

1965年5月26日,李天佑与来访的越南交通运输代表团会谈,签署了中国帮助越南修建12条(后改为7条)公路的议定书。

1965年6月20日,李天佑在北京三座门主持召开了一个全面落实援越项目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政、总后、工程兵、铁道兵、沈阳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和总参具体职能部门的领导。会上,李天佑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讲话,宣读了中越两国签署的《中国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协定和协议书》,商议了援助工作的具体事宜,通过了总参制定的援助方案。会议还决定,立即组成70余人的代表团赴越,进行现场勘察,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兵力部署和工程材料与经费的筹措工作。

在代表团赴越勘察期间,李天佑按照军委决定,主持组建了三个工程支队、两个高炮师和一个高炮加强团,并令他们向中越边境集结。后来,根据情况变化,又组建了三个支队和修筑公路指挥部。

从1965年6月到10月,我援越的铁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8万大军,先后从各个口岸秘密越过国境线,开向指定地域。我军指战员们身穿越军服装,携带当时我军最好的武器装备,义无反顾地奔向抗美援越的战场。

李天佑多次在北京和南宁参加中越谈判,同越方代表商谈中国援越物资的项目、品种和质量。他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从实际出发,努力满足越方所提要求。为保证援越物资运输的隐蔽、保密、安全和快速,1965年秋,李天佑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率领工作人员从北(满洲里)到南(友谊关),对沿途需要停车、加水、休息的地点,逐个进行检查,并作了具体指示和详细交代。

从1965年6月中国军队出兵越南至1973年8月撤回的这几年期间,我们派出兵力共32万余人,在1967年援越部队最多时达到17万余人,各兵种有30多个团在越南。部队的轮换和援越物资的运输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李天佑大部分时间坐镇北京,随时关注和处理各种有关问题。

例如,我高炮一师轮换时路过北京,李天佑专门到丰台火车站接见了师、团领导干部和模范指战员300多人,勉励他们奔赴前线,勇敢作战,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高炮七十师入越轮战时,李天佑特别指示他们:“野战高炮七十师入越轮战在国内的行动准备、开进、集结的时间要按战时标准,力争缩短,以利培养部队的战斗作风。”

又如,关于援助物资运到越南南方问题的解决。我们不仅要将援助物资运到越南北方,而且还要运到越南南方,这是一个大难题。李天佑一是指示总参作战部和广州军区等单位,派出干部秘密到境外,深入勘察胡志明小道,寻找陆上解决的办法;二是组织开辟海南岛经柬埔寨运到越南南方的船运通道;另外也曾安排尝试将大米装入大塑料袋中,通过海上潮汐,从我国海南岛外海漂流到越南南方的办法,为此,他曾专门在三座门召集总后有关部门开会研究,亲自检查他們送来的塑料袋样品。经过实践,胡志明小道和海运成功地成为援助越南南方的主要通道,海上漂流则因为不稳定,且易被敌机发现击沉海中,不久就放弃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动荡中,李天佑坚持完成自己分管的军事援外任务,积极组织援越各项工作。一批我军各主管部门的高级将领也积极参与,其中有军事交通部副部长徐斌,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副部长王德,装备计划部部长封永顺、副部长苑化冰等。他们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协调一致的战斗集体。

我援越工程部队高质量地完成了援建项目;我军还无偿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各种器材,包括米格-17、米格-19等各类飞机170架、坦克500辆、火炮3.7万门、舰船140艘等重型装备,有些我军都没有来得及装备的优质武器都援助了越南;在防空作战方面,我高炮部队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美军战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沉重打击了美国空中强盗,有力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

中国高炮部队守卫着越南北宁市交通要道

我军也从援越抗美行动中获得了宝贵的战争经验。1967年后,李天佑多次组织我军学习组去越南考察。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曾回忆说,他1968年任广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时,受命参加越南南方溪山战役考察组,5月15日在北京见到了李天佑副总参谋长。李天佑要求他们,“你们这个组首先是参战,其次才是考察。大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在他们年底回国后,李天佑又代表周恩来看望他们,并对他们写的《学习越南人民军溪山战役经验的报告》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自1950年至1970年,李天佑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异常艰巨和复杂的对越军事援助工作,对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行径和发展中越人民的战斗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责任编辑 黄艳)

作者:李天佑之子

猜你喜欢
天佑援助越南
爱心援助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万灶炊烟 “花”下相逢
天佑中华
越南百里“银滩”
Pasión por la medicina
天佑草原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