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20-10-13 06:06张四阳喻金娥孙建帮喻晓丹彭英林李志强任慧波刘莹莹杨仕柳
养猪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仔数宁乡日龄

朱 吉,张四阳,喻金娥,孙建帮,喻晓丹,彭英林,陈 晨,李志强,任慧波,刘莹莹,杨仕柳,

(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31;2.湖南省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410600)

母猪繁殖性状与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但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仅靠单一遗传因素如表型特征进行母猪繁殖性能的提升是很难具有实质性的突破,而且猪繁殖性状受胎次、品种、环境等非遗传因数的影响较大[1-2],因此,深入探讨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等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十分必要。

宁乡猪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肉脂兼用、风味突出、杂交配合力强等优良特性,在国家地方猪种资源中享有盛誉,是首批同时获得国家级保种场和国家级保护区的地方猪种,该猪种不仅是杂交生产中优良的亲本品种,而且是宝贵的育种资源[3-4]。本文主要针对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的宁乡猪母猪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统计了湖南省宁乡猪原种场2012—2019年宁乡猪母猪1~16胎次繁殖记录,共计3 259窝。数据记录了母猪胎次、配种日期、分娩日期、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个体重等。

1.2 饲养管理

母猪圈舍分为妊娠舍和分娩舍,圈栏均为双列式平圈且一猪一圈,水泥地面,分娩舍于走道内紧靠母猪圈设置护仔栏,妊娠母猪日喂2次,哺乳母猪日喂3次,哺乳仔猪于护仔栏内进行补料,鸭嘴式饮水器供猪只自由饮水。猪群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按常规进行。

1.3 数据分组

分别按分娩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3 259窝繁殖性状记录的数据进行分组统计。胎次从第1胎到第16胎分为16组;季节分4组:冬季(12月至翌年 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

1.4 统计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10.0版本软件。对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母猪繁殖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组间方差分析,试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胎次繁殖成绩

2.1.1 产仔性能 由表1可知,各胎次之间妊娠期、总产仔数、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组间差异显著(P<0.05)。1~16胎次的妊娠期、总产仔数、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的范围分别为 115.76~118.14 d、8.28~11.80头、5.75~10.00头、5.05~9.51头、5.05~9.24头。第12胎次总产仔数最多,显著高于1~4、6、16胎次,第1胎最少;第7胎次的初生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2、4~6、9、10、12~16胎次,21日龄、35日龄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 1、2、12~16胎次(P<0.05);第 16 胎次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均最低。各胎次的21日育成率和35日龄育成率范围分别为87.85%~97.39%、86.81%~94.79%,第16胎次的21日龄育成率显著低于其他胎次组;第6胎次的35日龄育成率显著高于第14胎次(P<0.05)。第15胎次的妊娠期最高(118.14 d),显著高于 1~6、12、13 胎次(P<0.05)。

2.1.2 仔猪个体重及窝重 由表2可知,各胎次初生个体重、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16胎次初生个体重、21日龄个体重最重,分别为1.15 kg、4.17 kg,显著高于1~14胎次,35日龄个体重 9.13 kg,显著高于 1~15 胎次(P<0.05)。第 3、4、5胎次初生窝重分别为 9.32 kg、9.42 kg、9.40 kg,显著高于第1、13、16胎次;第9、10胎次21日龄窝重分别为 33.42 kg、33.17 kg,显著高于第 1~5、13、15、16胎次;第13胎次的35日龄窝重为56.05 kg,显著高于第 1、2、8、9、11 胎次(P<0.05)。

表1 不同胎次产仔记录及妊娠天数统计

2.2 不同配种季节繁殖成绩

2.2.1 产仔性能 由表3可知,不同配种季节总产仔数按降序排列,依次为春(10.78头)、冬(10.75头)、秋(10.29头)、夏(10.18头),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配种季节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的范围分别为8.74~9.45头、8.33~8.97头、7.88~8.91头。冬季配种组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春季配种组初生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显著高于夏季配种组(P<0.05)。各配种季节21日龄育成率和35日龄育成率范围分别为93.11%~96.54%、88.23%~94.28%。秋季配种组21日龄育成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35日龄育成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期范围为116.27~116.67 d,秋季配种组显著高于夏、冬季配种组(P<0.05)。

2.2.2 仔猪个体重及窝重 由表4可知,不同配种季节的初生个体重、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范围为 0.94~0.98 kg、3.22~3.44 kg,5.30~6.16 kg。冬季配种组初生个体重显著高于春、秋季组,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夏季配种组初生个体重显著高于秋季;夏、秋配种组35日龄个体重显著高于春季(P<0.05);21日龄个体重两组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配种季节的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范围分别为8.47~9.10 kg、27.34~30.59 kg,43.42~54.88 kg。冬季配种的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秋季的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春、夏季配种组(P<0.05)。

表4 不同配种季节仔猪个体重及窝重统计

2.3 不同分娩季节繁殖成绩

2.3.1 产仔性能 由表5可知,总产仔数分娩季节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夏(10.69头)、春(10.64头)、秋(10.54头)、冬(10.12头),冬季组显著低于其他3季(P<0.05),春、夏、秋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的范围分别为8.80~9.35头、8.28~8.88头、7.56~8.79头,按降序排列依次为春、夏、秋、冬季分娩组。春、夏季分娩组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显著高于秋、冬组;春季分娩组35日龄活仔数显著高于夏、秋、冬3组(P<0.05)。各分娩季节21日龄育成率和35日龄育成率范围分别为93.72%~95.88%、87.01%~94.00%,其中冬季分娩组21日龄育成率和35日龄育成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妊娠期不同季节无显著差异(P>0.05)。

表5 不同分娩季节产仔记录及妊娠天数统计

2.3.2 仔猪个体重及窝重 由表6可知,不同分娩季节的初生个体重、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范围为 0.95~0.97 kg、3.27~3.44 kg、5.37~6.02 kg。初生个体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春季分娩组的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冬季的21日龄个体重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夏、秋季组(P<0.05)。不同分娩季节的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范围分别为8.38~8.90 kg、27.45~30.52 kg,41.22~52.92 kg,春、夏季的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秋、冬组;春季的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夏、秋、冬3组;夏、秋季的35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冬季组(P<0.05)。

表6 不同分娩季节仔猪个体重及窝重统计

3 讨论

3.1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分娩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地方猪种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具体的生理机制也尚未明确[5],产仔数最高和最低的胎次,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呈现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存在差异,表现为先增加再稳定最后逐步降低的趋势[6-7],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宁乡猪母猪总产仔数第1胎最低,第12胎最高,第7~14胎均值都在11头以上,而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最高的胎次均是第7胎,随后就开始步入下降趋势,第16胎最低,说明7胎左右的宁乡猪母猪发育结构最完善,保证了胚胎最佳的发育过程,且带仔护仔能力强。第3~9胎间虽部分存在显著差异,但相对波动却不是特别大,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分别在10头、9头、8头左右徘徊,因而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实际生产过程宁乡猪母猪平均用到7~8胎达到巅峰,条件允许的话,用到10~12胎次左右淘汰。这一结果与李晓霞等[8]对PIC母猪、戴五洲等[9]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第3胎达到最高峰”、王昕陟等[10]的研究“大白母猪7胎次需要逐步淘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地方猪种母猪比外来猪种可利用年限更长,通过把握胎次、品种、产仔数之间的内部规律,调整母猪结构,提高生产成绩是完全可行的。

不同时期仔猪的个体重呈现出相对平稳,随胎次些许升高的趋势,部分胎次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仔猪的初生重主要与胚胎重和母猪子宫内环境密切相关[11]。本研究结果第16胎仔猪平均初生重显著高于1~14胎,可能是超高胎次的母猪排卵数较少,成熟胚胎能从母体获得充足的营养,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显著高于其他胎次,主因可能是母猪带仔数少,仔猪获得的营养充分,此外,16胎次的窝数一共只有8窝,样本含量偏小。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分别以第3~5胎次的“青年母猪”和第9胎次的“中年母猪”表现突出,再次印证宁乡猪母猪3~9胎次为整个生产胎次的黄金时期。

3.2 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母猪适宜的配种气温应当在15℃以下,环境温度过高会降低猪精子活力,进而导致母猪怀孕受胎率降低[12];研究表明,母猪在夏季受胎率低至62%;母猪配种5 d内遭受36.7℃热应激,胚胎存活数减少[13-14]。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 d,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 d,冬季月平均气温多在5℃以上。在本研究中,宁乡猪母猪活仔数、个体重、窝重等多项指标均表现为冬季配种最好,与张莹等、赵青等研究结果“合格仔数冬季配种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季节”一致[15-16];此外,夏季配种组宁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均为四季最低,也符合吴国龙、刘德武等研究结果“高温配种可导致死胎的增加及减轻窝重、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机会增大”[17-18]。

3.3 不同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分娩季节作为重要的环境气候因素通过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影响。袁焰平等[19]研究表明,分娩季节对平均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春季分娩母猪平均产活仔数最高。本文分析所获结果,春季分娩组的宁乡猪母猪繁殖性状表现更优,产活仔数更多,个体重、窝重更大,大部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两季或三季(P<0.05),分析原因是春季分娩的母猪基本来源于冬季配种组,冬、春季妊娠期舍内温度相对稳定,亦无蚊虫,有利于胚胎的成长[9,20],春季温润的气候下幼仔存活率较高,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较好,这一结果与殷宗俊等以皖南花猪为试验对象,黄加滨等以嘉兴黑猪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1-22]。综合不同配种季节的分析结果,冬配春生的母猪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繁殖性能。

猜你喜欢
产仔数宁乡日龄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我的爸爸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小荷初露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苏姜猪RPL10a假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与产仔数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