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岭猪及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2020-10-13 06:05李玉莲吴买生李朝晖
养猪 2020年5期
关键词:父本断奶日龄

李玉莲,吴买生,谭 红,李朝晖,刘 伟,夏 敏

(1.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湖南 湘潭 411104;2.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湘潭 411104)

沙子岭猪是古老的肉脂兼用型地方猪种,主要分布在湖南湘潭。2006年,沙子岭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证书。沙子岭猪是优良的种质资源,性成熟早,繁殖力强;肌肉中富含锌和γ-亚麻酸,肌内脂肪含量3.5%左右,肉质特性好;耐粗饲,适应性强[1-2]。但因其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和瘦肉率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4]。因此,必须通过引入外来血缘,开展杂交利用,以开发利用来进一步促进沙子岭猪种质资源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湖南沙子岭猪与国外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瘦肉型猪进行杂交,都取得了较好的杂交效果[5-7]。2008年以来,利用沙子岭猪作为母系母本,开展湘沙猪配套系的选育,在湘沙猪配套系选育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杂交配套组合筛选试验[8]。本研究是在湘沙猪配套系选育中开展的杂交组合试验,以沙子岭猪为母本,分别以沙子岭猪、新美系大白猪和新美系巴克夏猪为父本进行纯繁或杂交,目的是为湘沙猪配套系的持续选育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养猪生产中沙子岭猪的杂交利用选择最合适的父本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从沙子岭猪资源场选择体况健康、2~4胎次的空怀沙子岭母猪135头,按随机区组法分为3个处理,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个处理4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猪均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配种,其中,试验Ⅰ组父本为沙子岭猪,试验Ⅱ组父本为新美系巴克夏猪,试验Ⅲ组父本为新美系大白猪。

1.2 公猪精液来源

沙子岭公猪精液来源于沙子岭猪资源场,巴克夏和大白公猪精液来源于伟鸿原种猪场。

1.3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在沙子岭猪资源场进行,分两个时间段完成,试验Ⅰ组:2015年3—8月,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015年6—11月。

1.4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试验猪饲粮一致,根据场内饲养管理原则,按母猪妊娠的不同阶段及时更换不同类型的饲粮。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5 母猪配种与饲养管理

试验分预试期和正试期,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约200 d。预试期内,根据试验设计,做好调栏工作,观察母猪体况,对不适合用于试验的母猪及时更换调整。正试期内,根据试验设计,各组母猪用不同品种公猪精液进行人工授精配种,每头母猪每个情期人工授精两次,每次输精80 mL,母猪配种后转入怀孕舍饲养,在配种后1个月用B超检测母猪妊娠情况,没妊娠的母猪及时淘汰出试验群体。母猪预产期前10 d转入产房,每组母猪饲喂于同一栋产房,仔猪7日龄开始诱食,35日龄断奶。试验期间,派专人负责管理,记录母猪产仔情况、仔猪初生重、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和断奶头数,各组母猪、仔猪饲养管理条件基本一致,猪只自由饮水,消毒和免疫程序均按照场内日常管理要求正常进行。

1.6 测定指标

测定的指标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21日龄成活率、35日龄个体重、35日龄窝重和35日龄成活率。

1.7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部分母猪出现返情或空胎予以淘汰,所以,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统计母猪头数分别为44头、37头和41头。由表2可知,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以试验Ⅲ组最高,试验Ⅰ组居中,试验Ⅱ组最低,但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测定的指标中,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21日龄成活率、35日龄窝重和35日龄成活率,均以试验Ⅲ组最高,试验Ⅱ组居中,试验Ⅰ组最低。21日龄个体重和35日龄个体重,均以试验Ⅱ组最高,试验Ⅲ组居中,试验Ⅰ组最低。

初生个体重,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初生窝重,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仔猪21日龄个体重,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21日龄窝重,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21日龄成活率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5日龄个体重,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35日龄窝重,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35日龄成活率,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

表2 沙子岭猪及其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3 讨论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猪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而品种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9-10],我国地方猪种的产仔性能普遍较好。本试验中,以沙子岭猪为母本,分别以沙子岭猪、巴克夏猪和大白猪作父本,进行纯繁或杂交,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以大白猪作父本略优于其他两组,说明通过杂交不能明显提高沙子岭猪的产仔性能。

仔猪初生重是养殖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性能指标,唐民等[11]研究广东小耳花猪仔猪初生重对其产房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初生重越大的仔猪,其断奶重也越高,死亡率则呈现降低趋势并走向稳定。仲召鑫等[12]研究初生重对新生梅山仔猪肝脏发育和脂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低初生重会抑制新生梅山仔猪的肝脏发育,降低脂代谢功能。周身娉等[13]研究仔猪初生重对肥育期生长性状及采食性状的影响,发现高初生重组仔猪相较于低初生重组仔猪在肥育期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料重比,且体尺特征更加优秀。以上研究表明,仔猪初生重对其断奶重、成活率以及肥育期的生长性能等有重要的影响。沙子岭猪的平均初生个体重较小,本试验中,试验Ⅰ组的初生个体重仅为0.87 kg,其初生窝重、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个体重和35日龄窝重均为3组中最低,而且21日龄成活率和35日龄成活率均低于85%。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纯繁的沙子岭仔猪初生重较低,导致其断奶成活率也低。多项研究表明,在地方猪种中,通过利用杂交优势可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14-17]。本试验中,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初生重明显高于试验Ⅰ组,21日龄和35日龄仔猪个体重也明显高于试验Ⅰ组,而且21日龄和35日龄仔猪成活率均高于试验Ⅰ组。提示:初生重越大的仔猪生长速度越快,产房成活率也越高。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杂交利用,可提高沙子岭母猪所产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从而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

对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发现,试验Ⅲ组的多项指标均优于试验Ⅱ组,且试验Ⅲ组仔猪毛色均为白色,而试验Ⅱ组仔猪毛色多为黑色。结合繁殖性能和毛色分析:试验Ⅲ组的杂交模式更适合于大规模养殖推广,而试验Ⅱ组的杂交模式更适合于特色品牌的养殖模式推广。

4 结论

本试验以沙子岭猪为母本,分别以沙子岭猪、巴克夏猪和大白猪作父本开展纯繁或杂交。结果表明,杂交对沙子岭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沙子岭母猪所产仔猪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个体重、35日龄窝重和35日龄成活率。所以,在沙子岭猪的养殖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父本开展杂交利用,提高沙子岭猪的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父本断奶日龄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Hunter—Gatherers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蛋鸡合理投料量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