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贸易结构变化

2020-10-14 09:45李昕潞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中美贸易摩擦产业

李昕潞

摘 要:中国与美国的贸易结构本来应该是互补的,但是从美国单方面宣布的对中国的征税清单来看,中国的许多高科技产业都被列在其中。中国对美国的产业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在本文中,运用显性比较优势,分析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商品的竞争力。在第三章,对美国的征税清单里面的几个商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贸易结构;产业

1背景

中美近年来的贸易不断扩大。美国对中国的“301调查”正式开启了全球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摩擦。美国2018年1-9月份进口的贸易总额为1,885,359百万美元,尽管美国对中国进行高额征税,中国在2018年1-9月美国的总进口额中占比仍高达20.90%,高于墨西哥和加拿大,更是远远超过日本和德国。

2018年1-9月,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占总贸易额的20.90%,相比较与2017年1-9月的21.2%略有下降,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下跌。但是下跌幅度很小,中美贸易量大,美国想要转向其他贸易伙伴进而取代中国的进口地位,短期内可能较难实现。

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的观点, 各国具备的要素各不相同,由于其生产要素的不同,导致了商品的价格的差异,这就是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具备丰裕劳动力要素的国家即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具备充裕资本国家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美的经济发展的差异形成了目前的分工,中美之间正好形成互补,为何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贸易摩擦?这是本篇文章所要阐述的问题。

由WTO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远超美国对中的出口,然而服务贸易却与之相反。由此可见,商品贸易的失衡是导致中美贸易之间巨额逆差的重要原因。

2相关文献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开启的,这两个理论也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各国应该生产自身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对于本国需要的产品应该通过贸易的方式取得,这样两个国家将实现共赢。但是绝对优势的条件过于苛刻,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是否能够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在此基础上,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所谓比较优势,即两国的分工关键不取决于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只要一国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对优势,并且与他国进行国际贸易,便能够获利。

比较优势的理论模型的缺陷在于模型是单一要素,多种投入要素不适用于此。为了解决这个缺点,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H-O)随之诞生。该理论提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自身要素相对密集的产品,同时进口自身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此理论的缺陷在于对于解释要素相差较大的国家的国际贸易比较合适,对于要素结构相似的国际贸易不能很好地解释。

程晨、臧新(2007)分析了中美往来贸易商品的组成,对贸易类型进行实证分析使用了勞伦斯指数和G-L指数进行测算。魏建成(2009)通过国际商品HS和SITC分类,分别研究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和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商品的竞争力的从1994-2007年的变化情况,最后对我国的商品结构提出了优化意见。寻琛(2016)主要测算中美贸易的相似性,用ARMA 模型对中美贸易结构预测分析,发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美国属于高端,中国从中低端转向高端,中美间的贸易结构相似性在增强,未来相似性将进一步增强。马鸣宇(2017)观察了1993-2015年的中美贸易,根据劳伦斯指数测算后,发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自美国的进口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对比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给出结论与对策。于翠萍,蔡雅静(2018)研究两国在国际出口市场上出口商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美产业产业相似性由一般转为比较相似,近两年相似性下降。

3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

图一表现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值量最高,并且除了2009,2016年有些许下降,其他一直呈增长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在中美贸易中占比逐渐升高,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改善,人民福利水平得到提高。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图中,可以看出,尽管劳动密集型出口量大,但是由于占用资本低。

本文的数据基本上来自于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以及海关,部分数据由自己整理计算所得。由于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均采用HS标准分类,所以本文为了研究方便,采用了这个分类标准。具体分类如下:第 5、6、13、15 类划分为资源密集型、第 7、8、9、11、12 类划分为劳动密集型、第 16、17、18 类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马库森(Markusen, 1992)认为一国产品竞争力的减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产业在出口中的占比减小或者在进口中的占比提升,并且进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或消费中的占比减小;一产业占世界出口比例的下降或者占世界进口比例的上升。

贝拉一巴拉萨(Bela Balassa,1965,1989)提出使用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经小岛清( Kosima,1968)和巴兰斯(Balance,1988)等人进行了升级。显示性比较优势的计算公式如下:

RCA= ( Xij / ΣXij )/ (Σj Xij / Σi Σj Xij)

其中:Xij代表中国出口美国i商品的金额,ΣXij代表中国出口世界i 商品的金额,ΣjXij 代表中国出口美国的总额,ΣiΣj Xij 代表中国出口世界的总额。

表中商品取自中国对美国2008-2017年出口的主要产品,其他类产品由于价值总额低,所以本次研究没有涉及。

依据RCA的取值, 表2和表3进行分析,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做了竞争力强弱的数值表示,从中可以看出第20类,在2008年表现出较高的比较优势,是各种杂项制品,附加值比较低,200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不是很好,劳动力价格低廉,所以依据价格优势在美国市场具有高的比较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依靠廉价劳动力取得的比较优势商品,竞争力在减弱,从2008年的3.30下降到2017年的2.00。证明靠劳动力优势的出口产品将无法具备很高的比较优势,本国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劳动力优势不在,或者外资找到了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国家,则会将这部分劳务转移出去以节省成本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如耐克将在大陆的代工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更为便宜的越南)[6]。同样地,第8类,第10类,第12类产品,虽然没有第20类下降地厉害,但是的比较优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几类均属于木浆,手工制品,附加值比较低地出口产品,也基本是在依赖于本国廉价的劳动力。

在前面的分类中,提到第 7、8、9、11、12 类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无一例外,比较优势都在下降。这表明我国近几年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内在软实力得到提高。第7类“塑料制品”为例,美国是此类产品的需求大国。在高档产品可能从日本等其他国家进口,中国产品在中低档更具备比较优势。在“鞋帽等”(第12类)产品方面,中国对美竞争力下降,这说明2008-2017年,中国在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制造上优势减弱,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依靠价格取胜战略遭遇瓶颈。

第13、6、13、15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下降比例远远低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竞争力仍然在降低,这部分产品在美国市场一直以来就不具备比较优势。这表明了中国在这类产品中技术水平低,不具备规模优势。

4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人研究分析可知,中美贸易总额在不断增加。从中我们发现中国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例下降,而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例有小幅增加。这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的结构出现了变化,从变化趋势中,可以预计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价值链中将稳步向着中高端转变。

中美的自然资源相差不大,导致贸易巨大的差额主要是受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从理论上说,中国劳动力要素充裕,具备比较优势,而美国的资本要素较为充裕。因此,在上文的贸易结构中,我们也发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自美国的进口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

近些年,中国在努力走产业转型的道路,这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变化,分为中国本身的因素和国际外部环境因素。

4.1经济发展水平

中美两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相差不大,但是人均GDP却相差甚远,美国人均收入高,所以中国依靠价格取胜的产品可以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人均收入得到提高,价格廉价不再是中国的绝对优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绝对优势不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的结。

4. 2产业升级计划

中国自身也在为产业升级做准备,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不仅附加值低,而且由于数额庞大,造成贸易顺差过大,容易引起两国的关系的紧张。中美的贸易摩擦一部分就是因为中国贸易顺差过大引起的,但是这是由于中美计算方法不一样,中国多是中间加工品,附加值低,利润少。为了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还开启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4. 3 产品的需求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弹性小,需求变动的可能性小,可替代性强,对比这次发生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可选的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例如东南亚。

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曾经提出了需求相似理论,该理论在产业内贸易发展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中国想要与更多的发达国家,更好地参与贸易,必须加强自身经济结构的改善,注重在需求弹性高的高科技领域发展。

4.4外部环境因素

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等都加快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即FDI的流入。跨国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全球各个地区寻找适合自己生产的地区,进行水平化投资或者垂直化投资,因此中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增多,部分原因也是国外对中国的投资导致的。

5 结论与对策

中国都美国出口的产业发生轻微的改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在下降,资源与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例在增多。产业结构的转型,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制造业在往相似的方向发展。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从贸易的“不平衡”,上升到国家的竞争战略。从美国的征税清单中可见,对高附加值产业的征税比率远远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率。

5.2.1 加快产业升级

中国一直在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这次的中美贸易摩擦又给中国产业升级敲响了警钟。产业升级,这是中国面临的紧急任务,可替代性强的产品,容易受制于人。而且当今的国际贸易不能以单纯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国家的贸易,因为比较优势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要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高的附加值,这样的产业也不容易被替代。

5.2.2 分散出口市场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都集中在美国市场,市场太过集中,风险较大,调整市场可以转向欧洲市场,分散市场,可以分散风险。发展多元化的外贸市场对我国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面对国际争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針对性地设立外贸政策与目标,对于传统的外贸市场,我国要积极扩大市场,积极开发还没有进入的市场,新兴市场的潜力较大,增长潜力也大,我国要把握好时机,获得先进入者优势。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我国要提高消费层次,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参考文献

[1] 程晨,臧新.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及类型性质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 2007, (9): 5-7.

[2] 魏建成. 中美商品贸易结构及竞争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 寻琛. 中美贸易结构研究[D],青岛大学. 2016.

[4] 马鸣宇. 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 2017.

[5] 于翠萍,蔡雅静. 中美出口贸易现状及结构比较分析[J],市场周刊,2018(09):131-132.

[6] 张娟. 国际分工与外部失衡[J],财贸研究, 2018, 29(10):53-67.

[7] 段利.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对策与建议[J],现代营销,2018.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中美贸易摩擦产业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措施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