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2020-10-15 06:12范凌志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开角小梁眼压

周 瑜,范凌志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增加,白内障及青光眼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同时,两种疾病合并出现的情况在老龄患者中也越来越常见[1]。作为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白内障的发生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密切相关[2]。单纯白内障手术不能解决开角型青光眼眼压的问题,青光眼手术则会加速白内障患者的进展。内路小梁切除术是在角膜缘建立一条新的房水引流通道,将房水吸收,限制房水过多流出,但是单纯的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并不明显[3]。有研究显示,白内障摘除术联合内路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及早恢复患者的视力[4]。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基础上,植入人工晶体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5]。本研究旨在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恩施慧益眼科医院接诊的白内障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患者年龄范围38~68岁,平均(52.87±7.68)岁;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范围39~69岁,平均(53.69±7.71)岁。纳入标准:(1)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2)无精神疾病史;(3)满足手术指征;(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免疫功能、凝血机制异常患者;(3)沟通障碍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步骤为:患者麻醉后,以穹隆为基底做结膜瓣,在其顶端穿刺进入前房,注入黏弹剂,环形撕囊,向两侧扩大内切口,水分离,采用超声乳化方法在切口处将白内障吸除,开放式吸净晶状体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最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封术眼。

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注吸前房黏弹剂,保持前房。前房注入0.1 ml卡巴胆碱缩小瞳孔。沿巩膜隧道切口一侧,潜行分离巩膜至角膜缘,剪开巩膜隧道切口外侧巩膜,形成边长4.0 mm的等边三角形巩膜瓣,切除瓣下小梁组织1 mm×2 mm,相应处做周边虹膜切除。间断缝合结膜瓣。

1.3 观察指标 视力采用LogMAR视力评估,记录治疗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标准[7]:(1)显效:视力提高视力表2行及以上,光感度达到0.02;(2)有效:视力提高仅1行,视野改善5°~10°;(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显效+有效为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眼压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比较(x±s)

2.3 治疗前后视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视力、总灰度值、F-VEP波峰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总灰度值、F-VEP波峰值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视力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功能指标比较(x±s)

2.4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白内障患者通常表现为晶状体代谢紊乱,发生混浊,混浊晶状体阻扰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导致的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6]。开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通常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引起视神经病变和相对应的视野缺损,导致患者失明[7]。据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和青光眼是排在前两名的致盲性眼病,且在老龄人口中,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同时发生的情况也十分常见[8]。

小梁切除术是在粘弹剂充盈前房的条件下进行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其单独治疗白内障合并开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的眼压没明显改变[9]。较多研究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内路小梁切除术可明显降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10]。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被广泛接受成为有效控制的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小,能够提升患者的耐受力,使患者视力得到有效改善,降低眼压,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单独使用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国外研究也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有助于提高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12]。眼压指眼球内部压力,眼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维持眼球正常形态,保持良好的屈光状态,而眼内的房水对眼压影响最大,如果房水排出通道受阻碍,均会导致眼压升高或过低;前房深度是指在光轴方向从角膜的后顶点至晶状体的前面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眼光学系统的总体屈光力[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眼压、前房深度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单独使用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周凌丽等[14]研究也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降低患者的眼压,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是因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小,在较为密闭空间进行,同时能够增加房水流动性,减小前后房压力,周边粘连的危险性下降,解除房角阻滞,从而改善患者的眼压,且在显微镜下操作,动作精细,创伤小,降低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视力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反映的是视网膜最敏感的部位,而视觉电生理检查是判定视力好坏的客观标准;F-VEP波峰值能在一定强度的闪光刺激视网膜,同时能在视觉皮层的枕区记录到电位变化,其变化代表视功能障碍。较多研究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改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后患者视力、总灰度值、F-VEP波峰值明显改善,且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单独使用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说明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各指标。分析是因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在术眼角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击碎为乳糜状,将乳糜状物吸出,保持前房充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使患者重见光明。

猜你喜欢
开角小梁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研究强化护理影响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可调静叶冷态级间角度检测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补 缺
补缺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