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探索

2020-10-17 05:39姚永芹李春燕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系统论产教课程体系

姚永芹,李春燕

(1.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409000; 2.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南充637406)

1 系统论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贝塔朗菲就提出了系统论。系统论最初应用于生物界,后来因具有广泛性而被应用于各个学科当中。系统内由多个具体元素组成,各元素都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各个子要素之间主要表现为相互合作,相互合作的效果往往是“1+1>2”。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个要素相互协同、相互合作才能不断放大系统的功能。将系统论引入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能够探索出职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深入合作模式,这不仅符合系统论的特点和性质,而且也是通过系统论培养人才的重要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不断探索和落实新的产业和教育相融合的方式,进而在系统论下形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

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参与度不高,产教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政府的参与度并不高。政府应该在产教融合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产教融合提供优良的环境、雄厚的资金、优厚的政策性支持。通过政府搭建的桥梁,能够加强学校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在当前的产教融合模式中,学校负责提供一个学习场所和学习机会,企业则负责提供一个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很多时候,学校和企业需要一个桥梁,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支持,而政府因参与度不高而使得产教融合流于表面,并没有将职业教育和产业真正融合在一起。

2.2 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评价不完备

高职院校需要确定一个中心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培养。政府的政策更多是普遍性的政策,在培养目标上还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具体划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过于重视对技能技术的培训,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修养,很多学生虽然能在短期内进行就业,但长期下来就会因为综合素质不高和职业修养不够而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评价并不完备。教学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采用一定的方式(如量化和质化等方式方法)而对教学效果和行为态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然而,很多高职院校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现有的评价主体和对象只是学生本身,企业、学校和政府则没有被评价或很少被评价。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终结性评价一直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很少有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在很多时候,评价只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价,很少涉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就算是涉及,所占的比例也很低。

2.3 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比例失衡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实践上不断深入,但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课程内容依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课程内容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快速更新,课程的设置也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轨迹而进行改变和调整,导致很多学生面临着择业难而就业更难的困境,知识和工作内容不能做到很好地衔接,不利于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二是高职院校的课程比例仍比较失衡。为了促进学生快速就业,学校在距离毕业还剩一年的时候基本上只进行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则不多,甚至经常忽略。课程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3 基于系统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探索

3.1 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启动主体利益平衡机制

根据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理,系统的各个元素要相互协同、共同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将学校和企业简单相加,在学校里开工厂,在工厂里办学校,这样只会流于表面。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和政府主导下,要将产业和职业院校相结合,进行深度合作,这是主体利益平衡的重要机制。政府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来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让更多的学校敞开大门进行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来与企业进行科研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分享。同时,要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及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修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社会和国家。企业要善于将先进技术和行业前景等信息与高职院校进行及时对接和交流,根据市场变化来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只有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进行深度合作和融合才能实现主体利益的平衡,进而更好地探索和完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

3.2 以开放性原则为指导,探索相关制度保障机制

要根据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来建设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课程建设要结合多方力量来调整和构建课程动态,要用开放的眼光选择和更新教学内容。互联网时代,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更迭,课程内容也要随着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而进行及时更新,不断提升和整合不同专业的知识,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比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面促进产教融合。同时,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之间应共同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保障产教融合能够更好地推行下去。

3.3 深入贯彻系统化原理,探索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

图1 基于系统化原理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Fig.1 Multi-channel expenditure investment mechanism based on system theory

高职院校要大力探索多渠道融资,保证产教融合及日常教学的正常运行。政府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在重点项目上加大投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了彼此的优势资源,能够将系统内部各元素进行整合,互相配合,实现了共同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就是学校可以进行生产,企业可以进行教学。企业不但要提供产教融合的场所,还要通过资金投入等方式来探索与学校的双向合作,高职院校自身也要加快融资步伐。产教融合有很多种方式,每种方式也蕴含着不同的融资方法。产教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院校的通力合作,积极构建三边关系,深入贯彻系统化原理,不断创新融资形式,积极探索多渠道经费的投入机制。

猜你喜欢
系统论产教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