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税对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0-10-20 09:30王鑫副教授博士张译丹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河南焦作454150
商业会计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变量环境保护污染

王鑫(副教授/博士) 张译丹(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河南焦作 454150)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税最初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Plgou提出的,即“庇古税”,在欧洲国家受到了普遍关注和实施。2018年1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对上市公司和国家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的环境保护税进行了严格规制,以“税负平移”为原则,将企业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从法律的角度上予以界定。

围绕环境保护税这一立法改变,我国很多学者对其展开了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主要集中在对于环境保护税开征立法的认识和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本文探讨了环境保护税征收后企业税负增加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哪些途径或措施来应对上述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一)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

“庇古税”提出后,许多西方学者开始研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Lin Roberts(1996)使用AMC模型评估了五家钢铁行业企业的环境绩效与经营绩效,得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此后,大量研究表明,企业运作特征与规模、经营效率情况、缴纳环境保护税以及环境技术创新是比较突出的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相关变量。Shadbegian和Gray(2005)以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为调查对象,搜集1979—1990年相关数据发现,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政府征收环境保护税,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会相应提升,有可能限制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错失继续拓展规模的良机。

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于环境保护税的探究起步较晚,由于环境保护税未立法实施之前,企业环境支出多以费用化支出——排污费支出,立法后则使用“费改税”这一举措来调整企业的环境支出,因此,我国学者大多探讨的是排污费的征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李永友和沈坤荣(2008)立足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共同探讨了排污费制度对环境效应的改变以及企业对环境质量的态度,发现排污费的征收给企业的环境效应带来了负面影响。胡曲应(2012)选择单位排污费作为环境绩效的代理变量,创新性地研究了环境绩效下企业财务绩效的边际效益,并使用排污费年度增量作为变量衡量指标,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上述研究可知,我国排污费制度的实行降低了企业绩效。

征收环境保护税以后,企业要在原来的环境投入、支出的基础上缴纳一定量的环境保护税,企业的税负压力增大,导致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和企业预期所获利润的减少。若企业希望获得预期利润,就要设法降低环境保护税的纳税金额,然而降低纳税金额意味着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治理污染,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会降低企业在产品生产上的资金投入量,生产投资的减少又会降低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降低企业利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征收环境保护税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绩效。

(二)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环保税的征收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部分企业会另辟蹊径来提高产品生产率,既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量,又提高了产品生产率。技术创新这一方式为企业所推崇,大量学者对此做了专门研究。Klaus和Andreas(2005)以德国EMAS验证设施的独特数据,研究了不同特性的公司在实施了环境政策后给产品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环境管理制度对环境过程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Brunnermeier和 Cohen(2003)采用美国制造业 1983—1992年的环境专利申请量来衡量技术创新,得出结论: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对环境专利申请量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为了降低环境成本支出,会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或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工艺革新,来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点关注,如沈能和刘凤朝(2012)搜集了我国上市公司1992—2009年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受到了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且其显著性具有特定的门槛值,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这一特定门槛值时,对技术创新的显著促进作用才会有所提升。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伴随着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环境规制的门槛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刺激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率。但是国内学者将环境规制与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多归因于政府、企业决策者以及区域环境等方面,较少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企业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激励作用。

企业在缴纳排污费或环境保护税后,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两个目标会形成冲突,迫使企业对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即企业管理者为了减轻税负,对内会增加对产品生产和废物排放过程中的环保研发投入,对外会采用购买环保材料、使用清洁能源和升级生产设备等方式。对于产品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废料处理,能够从根本上缓解环境保护税给企业带来的税负增长压力,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征收环境保护税还会在各行各业中构建一个“绿色壁垒”,环境保护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和污染排放过度的企业会被限制在行业外,迫使部分不合规的企业被动调节产品结构以及进行技术创新,最终对企业绩效起到正面推动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征收环境保护税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本文的创新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正面促进和负面降低的角度综合研究了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征收环境保护税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给企业绩效带来另一种影响的机理。现有文献大多研究的是环境规制以及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带来的直接影响,本文通过二者的交互项来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丰富了环境保护税方面的研究。二是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按照时间节点着重分析了征收环境保护税以后企业绩效的变化机理,并以此探讨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我国重点污染监控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作用效果。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重点污染监控企业,搜集了其2013—2018年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为确保结论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如下筛选:第一,剔除研究期间被ST、*ST的公司。第二,剔除环境保护税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筛选之后,共获得173家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的数据,其中,制造业有138家,占比79.77%;其他行业35家,占比20.2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重点污染监控企业中,各行业对环境保护税的披露程度并不相同。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及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并采用STATA 15.0进行实证分析。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苗雨君和朱丹(2017)的研究方法,企业绩效(Per)的代理变量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总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指标之一,通过这一指标也可以看出企业对于资产的利用情况。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利润额度的指标,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结果,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2.解释变量。在环境保护税立法通过前,大多数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缴纳的是排污费。因此,无论是排污费还是环境保护税,本文的解释变量均以环境保护税(Ept)代指。税负的增加会对企业来年的政策和盈利情况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将企业每年缴纳的环境保护税除以上年缴纳的环境保护税所得到的增长率作为企业当年环境保护税(Ept)的代理变量。企业要精进产品加工方法和改进生产流程工艺,首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因此本文使用固定资产增长率和环境保护税增长率的交互项作为企业技术创新(Ti)的代理变量。固定资产增长率在与环保税增长率交乘后,能够综合反映出在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先驱引导下,企业设备创新能力的变化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3.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Size)。依据高冰(2014)的研究,通过企业总资产的相关自然对数进行对比分析。(2)企业年龄(Age)。是指企业自成立至今的对应年数。(3)企业环保专利(Patent)。借鉴何红渠(2017)的研究,对企业运用科技专利技术、使用环保专利申请量进行测评衡量。(4)成长能力(Growth)。通过企业每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进行衡量。(5)创造能力(Create)。通过企业所投入资本的回报率进行分析。(6)收益能力(ROE)。通过相关净资产的纯收益率进行衡量。(7)利润水平(Profit)。通过净利率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进行衡量。(8)企业研发投入(R&D)。通过企业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经费除以企业当年的总资产进行衡量。同时设置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分别控制行业自身发展因素和年度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相关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三)检验模型设计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环境保护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究,并引入环境保护税与固定资产增长率的交互项来研究二者的交互作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影响,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i和t分别表示企业和年份,ε表示干扰项。

(四)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检验分析

表2报告了关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2013—2018年,样本企业Per的最小值为-2.870598,最大值为0.590022,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0256939和0.111493,表明样本企业的绩效水平差异比较平缓,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对集中有效。Ept的最小值为0.0004745,最大值为1 477.238,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725347和45.94135,表明我国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环境保护税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很大,企业缴纳环境保护税的金额差距比较明显,虽同为重点污染监控企业,但是企业内部对于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显然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内部对于防治污染的重视程度的差距可以影响辐射到企业固定资产的增长,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行业壁垒以及内部管理者理念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增长情况差距明显,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规模的均值维持在22.66134,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为7.51952,相差不大。企业环保专利申请量的均值和标准差相对于最大值来说数值较小,企业专利申请情况出现了减缓的表征,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少部分企业在加速增长且规模较大,与此情形相似的指标还有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企业年龄的最小值为5,最大值为33,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8.87572和4.877177,相差较大。成长能力的衡量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企业的成长能力水平差距明显。企业利润水平、创造能力以及收益能力参差不齐,表明样本企业的盈利程度不一致。

由于数据的限制,有一部分模型设计不当,导致相关矩阵在解释变量间存在的普遍相关关系不够准确。因此在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检验和分析之前,首先要测量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估计回归变量方差扩展因子,需要满足多重共线性小于10的经验法则。经测算,最大值为1.62,平均值为1.17,说明模型满足条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中主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相关性检验分析如表3所示。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环境保护税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为负,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系数为正,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外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得到的系数为正。初步证明征收环境保护税与企业绩效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证实了假设1,即征收环境保护税会降低企业绩效。

四、回归结果分析

(一)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

本文实证分析使用的样本数据是面板数据,在做回归分析之前,原假设适用于何种效应模型首先应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认。经检验后可知,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上,固定效应模型更加合理准确。因此,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广义矩估计法(GMM)对模型一进行回归分析,观察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如表4所示。

表4 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和对企业行业进行分类以及对年度进行划分处理之后,由表4可以看出,在OLS和GMM方法下,Ept与Per在95%置信区间内t值分别为-2.56和-4.25,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通过观察OLS方法的控制变量ROE的t值为0.578,故GMM方法可以将其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统一显著为负的结果,由此验证了假设1,即征收环境保护税会降低企业绩效。

(二)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模型二中,为探究环境保护税与企业环保专利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引入环境保护税与企业环保专利的交互项,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广义矩估计法(GMM)对模型二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可以看出,在限制了其他变量后,在对比系数为负的情况下,Ti与Per呈正相关,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GMM方法在控制工具变量后,得到的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显著性结果比OLS方法更显著,这充分体现出,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技术的发展,加强对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升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绩效。同时再次证实了环境保护税的征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对提高企业绩效有所帮助。

表5 环境保护税与环保专利交互项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分析

为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从两个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测试:一是考虑到企业绩效指标衡量的多样性,本文采用托宾Q值作为企业绩效指标做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Per仍与Ept呈负相关,与Ti呈正相关,佐证了上文结论。二是为消除结果受异常值和非随机性的影响,本文通过5%缩尾处理重新进行检验。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别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综合两项检验表明,本文基本结论稳健。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中重点污染监控企业近几年年报数据的调查研究,客观地证实了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征收环境保护税会提高企业的产品成本,使企业无法获得预期利润,从而降低企业绩效。二是在环保税税负压力下,出于减少纳税的目的,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产品升级、生产线设备改造及精进员工技能等一系列技术创新的举措,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整,通过提高产品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达到提高企业绩效水平的目的。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本文的局限性在于:一是没有对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正向促进和反向抑制效益进行对比得出总体效益水平。二是使用环境保护税与企业固定资产增长率的交互项作为重点污染监控企业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来研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虽解释了其作为技术创新代理变量的合理性,并且已有一些文献作为理论支持,但研究的理论依据仍需做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本文从政府管理力度和企业自身发展方向两个角度提出建议:一是从政府角度出发,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增强对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力度并进行适当强化。其次相关环保监管部门应加大环境监督力度,明确职责,确保政策有效落地实施。最后是对除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外的一些规模较小、资金储备不足的中小型企业,政府可以适当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在保障中小企业平稳运行的同时,对环境治理做出贡献。二是从企业角度出发,首先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明确职责,对国家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标准和征收目的有明确的认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其次是在税负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企业要加速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得到良性运作发展。最后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可以和中小型企业协同合作,通过并购等方式,为资金相对薄弱的企业提供援助,实现企业的良性运作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变量环境保护污染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让中原更加出彩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