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墨妇和试金石
——傅抱石与罗时慧夫妻情深

2020-10-20 13:28万新华
收藏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抱石傅抱石南京

□ 万新华

图1 1960年3月,傅抱石夫妇合影于南京傅厚岗寓中新作《韶山耸翠》前

图2 杜子建等《百年婚恋(第六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

1980年秋天,罗时慧应邀为唐遵之所集《傅抱石手札十四通册》题跋,想及与丈夫傅抱石数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深情地写道:“余何人斯?抱石之磨墨妇也。”夫妻之间琴瑟相融之情跃然纸上!

1930年3月24日,即庚午二月廿五日,傅抱石与罗时慧结婚(图1),先后育有傅小石、傅二石、傅益珊、傅益璇、傅益瑶、傅益玉等二子四女。1928年,罗时慧求学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时,傅抱石是她的艺术老师。有关他们之间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沈左尧以文学化的语言在《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中有着许多声情并茂的生动描绘,令人羡慕不已。几十年之后,傅抱石、罗时慧爱情故事又被纂入《百年婚恋》第六辑(图2),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中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的幸福婚姻,“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至今仍然是许多人的家庭梦想。傅抱石与罗时慧共同生活了35年,夫妻感情深厚。罗时慧出身大家闺秀,极富文才,对傅抱石的艺术最为理解,相互鼓励,辅佐着傅抱石的事业。在艰苦的日子里,她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历经忧患,默默支持着傅抱石的生活。

从南昌,到南京,后抵武汉,辗转至重庆,再回到南京,他们携手共进,一路走来,即使生活十分清苦,始终坦然微笑。所以,傅二石就十分感叹:“母亲不仅是父亲事业上的最好的助手,还是父亲作品的真正的知音。”①可以说,傅抱石的艺术成就,其中就有罗时慧的巨大功劳。因此,文学传记作家们常以“磨墨妇”和“试金石”比喻罗时慧在傅抱石一生艺术事业中的地位。

1945年6月26日,傅抱石为罗时慧35岁生日创作《柳荫仕女图》(图3),饱含深情地题识:

今日为时慧三十晋五生日,入蜀六载余,实未尝重视之也。忆与时慧结婚十有五年,大儿益钧十四岁,二儿益十岁,长女益珊六岁,次女益璇方九月,从俗称亦两岁。余以艰苦之身,避地东川。岳母李太夫人俱来,战时一切,均极激荡,而我辈仍不废笔墨丹青,所居仅足蔽风雨,所衣皆丁丑前之遗,真如大痴家无担石之储也。幸时慧忍受向所不能忍者。益珊之前,戊寅秋于湖南东安旅次生一女,卒以入蜀途中殇于四川綦江,时正重庆遭敌狂炸之翌日。嗣后连得珊、璇二女,哺育之苦,时慧任之,余之感纫为荷也。昔先慈徐太夫人常训示:汝生儿育女后方知父母之大德。顾余冥顽,听若无闻,今数人之父矣。际兹浊世,一切不堪,倘将来得有所传,皆非余所应有,盖莫非余母之所训,暨时慧之所助成也。丁酉五月十七日,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寄寓,并记敬意。时慧赏之,傅抱石。

这里,他详细叙述了入蜀6年来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爱妻罗时慧的感激之情,字真意切,感人至深。图中仕女粉衣长裙,略施粉黛,整齐的秀发,细长的修眉,轻柔的身段,漫步于柳荫溪边,娴雅高贵,风姿卓约,回眸凝视,妩媚动人,没有哀怨,弥漫着清新温暖的春光。所以,在儿女们的眼里,傅抱石所绘就是母亲罗时慧的化身。②有人就感叹,傅抱石的仕女画时常闪烁着罗时慧的身影(图4)。

图8 傅抱石 湘君 团扇 绢本设色 43×27厘米1964年6月

二女傅益璇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叙述了晚年傅抱石夫妇相濡以沫的动人场景:

南京夏天的酷热,是令人难忘的。一到傍晚,……我记得母亲常常穿着一套半旧的黑绸衫裤,睡在院子里的小竹床上,轻轻拍着扇子,父亲总是坐在她的身边,手里也拍着扇子,他们总是有那么多话谈。……我倒从未认真听过他们的谈话,……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谈有关父亲的创作,题材、构思,以及各种快乐和烦恼。当然也一定会谈到这一家大小的生计,和父亲肩上沉重的负担!……父亲在夏天乘凉时,时常会帮母亲捶腰,常常捶到深夜,直到母亲睡熟。母亲曾告诉我,她的腰病,是生我的时候受凉落下的。又说我有多大,父亲就帮她捶了多少年。……我记得每逢刮风下雨,父亲都会走到我们房间来,帮我们关好窗子,拉好被子,而且他并不叫醒母亲。③

多么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伟人是世俗之人,名人也是世俗之人,都有最为平凡的婚姻家庭生活,也都免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虞。在婚姻中一切归为普通,在家庭中一切趋于平淡,傅抱石也是如此。从早年的平常,到晚年的辉煌,作为丈夫的傅抱石始终柔情体贴,而罗时慧则视傅抱石为依靠,“无论是在灾难的岁月还是遭遇艰危处境时,只要有他在身边,就感到安全有靠”④。1948年,傅抱石售画集资,倾历年所得在傅厚岗购置地产,建筑新房,取名“慧园”,更是寄托着他对爱妻的无限深情。

晚年的傅抱石几乎每逢罗时慧生日都要为她作画庆祝。1962年6月17日,傅抱石绘成扇《湘君》(图5),题云:“时慧今日命写一扇,忆十七年前曾为作《仕女》小幅,盖明日即五旬晋二诞辰也。光阴如是之快,足令深思。一生甘苦与共,愧余不德,惶恐奚似。幸儿女将相继成立,能尽劳苦以服务社会,我二人虽无甚贡献,然亦足慰矣!一九六二年,岁次壬寅五月十六日南京并记,傅抱石。”扇背行草书郭沫若今译《湘君》全文,末云:“余既为时慧写湘君,复命书郭老译文。小暑后一日,抱石记于金陵玄武湖侧寓斋。”如潺潺溪流,无比温情,无比真挚。所谓“琴瑟知音,相濡以沫”,莫过于此。

无疑,傅抱石以纯美的《湘君图》抒发着对罗时慧的执着爱情,与1945年6月所作《柳荫仕女图》完成了一前一后的时空呼应。湘君亭亭玉立于碧净无波的沙渚上,侧目回望,眼神明净,清风吹过,裙带飘舞,袅娜脱俗。傅抱石用淡墨勾画湘君的五官与脸部轮廓,以浓墨勾染发髻与领袖裙带,而衣纹则用淡墨做游丝描,稍施彩晕染,笔意简远,潇洒入神。这里,坚毅、透彻的目光,似乎传递出傅抱石的娓娓深情。

1963年7月7日,傅抱石作《寿桃图》(图6),题云:“今日时慧诞辰,诸儿女将奉母小餐为寿,尚余片刻时间,涂此纪念,拜祝千秋。一九六三年七月七日,癸卯五月十六日。抱石金陵记。”次日再作成扇《二老观瀑图》(图7)遣兴,题云:“昨日,时慧生日,率诸儿女与时宁全家在福昌饭店小宴,藉申祝贺。今年,余正六十,长时慧七岁也。癸卯五月十八日,南京记,抱石。”

1964年6月23日,傅抱石画团扇《湘君》(图8),题云:“甲辰五月十四日,时慧曰:越二日行年五十四矣,君能为我写此箑乎?长男次女闻而不响,于是降一心志:作《湘君》一像。盖余所有笔墨唯此稍荷许可,然又未必副其高意耳!午饭前,抱石记。”三天后行书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扇背,末云:“今日为时慧夫人诞辰,为敬写毛主席答友人一首。一九六四年六月廿六日,抱石并记。”

这里,寥寥数语,字字涌动,既平淡又热烈、既朴素又深刻、既高雅又温柔、既率直又微妙,生动地呈现出傅抱石作为人夫的冰心世界。面对其画其字,阅者无不羡慕他和夫人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

注释:

① 傅二石《金刚坡的回忆》,南京,《新华日报》,2007年12月6日,B7版。

② 傅益瑶《傅抱石的仕女画》,香港,《名家翰墨》第34号,2004年8月。

傅二石《金刚坡的回忆》,南京,《新华日报》2007年12月6日,B7版。

③ 傅益璇《无情最是台上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记父亲在南京故居的生活点滴》,《中国画研究》第8期“傅抱石研究专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

④ 罗时慧《往事如昨》,《傅抱石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文集》。

猜你喜欢
抱石傅抱石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视界
南京大闯关
抱石
美人如画
美人如画
傅抱石“养”画
傅抱石“养”画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非凡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