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10-20 06:10徐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徐娟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下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挖掘高中生物课程学科价值和学科素养,思考如何通过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笔者结合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此略表拙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学科是对社会中一切生物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高中作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其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紧抓生物学科的特色,助力学生的成长。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则为生物教师展开当前生物知识的讲解提供了方向,所以,一线生物教师应当以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等内容,作为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指南,使学生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形成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

一、关注生物概念,发展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素养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生物印象,也是生物核心素养中的基本构成,当学生具有了生命观念后,能够以更加理性的思维来看待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同时,与其他素质不同,生命观念贯穿在生物课堂中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生物教材的各个角落,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挖掘生物教材当中的生命观念元素,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关注生物概念,从而在理解生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

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为了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教师就可以通过概念的教学落实这一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找寻生物概念。随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找到的生物概念分享给其他同伴,以便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对蛋白质、氨基酸等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课本中涉及到的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你是如何理解蛋白质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呢?”“蛋白质为什么会呈现出多样的功能呢?”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中,提高对蛋白质、氨基酸的认识,并且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显而易见,教师基于教材当中的概念教学,并让学生将不同的概念进行联系,能够辅助学生建立结构和功能观,认识到蛋白质的多样功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发展。

二、建立问题情境,发展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符合知识认识规律,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思维,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建立理性思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暗含在生物知识当中的逻辑性,使得学生能够立足于证据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生物知识、生物问题的思索。而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促进课堂中问题情境的生成,使得学生在陷入情境之中生成探究的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对生物内容的思索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

比如,实验的开展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内在地指出了生物学科当中的逻辑性,因此,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教学中开展实验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原理、现象等内容,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逐步生成理性思维。在指导学生开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一实验前,教师先向学生设计“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来检验DNA和RNA呢?”“在具体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盐酸,其作用是什么呢?”“本次实验开展的步骤一共分为哪些呢?”“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呢?”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本次实验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实现思维的运转,从而在探究问题中发展理性思维。

可见,教师结合实验的内容为学生设定问题,搭建课堂中的疑问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依次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生物实验中的内在逻辑和依据,从而建立理性思维。

三、融入社会现象,发展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这一素质是指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针对社会事务做出合理解释的素质,在这一核心素养中指出了生物学科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将原本冰冷的生物知识赋予了感性的色彩。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尝试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给予改进的措施,使学生逐步形成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意识。所以,生物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社会现象,让学生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自身的想法,从而逐步发展社会责任意识。

比如,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节课中我国的人口现状,以及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增强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在课堂中,当教师为学生介绍了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后,教师为学生提出了“人口的不断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呢?”的问题。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针对这一問题进行资料的搜集,逐步形成见解。之后,教师为学生组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个人意见,使学生在相互交谈中逐步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认知。

教师组建小组活动,能够为学生塑造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述自身对社会事务的认识和关心,以便学生在相互交谈中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要用心施教,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教育经验的积累,从而打造完善的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系,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具备融入社会的关键素质和基本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