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2020-10-20 06:23张煜王婷婷
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影响

张煜 王婷婷

摘 要: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应用在电影行业,给观众带来极富创造性的场面,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体验。经济社会的发展刺激人们追求新的消费体验,观影需求日渐增加,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迫切需要更新颖的影视效果刺激感官,带来新鲜感。文章对人工智能在电影行业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其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影行业;影响

观赏电影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随着人们更多地关注内心情感领域,电影的创新和发展受到更多期待,而人工智能提高了电影特效的水准,使观众无法分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拟世界,这种体验是传统电影无法匹敌的。同时,数字化、机械化的弊端不可避免,长期虚拟场景的狂轰乱炸,使人们的情感体验逐渐降低,达不到情感陶冶的作用。因此,人工智能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应当辩证看待。

一、人工智能在电影行业的应用现状

电影行业经历三次重大变革之后,借助科技带来新面貌,逐步迈进与数字技术接轨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电影行业的革新,不断丰富行业内容,提供新思路。电影的发展需立足于观众的需求,如此才能提高观影率,获得经济效益的大丰收。人工智能的出现,使本就神秘的电影行业,披上了一层魔法面纱。运用人工智能的影片,超脱于现实社会,通过场景特效虚构出不存在的事物。

不难发现,在近年来影院上映的电影中,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除了场面中加入电脑特技元素,在电影的制作和前期宣传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影子。利用数字技术,突破传统美学观念,带来非现实的感官体验;转变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缩短影片拍摄时间,减少人力、财力方面的投资;简化制作过程,给电影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如今,大部分恢弘壮阔的场面均由电脑特技合成,效果逼真而富有冲击力,吸引观众眼球,上座率高,使观众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感叹科技的强大力量[1]。

人工智能在电影行业的广泛应用给观众带来视觉体验上的福利,但就电影行业本身的发展而言,科学技术产生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

二、人工智能对电影行业的冲击

(一)对大数据分析缺乏正确认知

电影在开拍之前,要定位受众群体,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分辨出观众的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影片的拍摄。纵观当前电影业,模仿性行为频频出现,一波流行中同类型影片充斥着电影市场,投资方只对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剧本买账。大数据分析是通过对所有上映电影的卖点做简单的数据统计,结合票房和地区差异,从中筛选出观众偏好的内容形式[2]。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某些话题的关注持续的时间短。信息时代,信息对生活的冲击力大,热门的话题极易在短时间内被另一话题取代,因此大数据分析具有时效性。站在心理学角度,人会对反复出现的事物产生审美疲劳,需要追求新鲜感。根据大数据分析制作的电影,题材和价值观导向基本相同,例如,《古田军号》等都是抗日题材的电影,形式单一,观众期待看到抗战过程中中国人民的英勇,但过多的情感铺垫和近乎统一的场景设置没有任何新意,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结合观众的喜好而制作电影本身无可厚非,但电影行业的发展要站在创新的高度上,如果不能正确运用大数据分析,那么就会阻碍电影行业的创新发展[3]。

机械的复制与电影这种极具创造性的行业是格格不入的。影片的创作兼顾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应用使电影拍摄、制作、宣传更加便捷,减少了时间成本,但是影片还需要具备反映人类内心世界、引导社会意识的功能。

(二)不利于演员提高职业素养

人工智能能够通过真人演员建模,把整个演员的形象数字化,例如,在《速度与激情》的主演保罗去世之后,影片在结尾运用AI技术,让保罗“重生”。这种技术能换的只有相貌,换不了表演时的面部表情和眼睛流露的情感,这样制作出来的画面给人死板的视觉体验,普遍反响不佳。频繁使用换脸技术,增加了演员的惰性,这对正向价值观念的传递是个不小的打击。演员投机取巧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才会使自己在电影行业站稳脚跟,否则只会逐渐被观众所抛弃[4]。

使用电影特效的初衷是给观众展现非现实的世界,传递科学价值的同时,更新观众的视觉感受。但有些电影中应该出现的真实场景,也被换上人工智能的外衣。利用绿屏,构建一个假人或者机器人,展示危险动作和场面,通过后期制作,替换成真人图像。这种做法有失真实性,观众产生共鸣的条件是与电影中的场景和人物在观影时有情感交流。数字化的呈现,无法唤醒观众内心的情感,更谈不上交流了。高科技的使用是对技术的推进,不应忽略情感共鸣在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5]。

(三)重组电影行业人员架构

人工智能可将电影制作过程转变为流水线式的操作,使用高科技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人工智能可按照既定要求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投入成本小,获得回报大。因此,部分电影工作者被辞退,工作交由人工智能机器来负责,比如场务、电影声音收集、摄像等等,大量相关专业人才逐渐被行业所淘汰。电影行业紧缺的是能熟练使用机器、提供科学化操作的人才,可以说,人工智能带来电影行业人员架构的大变革。

电影制作中被人工智能參与的部分,是缺乏情感体验的,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同时使行业人员的发展受到限制。可以设想,当电影行业完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时候,人类的思想情感在影片中还会得到精准的传递吗?

三、人工智能对电影行业的积极作用

通过人工智能,可利用客观数据统计,预估票房,建立剧本反馈数据库,根据详细报告,规划投资方向。投资人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降低投资风险,人工智能在对社会多项标准进行量化后,给出客观建议,指导电影剧本的选择。对电影票房产生影响的除了剧本之外,还有演员的配置。合理的演员阵容,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结合电影主题,将演员姓名输入程序中,程序将演员潜在价值与投放市场进行分析,利用不可视化关联,预测票房成绩,判定演员是否符合选角标准,能否带来大额回报。目前我国对此项技术的应用以“鱼脑”为代表,根据演员个人情况,系统预测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减少在演员选配上的投资[6]。

上文提到,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部分人力劳动,将电影的拍摄过程转变为流水线的形式,提高工作效率。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剧本创作。有些电影的剧本来源于知名作家的小说,小说的创作时间长,观众很难花费时间等待。而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完成可以模仿写作语言风格完成剧本编写,将小说家的写作内容输入程序中,利用已有信息进行创作。令人惊叹的是,创作的内容语言逻辑缜密,结构紧凑,情节的铺设具有可观性,与原著的贴合度高。此种操作,解决了等待时间的问题,基本保障剧本内容的质量,对已有剧本的修订和更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约剪辑时间。传统的剪辑方式是在甄别相同拍摄情景后,对大量的场景进行挑选和剪辑,工作量巨大,耗费时间。利用自动编辑系统,筛选相同素材,根据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素材风格,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段和剪辑风格,快速生成满足要求的影片内容。

总之,人工智能有其积极的一面,能够推动电影行业的技术革新,给观众带来新的观影体验,但其不利影响,也值得电影人思考。如何平衡人工智能与电影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有待继续探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张宏博.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形象建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王宁,崔扬舟.科幻影视表现人工智能的回顾与反思[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9-107.

[3]余江萍.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类型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8.

[4]张咏絮.当下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类型拓展与叙事流变[J].电影新作,2017(4):21-27.

[5]李剑,邓晓琳.人工智能电影的主题、角色及启示[J].南方电视学刊,2018(1):19-22.

[6]许菀楠.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发展[J].传播与版权,2018(7):93-95.

作者简介:

张煜,山西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与批评。

王婷婷,韩国湖西大学影像艺术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电影理论批评。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影响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数读人工智能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