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指导小学生开展古诗词吟诵的有效策略

2020-10-20 06:08吴广胜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学

吴广胜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可以感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吟诵就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入门途径。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说过:“中国诗歌的吟诵传统是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始的。”吟诵作为学习古诗词的传统方法,对学生的知、情、意的教育有着非凡价值,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开展古诗词吟诵活动呢?文章指出,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吟诵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模仿学习、加强古诗词音律训练、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这四个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吟诵;指导策略

古诗词吟诵包括“吟”和“诵”两种方式。“吟”就是将古诗词的语音长短有致延长,接近于歌唱,较有旋律感;“诵”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强化语音的张力和节奏感,以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吟诵是表现古诗词声音之美的重要方式,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用有节奏、有韵律的声音吟诵,可以调动更多人体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理解和加强记忆,并促进学生诗词能力的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组织学生开展吟诵实践活动,从中感受古诗词的独特之美

吟诵集中展示古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实质,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有目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吟诵活动,感受古诗词之美。如吟诵李白《将进酒》,感受潇洒豪放之美;吟诵杜甫《登高》,感受沉郁雄浑之美;吟诵李贺《雁门太守行》,感受神奇瑰麗之美。王维山水诗有恬淡宁静之美,范成大田园诗有清新活泼之美,王昌龄边塞诗有悲壮雄奇之美,李商隐言情诗有哀怨缠绵之美,等等。笔者通过经常组织学生吟诵,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初步感知古诗词节奏和韵律变化,并灵活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意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共情,使他们身临其境,更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这对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指导学生开展模仿学习,熟练掌握古诗词吟诵的基本方法

“学高为师,率先垂范。”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笔者先作吟诵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吟诵,直到他们能够独立吟诵。通过此举使学生掌握古诗词吟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是做到字正腔圆。学生先吟准字音,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字正腔圆”,展现腔调的圆润,给人美的感受;二是善于运用腔音。指导学生掌握韵尾拖腔的技巧,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为深入理解古诗词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注重吟诵节奏训练。吟诵节奏的停顿、延长既可以显示语句的抑扬顿挫,也能够表达不同的意义,语气急促或舒缓还可表达不同的感情。所以,笔者有目的指导学生把握古诗词吟诵的不同的节奏规律,既可以深入体会诗句情感,也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加强古诗词音律训练,让学生深入掌握吟诵的技巧和精髓

吟诵古诗词非常讲究音韵节律,它是吟诵的技巧精髓。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其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的确如此,“平、上、去、入”四声节奏和声韵让诗词展示出色彩斑斓的音乐之美。古诗词诵读教学中,笔者把诗词音律引入诵读环节之中,严格指导学生依照“平长仄短”的一般规律吟诵古诗词,用心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激发学生吟诵兴趣。例如,笔者通过举例子和学生探讨吟诵时的字词间平仄、长短、高低等变化,使学生学会“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虚实重长”的吟诵技巧。当学生懂得可以根据诗词中字词读音的高低起伏拉长声腔,形成简单的曲调,那么古诗词优美意境就显露出来,让枯燥无味的朗读变得富有生机活力。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吟诵练习,渐渐就会掌握其中蕴含的艺术规律和内涵,从而把握古诗词内在的神理气韵,深刻体会“声音形象”与“文学意趣”融为一体的艺术之美,对今后学习古诗词有重要的作用。

四、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吟诵的理解力和感染力

所谓“诗言志,歌言情”,诗词歌赋都是为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载体,如果读者了解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就可以更深入了解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这也是古诗词鉴赏中的“知人论世”的重要价值。

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以提高吟诵的理解力和感染力。一是了解古诗词作者的创作风格,例如: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更好体会诗人沉郁雄浑的诗歌风格;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强烈报国之情,体会词人气势宏伟、豪放悲壮的创作风格。通过了解古诗词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的吟诵更具有感染力,更好传达个人感受,表达作品神韵。二是把握古诗词的感情基调。例如:杨万里的《咏柳》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柳树的赞美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体现身世飘零的感伤,陆游《示儿》表现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之情,贺知章《回乡偶书》表达老年还乡的惆怅和感慨,等等。总之,古诗文创作因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或者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创作风格,或旷达豪放,或婉约缠绵,或浪漫多情,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等等,使得古诗词展示“各美其美”的美感和风姿。笔者在开展古诗词吟诵活动时,让学生系统学习作者创作情况及作品风格,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吟诵作品并传达其中蕴藏的神韵,这无疑是古诗词吟诵的有效方法。

五、小结与思考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艺术活动,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从中掌握基本吟诵方法。这有利于把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但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实践与勇于探索,努力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开展古诗词吟诵教学,让学生成为古诗词吟诵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参考文献

[1]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7.

[3]张西平.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学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