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文教学活动潜在育人功能的策略例谈

2020-10-20 06:08周华章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语文教学

周华章

摘 要: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学科教学,更要关注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文章指出,语文教师可通过课前预习、当堂思考、有效复习、课后作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基于精心准备的自信展示、基于仔细倾听的互动评议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无论是平时的单元过关、期末测试,还是中考、高考,应培养学生自信从容、科学答题、反复检查、诚信考试等的良好应考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科育人;育人策略

由于對语文学科性质和责任的理解不同,语文教师常常处于由低而高的四种境界:“教教材”“用教材教语文”“用教材教语文课程”和“用语文育人”。基于3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笔者发现: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常常忽视肩负的“课程德育”重任,有意无意地将育人重责推给政教处、班主任和级组长。殊不知就根本目标而言,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一样都是“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机动地育人乃是全体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常言道:魔鬼在细节里。其实,只要用心用情,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必备品质,要求语文教师们精心设计,巧妙引导,相机点拨。

一、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所以在谈及学习方式时,将“自主”置于“合作”“探究”之前,是因为绝大多数学习任务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将来参加工作岗位,也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各种任务。因此,我们应抓住一切契机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 课前预习。课前充分的预习不仅有助于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能给学生至少三方面的启示:一是学会替自己负责,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即便是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力而为;二是带着问题交流,通过预习就能发现疑惑之处,便于有侧重点地参与课堂;三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正如古语所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 当堂思考。能否取得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取决于能否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不经过深思熟虑,无法获得前所未有的发现,也不能与他人进行深层次和高水平的交流;只有经常动脑筋思考,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变得越来越内行和娴熟;只有愿意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有效地学习和进步。

3. 有效复习。在教师匠心独具的指导下,学生能在复习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一是学习科学规划,如中考复习一般应分为全面复习、查缺补漏和仿真训练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几个板块;二是懂得稳步实施,有了规划还得逐步落实,时不时对照规划检查;三是善于自我反思,复习期间经常会有各种测试,可以反思自己复习策略的得失成败;四是学会灵活调整,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预设的规划应当根据实情随机应变。其实,不仅仅复习如此,这些心得体会适用于其他很多工作。

4. 课后作业。只要引导得法,旨在检验学习效果、拓展延伸的课后作业也能让学生获益良多:只有学有所得,才能学以致用;只有及时消化,才能解决问题;聚精会神,才能尽量减少失误;杜绝抄袭作弊,是诚信的基本要求;独立解决问题确有困难时,虚心请教能化难为易;辅导有需要的同学,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反而使自己受益,真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类似的启发会在持之以恒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潜滋暗长,逐渐积淀成学生为人处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多向交流

契合“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多向交流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应有品质。

(一)基于精心准备的自信展示

青少年学生在当众展示方面的不足已毋庸讳言,主要原因就在于平时缺少应有的针对性训练。我们可以设计如表1评价量表给学生以规范地引导。

类似的评价量表具有定向、定标、定级功能,能从正面指示当中展示注意事项。在展示前就告知学生,让其有意识地努力;展示后让大家根据量表对展示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以评价量表为标尺,不仅能给学生以语言技能训练的具体抓手,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确定奋斗目标、对标自我反省、评议有理有据等良好素质。当然,在事先的展示准备过程中,为了追求最佳展示效果,展示者自主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协同、寻求外力的支援等工作,也势必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仔细倾听的互动评议

教师作为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千万不宜过早表态,必须先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和民主评议,这样才能充分锻炼其各种语文能力。在互动评议的过程中,至少应注重三方面的德育训练。

一是注重口语交际礼仪,尊重他人。如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插嘴;对事不对人,不搞人身攻击;举手示意之后,得到教师或主持人允许才发言,不要抢着发言;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过于偏激;以商榷的口气发表意见,用语多委婉……

二是发言要言之成理。评价他人的展示情况,要依据标准;补充发言者的意见,要讲清楚理由。

三是简明扼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讲清楚自己意见的基础上,不应占据他人过多的时间,力求言简意赅,切忌啰唆拖沓、词不达意。

其实,上述要求完全适用于语文学习以外的互动评议活动,长此以往,必有成效。

三、诚信考试

无论是平时的单元过关、期末测试,还是中考、高考,都是对一段时间语文学习的成效的检测,我们应当培训学生良好的应考品质。

1. 自信从容,避免过度焦虑。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及考后焦虑紧张。2008年,国家心理健康机构中欧国际研究表明,6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其中26%为严重考试焦虑。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一方面正确看待考试,避免畏之如虎;另一方面,平时要认真学习,考前要精心准备。

2. 科学答题,避免手忙脚乱。常言道:场上三分钟,场下十年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份试题,往往需要考生们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因此,要讲究答题的科学性,如合理安排答题次序,先易后难,以小成功激发信心;切忌在一道难题上耗费过多时间、精力,导致无法完成后面原本可以完成的题目;读懂文章后再做阅读题,打好腹稿后再写作文,切忌草草提笔……

3. 反复检查,避免大意麻痹。完成所有能完成的试题后,一定要反复审读答卷。只有考场尽力而为,才能避免考后追悔懊丧。由于考试时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难免会有考虑不周、挂一漏万、顾此失彼等情况出现。当然,由于检查时已近乎筋疲力尽,除非有切实的把握,改动头脑清醒时写下的答案要慎之又慎。

4. 诚信应试,避免弄虚作假。考试考的既是语文能力,又是思想品质。如果心怀侥幸,幻想不劳而获,以不正当的手段谋不合实际的分数,就容易滋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阴暗的心理。为此,应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既注重正面教导,又坚持批评警示,务必将作弊等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中,培养考生们坚持诚信、清白为人的优秀品德。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乃是在训练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立德树人,只不过语文学科是用语文的独特方式和手段育人而已。语文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肩头的“学科德育”重任,不能认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级组长和政教处的任务,要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有效凸显语文教学活动的潜在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语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探索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 发挥高中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