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预设关注生成

2020-10-20 13:19戴建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有效性课堂教学

戴建辉

摘  要: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品质;实施精细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改革与质量管理和质量分析与监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的预设、生成促使课堂的有效性角度,着重探讨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生成;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58-01

1.厚重预设,考量有效课堂的基石

(1)预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学情的预设粗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特点是课堂教学能够有序有效开展和推进的基础。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我们绕不开对学情的分析,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习惯。但是目前,我们有时忽视了学情的预设,把学生假想成自己臆断的情况,设计的教案一厢情愿,在课堂上以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久之丧失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充分了解学情,明晰学生现实的状况,适时调整教学的起点才能做到课堂的有效性。

第二,教材的预设照搬。扎实有效,精彩纷呈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教材文本的预设不充分,势必缺乏对文本教材内涵的深入把握,导致教学缺乏整体性,教得碎而浅,学得散而浮。目前,网络资源丰富,许多教师过于依赖网络备课资源,导学案、教案、课件及习题一应俱全,造成了不钻研文本教材,直接“拿来主义”,照搬照抄的现象,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成了抄教案,这样势必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的有效性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只有吃透文本教材,精心预设各环节,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的进行教学,才能使课堂成为有效和持续发展的阵地。

第三,流程的预设固化。在预设课堂教学流程时,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是提线木偶,更不是填装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以及文本在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是一个极具变化和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流程预设时应因课而宜、因时而宜、因生而宜,在课堂流程预设时要留白,要给学生自主时间,做到弹性预设、动态预设和人性化预设。但是并不是说动态的预设就是简单备课,而是在深入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时刻关注教学流程中的细节,灵活捕捉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2)预设方面的策略思考

第一,强化年级与学科的衔接工作。目前我校主要在初小衔接上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比较简化。下阶段设想由小学、初中教务处和各年级组(一至八年级)分工制定《学生学科素养跟踪表》,定位到每一位学生,定点到每门学科的知识方面,从整体上充分把握学生学科基础情况,细化记载学生行为规范、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综合情况。这样便于充分跟踪、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很好的把握学情,使得教育教学有针对性。

第二,加强学科组队伍建设。学科组是保证学科教学质量、展开学科教学研究和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厚重预设能否扎实推进的前提。因此,首先,重组学科组,语数外理化重组成单独的学科组,音体美政史地生依托教学片、教学联盟积极加入到周边兄弟学校学科组参与活动;其次,强化学科组的常规,重点以集体备课为主,按照教学认真要求,明确学科组的规范;再次,坚持学科组教研的有效性,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必须是阶段性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值得研究推广的做法;最后,学科组为每位成员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规划应因人而宜,规划出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和团队帮助所能达到的前景。通过学科组的规范、优化来推动课堂预设的规范、有效。

第三,规范学科导学案。导学案可以清晰地反馈学生先学的具体情况,使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准确的把握。导学案的制定重在科学规范,有层次和梯度。导学案中学习目标明确、问题设计有层次和关联度、学法指导要能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建立主要学科导学案编制组,分管教学行政参与其中,科学、有效的编制,适时的调整,注重效果的反馈和整改。

第四,注重评课反馈促实效。及时反馈,中肯评价是学校把控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常规听课、随机调研、重点巡查等听课形式落实到实处,要把反馈评价集中于课堂大问题的解决上,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通过敏锐观察、善于倾听捕捉有效信息,反馈评价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状态,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学习能力的拓展。

2.关注生成,构建课堂有效的活力

厚重预设核心是备课的问题,而生成是上课,核心是课堂教学。厚重的预设是为了精彩的生成,有效的生成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堂课,生成不能是繁花四溢的,它应该是在最关键最有味道的时候适时出现。课堂最大的生成应该是学生学有所成,不是乱说、浅碎和意外。目前出现一些课,忽视了预设的重要性,轻视了教师在“生成”中的作用,甚至游离于目标之外,忘却了教学目标。

因此,有效、精彩的生成首先教师要留白给学生,给学生充分阅读、思考、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减少教师占用活动的时间,做到限时授课;其次,剪裁课堂上某些時间效率不高的活动,如教师处于中心地位,一问一答的讨论交流等;再次,预设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借助问题情境,开展研究,促成动态生成;之后,教师适时的“引”和“导”,及时、真实的追问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从而转化为有效生成;最后,生成应紧扣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不是学生所有的追问都要解决,漫无目的的生成是无效的。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自身专业素养过硬,才能厚重预设;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成,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不浮躁,不慌张,备好课,上好课,学好课,先脚踏实地,然后仰望星空。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