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西-东盟民族音乐国际交流的“文化自信”解读

2020-10-20 06:39练远媚
艺术大观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东盟文化自信中国

摘 要:“四个自信”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己、制度自己,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国-东盟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也就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截止到2018年已经举办了二十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作为在广西-东盟民族音乐国际交流模式之一,处处彰显着“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东盟;民歌艺术节;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6-00-02

一、关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总结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深刻洞悉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时代命题,总的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文化维度的支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也是最根本的一个。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文化观念、文化模式的理性认识,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积极心态。[2]上下五千年,大禹治水、泱泱大汉、大唐盛世、丝绸之路……《诗经》三百一十一篇、《楚辞》十七卷、《全唐诗》四万八千九百首、《全宋词》近两万首……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国学经典中包含十四部经典传世之作。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与勇敢的故事,描绘着中华人民对未来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代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光辉品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文化自信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文化基础。也可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就是要读懂中华文化承载的中国精神。[3]

二、中国-东盟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文化自信”之民歌文化

在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关系中,以“节庆”为主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依托民歌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歌属性呈现多民族特性,有壮族民歌、瑶族民歌、侗族民族等。在多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以“壮族”为题材的节目有:《壮乡春早》《壮族老家》《壮见》、隆林壮族新民歌《桃花开放等你来》等。“壮族民歌”多次担任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重要角色,证明“壮族民歌”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自身的文化价值。当“壮族民歌”文化在中华文化艺术“走出去”的战略推动下,在中国-东盟“两节一会”开幕式的舞台上呈现的时候,“壮族民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壮族民族文化认同,它是广西的文化底气,更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民歌文化是多民族属性的,但却是以“壮族民歌”为中心突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民族区域性特点。而在广西“刘三姐”也是壮族民歌的代言词,以“刘三姐”为主题创作的民歌以及中国各民族民歌文化元素也被广泛地运用民歌艺术节中,并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策划、创作后呈现给世界人民面前。譬如说,第17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分别涵盖了壮族、瑶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中华多个民族的民歌,同时了涵盖了广西、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湖南等中国多个省份的民歌。在上篇《云上歌圩》中,主要是展现广西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三月三”歌圩正是广西民歌文化的代名词之一。在中篇《天下民歌》中,荟萃了中华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蒙古族歌曲《鸿雁》,云南歌曲《小河淌水》,藏族歌曲《卓玛》,新疆歌曲《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湖南歌曲《浏阳河》都是深入人心的中华民歌经典。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民歌汇集《诗经》便已问世。经历了五千年多的文化传承、历史传承,中华优秀民歌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是我国先进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4]

三、中国-东盟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文化自信”之城市音乐文化

在中国城市中,“音乐旅游、包括旅游景点实景音乐剧、传统节庆为主题”构建的城市音乐文化并不少见。南宁的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成为现代中国都市节庆的一个知名品牌。在这场音乐视听盛宴中,不少以城市文化作为背景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不属于民歌范畴,而属于与之相并列的城市音乐文化范畴。我们知道在中國的人文地理构建中,有城市与乡村。城市一般都指的是经济较为发达的都市,因此相对而言城市的音乐文化会呈现多元性、时尚性。在历年上演的民歌节晚会中,有不少以“南宁”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如:《南宁歌谣》加入了粤语童谣《落雨大》的元素,是民歌和现代音乐元素结合的产物。而这首歌曲的情景表演承载的南宁市的过去,从小小的街道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柏油路时代到现在的高铁、地铁时代,望火楼、邕江码头、南湖、万象城等新老南宁元素都一起出现在舞台后面的屏幕上,还有新老南宁的照片和视频,历史老照片等影像资料让人心生怀旧之情,牵起了无数人对各自童年的回忆。[5]

一首歌、一座城市、一个故事、满满的回忆……《南宁style》这首歌会让人想起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江南style》同样是style、同样是流行音乐,但是不同的旋律、和声、调式、风格等音乐元素代表着不同城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南宁这个城市赋有文化底蕴,因此在以“南宁”为主题创作的歌曲不会对国外音乐的盲目崇拜。歌是人们的情感寄托,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南宁国际民歌节唱响,它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南宁的国际民歌艺术节中不仅仅只描绘南宁,还塑造了广西其他城市的音乐。如:以“花山”作为主题的节目《蝴蝶吻花山》《花山恋》。它用音乐的传播方式,向全世界人民讲述巍然屹立的花山,用视觉、听觉等多维度创新的方式证明音乐作品是城市人民的文化自信。

21世纪面临经济全球化格局,人类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会实现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文化自信源于实力,源于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意义不能仅仅着眼于音乐本身,还需要从人类文化发展、国际及民族存续等更为宏大的层面来认知,这也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自信构建的基本文化逻辑。[6]在广西-东盟民族音乐国际交流中,音乐家们以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为中心选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音乐作品,虽然我国高校也学习西方的音乐体系,但是音乐家们在创作歌曲的时候,不会照搬国外作曲家们的成功经验,而是遵循我国民族的审美标准,按照我国五声调式民族惯性思维,用本民族语言阐释本民族歌谣。音乐文化是文化属性分类的一种,它通过音高、节奏、旋律、和声、调性与文化交织在一起。当民族音乐文化在“国际交流”中以“中国形象”出现的时候,也是中华优秀音乐文化在国际文化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它是国民精神的支柱,它被赋予了时代感和历史使命,彰显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气质,使得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升国民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不能抛弃传统、不能忘却根本,只有坚定不移地把历史、传统固有的元素传承、创新、发展,才能拥有更强大、更宽广、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7]

参考文献:

[1]张洁.文化自信:音乐出版编辑工作的价值追求与实践目标[N].新华书目报,2019-06-06(004).

[2]李玲.文化自信四题[J].贺州学院学报,2017,33(01):50-53.

[3]练远媚.“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海外名师”国际音乐交流构建探索[J].黄河之声,2017(03):110-111.

[4]练远媚.广西高等音乐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时代特征[J].当代音乐,2016(10):21-22.

[5]练远媚.构建音乐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以广西为例[J].前沿,2012(10):145-146.

[6]王音.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自信构建的文化逻辑[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2):94-97.

[7]练远媚,卢秋云.音乐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索[J].前沿,2012(07):146-148.

猜你喜欢
东盟文化自信中国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