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10-20 11:18吴远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吴远锋

摘 要: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学教师奋斗终生的目标。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合理的作业设计、融洽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的融入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学习情境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成为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合理的作业,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下就数學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略见解。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识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计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义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时,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但好的作品太多,怎样围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设计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学生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这样的作业:“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计题目,自己回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老师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气氛必然沉闷,学生听得没意思,自己讲得也累。仔细分析一下那些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又怎会不吸引学生呢?又怎会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为教学工作广铺阔道。在课堂上,要做好学生的好导师,在课余时间里,应该多理解多亲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模式转变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辨识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和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得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教学内容。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