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等教育管理的变革与优化

2020-10-20 02:18杨晔珺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变革优化

杨晔珺

摘   要: 高等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支持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教育机构,在“双一流”“双创”“立德树人”等育人方针政策指引下,高等教育与时俱进,成为国家人才资源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教育管理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条件之一,亦受到业内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探析高等教育管理的变革与优化方略,提高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管理    变革    优化

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迎来蓬勃发展时期,国外先进育人观念涌入国内,掀起国内教育研究热潮,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亦步入新阶段。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需不断探索新出路,以满足社会全方位变革对人才的切实需求,探索新体制,在政策、经济、生源等因素影响下调整教育结构,增强变革效力,优化办学格局,使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水准得以提升。然而,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过程中存在目标模糊不清、基本模式欠佳、资源结合不到位、变革力度较弱等问题,影响高等教育管理变革成效。基于此,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探析教育管理变革及优化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必要性

1.赋予教育管理人性化。以往高等教育管理“中心化”属性突出,对学生硬性要求过多,将学生束缚在条规之中,虽然可以有效维持校园秩序,让学生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此,针对高等教育管理予以变革,用“人性化”取代“中心化”,在教育管理中侧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需求展开教育管理变革及优化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变革目的。

2.赋予教育管理多元化。高等教育需与市场经济对接,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度不断上涨,同时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随之增多,高等教育管理构需设“新知识生产”体系,通过教育管理实现知识输出与市场衔接目标,确保学生在多元化教育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岗位竞争力,成为社会“抢手”的优秀人才。

3.赋予教育管理国际化。变革目的是求新突破,从原有的“舒适圈”中走出来,用先进理念、方式方法助推教育活动发展,为此高等教育管理需深入变革,积极了解、研究、学习并借鉴国际教育可取之处,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优势,从实际出发探寻合宜变革出路,使高等教育一方面可以被国际社会认可,另一方面适应本国教育环境,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的目的[1](23-32)。

4.赋予教育管理终身化。当前我国致力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旨在为更多教育对象提供继续学习深造机会,为人们充实知识、更新知识、掌握知识提供教育服务。基于此,高等教育需肩负社会责任,秉持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理念不断变革,建立持续性强、服务效果优且具有终身化特征的教育管理体系,使高等教育管理更民主、深远、科学、有效,凸显高等教育管理新时代变革及优化的必要性。

二、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关键

1.意识。意识对行为作用深远,高等教育只有从意识上想要变革、敢于变革、热衷变革,才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管理优化新路径,否则将陷入“形式主义”教育管理发展误区,难以完成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变革及优化任务。这就需要高等教育紧抓“意识”关键,从思想上接纳“变革”,将“变革”视为高等教育宏观战略规划一环,确保教育管理改革融入教材更新、教法创新、教学研究、师资培养等各个领域。

2.支持。高等教育通过管理变革与优化变得多元化、终身化、国际化、人性化,可以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国际教育、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影响。这就需要高等教育管理深入市场、优化服务、“双一流”建设、了解学生需求,使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能够获得企业、社会、政府、学生等各方支持,在此基础上综合变革资源,落实教育管理优化目标。

3.创新。基于高等教育管理需求各异,为此在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进程中需紧抓“创新”关键,一方面实事求是根据学情、教学条件、办学宗旨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在传承本校育人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从突出中国特色教育优势角度出发,做好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创新实践工作,确保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更科学可行,在管理创新中守护民族教育根基,持续传播本国优秀教育文化理念,落实高等教育管理守正创新变革与优化目标[2](48,118)。

三、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难点

1.教育目标比较模糊。当前有些高等教育所设目标过于理想化、同类化,认为处于同一起点线上的高等教育想要实现的教育管理目标就一定适用于本校,未能突出本校教育管理特色,使本校教育管理处于“跟风”状态,无法从实际出发做好教育管理规划工作。

2.教育管理基本模式欠佳。教育管理基本模式是驱动高等教育创新突变且可实现变革目标的重要载体,是获得社会、政府、学生群体等多方力量支持的先决条件。然而,当前有些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过于盲目且格局较窄,未能事先规设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教育管理基本模式,使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工作变得随机、散漫、低效,削减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成效。

3.教育资源结合不到位。新时代要将高等教育发展成为服务型、社会型、市场型教育体系,需要高等教育多渠道结合可用资源,走出“闭门造车”消极育人领域,积极利用更多资源,开阔教育管理视野。受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束缚,部分高等教育未能多渠道搜集、应用、挖掘有关资源,使高等教育管理变革出现乏力、效果欠佳等现象,降低高等教育管理质量。

4.变革优化力度较弱。高等教育管理變革需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敢于摒弃陈旧教育观念,积极应用先进育人手段,多领域开展教学研究,加强与校外各界的联系。然而,有些高等教育师资薄弱,缺乏参与变革创新实践的“主力军”,使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浮于表面,削减高等教育管理成效[3](21-24)。

四、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方略

1.明确教育管理目标。一方面高等教育需从“双一流”院校建设发展,与国际教育接轨,助推本国教育事业与时俱进角度出发,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具有宏观导向性的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目标,确保该目标具有前瞻性、预判性、计划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需关注本校发展各领域,从“校本”教材编写、教法研究、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招生规划、就业帮扶、创业支持、学校宣传等角度出发,通过细节规划明确具有微观指向性的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子目标,使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落到实处,在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发挥作用。高等教育还需不断与时俱进、深化研究,根据时代教育风向、国际教育成果积极改进宏观、微观教育管理变革目标,使高等教育目标得以不断优化,指引高等教育一路前行、优化变革、良性发展。

2.构设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基本模式。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结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同情况,采取地方政府办、中央地方联办、企业集团参与管理等手段,使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逐步到位。在“划转、合作、共建”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地方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实践模式,使高等教育管理效果更优。在明确教育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高等教育变革及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予以分析:第一,架构。紧抓“意识”“支持”“创新”关键点,建立层级化教育管理改革实践架构,疏通垂直性、一贯性管理渠道。将校方决策层视为架构“顶层”,中间层为高等教育各领域、各部门,基础层为所有在校教职工。在由上至下传递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还需由下至上了解、反馈、明晰教育管理改革进展,根据教改动态实时更迭管理对策,确保上层决策、中层传导、下层执行相互对接,避免出现管理决策与实际不符,基层实施偏离正轨的消极现象;第二,原则。高等教育管理需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确保一切教育管理改革行为从实际出发,同时需遵循政策先导原则,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加持下做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工作,还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确保高等教育管理变革能够得到学生群体的认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托展开具体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教改中得到良性发展;第三,制度。为确保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科学可行,改革活动有条不紊,改革结果可全面推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借鉴改革经验,高等教育管理需颁布配套制度,同时有关制度需与时俱进,如《高等教育招生制度》《高等教育师资培养制度》《高等教育模式创新制度》《高等教育管理考核标准》等,确保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有据可依,继而规避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多方矛盾,如师生矛盾、学校与教师的矛盾等,使各方利益得到保障;第四,标准。为节约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效率,完成改革任务,使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推陈出新、持续发展,需立足实际规设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优化标准,守住改革底线,树立改革标杆,定性、定量评价管理变革与优化成果,根据该结果深入调整教育管理变革方案,达到弥补教育管理的不足,纠正高等教育管理偏差的目的。

3.加强教育资源整合。高等教育在“共建、合作、划转”的基础上,需充分运用各方力量,完成教育管理改革任务:第一,深入解读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方针,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通知》等,使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优化与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宏观规划方向一致;第二,凸显高等教育服务价值,立足地域经济转型升级、结构改革实况,为经济建设培育更多优秀人才,针对专业领域进行教育管理,使之改革行为更具衔接性,为人才高度对接奠定基础,确保高等教育管理更富实效性;第三,立足社区、企业等需要继续教育的领域,根据多方继续教育需求整合教育管理资源,赋予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延展性,不仅关注校内管理,还深植社会做好育人管理,为更多群体提供受教机会,使国民素养得以提高。高等教育通过整合政策资源、经济资源、继续教育等资源,获得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支持,继而使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质量得到保障。

4.增加教育管理变革师资力量。教师是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先驱者”“主力军”“实践者”,一旦教师未能做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成效。基于此,高等教育从业者需率先提高个人能力,端正教改态度,了解教改形势,响应国家、地方及学校教改号召,确保自身有能力参与教改。在此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旨在强化教育管理变革增加师资力量:第一,转变教育理念,在陶行知思想、立德树人等思想加持下摒弃陈旧育人观念,确保教师强化教改意识;第二,创新教育手段,在“理实一体化”“校政企合作”等教育手段指引下丰富教育管理改革形式;第三,做好教育研究,在地方经济局势、本校教育特色、国家教育政策等新时代高等教育需关注要素加持下找准教研支点,积极推行教研成果,一方面强化教师育人实力,另一方面弥补高等教育的不足,使之改革成果可以经受得住实践检验,成为值得推广且有价值的教改依据。为增加师资力量,学校需营造公正、平等、稳定、和谐、持久的教育创新实践氛围,用以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同时以座谈会、培训学习、讲公开课等形式组织教师群体互相学习,针对教改问题进行探讨,多渠道了解国家教育要求及地方经济形势,提高教师教育服务能力,使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质量得以提高[4](66-70,81)。

综上所述,为使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效果更优,学校需明确教育管理目标,构设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基本模式,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增加教育管理变革师资力量,使教师、政府、企业、社区、学生等主体均能参与到高等教育管理变革与优化活动中,继而通过教改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国家富强培育优秀人才,使高等教育活动得以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付雪凌.变革与创新: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

[2]陈·巴特尔,马智慧.“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探析——基于高校社会问责机制变革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9,6(6).

[3]張务农.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供给变革的未来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3).

[4]王弘,余承海,陈赪.从学术共和国到社会的“发动机”——1970年以来丹麦高等教育的变革轨迹[J].高教探索,2019(10).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变革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变革开始了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