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理论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020-10-20 04:01孙伟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孙伟

摘   要: 高校思政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这里,不仅让学生学习前人的先进思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思政课堂存在忽略学生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等问题。从需要理论出发,将思政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围绕学生需要开展教学改革,有益于引导学生重视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需要理论    高校思政教育    实效性

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学习时长为两个学期或四个学期。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思想决定行为,如果学生的思想出现偏颇,则有可能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思想争相融入,学生从网上接触到各类思想言论,如果思想意识不坚定就会受影响,就不利于长远发展。必须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让其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中帮助学生保持理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通过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需要理论相关概述

需要理论主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主张通过满足人的需要达到既定的目的。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学理论之一,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应用到教育领域,还应用到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马克思研究需要理论,主要从“需要”入手,每个人都有需要,每个人都有欲望,在人类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所需要[1](94-97)。需要产生动力,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满足人的物质或者精神需要,实现活动目标,提高活动效率。

马克思需要理论一直以“需要”为核心,认为人的需要有很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自然需要,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自然需要是人们为了存活、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产生的需要。同时自然需要一般是最容易满足的需要,是物质层面的需要,可以通过获取金钱、劳动等方式满足自然需要。自然需要存在范围较广,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有自然需要。其次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比自然需要更高级也更难满足的需要,社会需要是基于商品生产而产生的需要[2](44-49)。马克思在阐述社会需要时赋予多层含义,从总体上看社会需要就是在货币交换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需要。最后,马克思认为人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就会追求精神生活。尤其当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都满足之后,对精神需要越强烈。精神需要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别,人有精神需要,并不断为了追求精神需要而努力。一般情况下满足精神需要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信任,让他人给予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另一种是自己创造成果,然后享受成果,进而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分级的,有比较容易满足的低层次需要,也有不容易满足的高层次需要。首先,生存需要是层次最低也最容易满足的需要。处于生存层次需要的人主要是对衣食住行的需要。其次,享受需要。具有享受需要的人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享受需要,享受需要是对生活产生一种没有的向往和追求。比如追求社交需要、情感需要、尊严需要等。享受需要的内涵有很多,同一个人参与不同的社会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享受需要。同一个社会活动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产生不同的需要。享受需要与生存需要相比更难满足。最后,发展需要。发展需要马克思需要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发展需要以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为基础,追求个人发展目标。发展需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需要,同时是人类生存追求的目标。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重视思政课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学生上思政课不与教师互动,甚至逃课[3](89-90)。从需要理论视角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虽然是必修课程但并不是学生的专业课程。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学生并不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上课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高校思政课与之前学习的思政教育有何不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三,高校课程比较多,既有通识课又有专业课[4](111)。在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专业课上的听课状态较好,与教师互动强。探其原因得知,学生的专业课以小班教学为主,专业课教师对班级内学生相对熟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同时在专业课上学生会面临挂科的风险,因此学习积极性高。

(二)高校思政教育忽略学生需要

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紧跟时代步伐的群体,需求较多,好奇心較强。高校思政教育并没有满足学生需求,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较差。一,在教育形式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思政课为主,辅助思政教育讲座。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育实效性较差。二,在教育内容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讲座教育,高校思政教育都遵循一定的教育模板。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主要给学生讲解课本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的涌入和融合已经成为文化未来发展趋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各种思想。学生在课堂上更倾向于和教师讨论问题。

(三)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继承前人的先进思想,同时将现代的思想动态传递给学生。思想教育是理论教育,理论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内容较多,比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再者,思政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结合的案例太少,有些案例比较老套,有些学生在网上看到过,或者在讲座中听到过,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增加高校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引导学生重视思政课教育

要让学生意识到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播放实际案例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注意。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当前社会依然存在危险的因素,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坚持主流思想,避免做出危害国家利益,影响自身发展的事情[5](163)。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可以改变考核方式。在期末考试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代替之前的考卷。案例分析与论述题不仅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可以通过试卷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高校思政教育与小学、中学等其他阶段的思想教育是不同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系统,教育内容更加深刻,尤其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不良行为。学生只有坚定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在社会上顺利地生存和发展。

(二)围绕学生需要开展教学改革

在教育形式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除了以往的课堂教育和讲座教育之外,学校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视频教育。尤其现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展较好,十九大、两会采用全程直播的形式,因此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平台,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最近的思想教育。在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题目,让学生讨论,然后表达观点。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社会热点和新思想会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在课堂上表达和辩论,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从教育内容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总是拘泥于思政教材,更应该从当前社会背景出发,开展思政教育工作[6](188)。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并不是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在多元文化对比中发现我国思想的正确性和指导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多元理论,并阐述本国理论的适用性,帮助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正确价值理念。

(三)将高校思政课与实际生活相连接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开展思政教育时,必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学习马克思理论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通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等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同时马克思理论是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联系当前最新思想动态,让学生寻找马克思主义在传承过程中在哪些方面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我们在继承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之处。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涉及爱国教育,还涉及法律教育和个人发展教育。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比如在大学期间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處理情感问题等。将教育内容实际化、生活化,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案例教育,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新颖,要与时代紧密结合,同时要选择代表性强、有讨论空间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式、探究式学习。

结语

要想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学生的需求。但是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中,还要谨遵教育目标,不能因为学生的需求而忽略教育任务。高校思政教育要从教学方式入手,联系当前社会背景开展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华忠,王晓红.高校思政课明理逻辑:必要性、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J].南方论刊,2019(6).

[2]李香君.论团队式管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4).

[3]狄远帆.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J].文教资料,2018(11).

[4]韦利军.“中国梦”指引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J].明日风尚,2018(23).

[5]陈莉萍,崔青青.基于新媒体网络平台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长江丛刊,2018(29).

[6]闫博荣.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北方文学:下,2018(4).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