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究

2020-10-20 02:18吴娜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实效性

吴娜

摘   要: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鉴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缺失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多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证明,唯有坚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才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体现。要阐述方法论必然离不开世界观为前提。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406)“是人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2](239)。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主要由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构成,因此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亦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唯物论的方法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而且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因此唯物论的方法论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就是要求人们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则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时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改造世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发挥有利作用。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外,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故而要坚持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根据矛盾性原理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视事物的矛盾,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在解决矛盾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根据三大规律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在实践中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认识论的方法论

认识论认为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识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论的方法论要求人们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就是人们坚持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在继承认识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有效的实践经验、新的科学思想创新认识论理论。

4.唯物史观的方法论

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中生产方式是决定因素,有两大规律必须遵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且用于社会实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南针,学习掌握和运用好方法论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都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于提升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作实践意义。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的理论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坚持与时俱进,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实践的有效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一元化,又要坚持具体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做到一元论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3](13)。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人类进步的文化遗产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坚持不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理论、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正是为了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拓理论工作的新境界。

第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具体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就是要把丰硕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如毛泽东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我党十九大会议精神等,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的实践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对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创建世界一流高校有重要意义。大学的兴衰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和重点之一,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更是所有高校师生不懈奋斗的目标。在当今多元化、全球化的崭新时代背景下,大学作为传统文化和国际多元文化的交融地,高校的主要领导、教师和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其糟粕,同时吸收人类进步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做好高校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和包容多元的大学文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更加有利、科学地发展有重大意义。这就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环境中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要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时代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机遇,扩大思想开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全面发展自己。

再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具体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际,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武装,把全面宣传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大学生群体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之中。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务人员,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需要,即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以及积极引导他们解决物质需要中遭遇的诱惑、问题或困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地、具体地结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实际,让学生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对于学生个人学习和生活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和生活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地改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未来社会主义强国的自我修养,不断实现学生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创新探究

如今,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作用不明显。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视阈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理论、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1.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环境

之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缺失,主要原因之一是复杂的社会现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要求人们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有效的实践经验、新的科学的思想以形成理论创新。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环境:

首先,国家各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舆论环境。现今,社会处于转型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期,多元文化冲击着高校师生的思想,其中不乏错误的观念和价值观对一些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教育部门、社会机构特别是媒体机构要和高校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当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宣传和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教育政策等,积极营造正能量的社会舆论氛围。

其次,高校各级领导要和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投入,营造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校舆论环境。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在新媒体时代更要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比如,高校要和教育部门合力创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先进理论的优质的、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网络平台。此外,高校要加大校园网络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组建专业的团队负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并积极在高校师生中组织和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网络节目和活动。

2.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体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体制较为单一,实际运行并不流畅。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具体地分析事物矛盾,并用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体制:

首先,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考评机制。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多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期末考试更是考评学生成绩的主要方式,造成一些教师期末划重点难点、一些学生为了考试而临阵磨枪等“功利”现象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以做开堂演讲、主题报告和课堂问答等形式,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互动主体融入课堂教学。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就近参观先烈故居等,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制定量化标准进行量化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

其次,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平台体制。要全面宣传和推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成果,除了网络平台的巨大效应之外,实践平台也缺一不可。比如,高校可以和当地或者就近的红色基地达成合作,分批定期组织师生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者,高校可以组织优秀且有领导力的党员学生组建专门的学生社团,以此吸引优秀的、有意向的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并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

3.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间性”

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在意教育者作为主体发挥主体性作用,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及作用,很难实现两者的“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制造者,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教育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及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两者的“主体间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和学工人员“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程度,促使他们通过积极‘自由自觉活动,能动地选择接受教育的影响,同时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塑造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4](46)。其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教师和学工人员要营造平等交流的人文主义氛围,做到一切从学生个人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科学运用工作方法解决学生现实中遭遇的各类问题和困惑。最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教师和学工人员要注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促进自身自由全面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是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的综合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缺失的现象,我们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式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和社会教育部门和机构齐力合作,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环境,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体制,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间性”,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韩晓娜,达丽美.浅论如何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思政探讨,2009(12).

[4]张维香,吴锋锋.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映照和反思[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实效性
提高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协商实效性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