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育探索(1)

2020-10-20 12:15v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小学语文

v

摘 要: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中,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模式,通过多校联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线上教育平台,提升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然后借助互联网,令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创建更丰富的教学情境,构建生机语文课堂,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教育

“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令教育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且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新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获得语文核心素养。

一、 借助互联网,提升教师语文教学素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不懂网络的人被淘汰。“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不使用互联网”即使是小学教育,如果教师没有互联网思维,不借助其教学,最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逐渐会变的落后,最终缺乏创新与竞争力。借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变观念,进而投入到“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浪潮中。学校借助线上教育平台,实施对教师的语文教学培训,培训内容有:教学方法的更新、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量。教师谨记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提升,无论是自己还是学生,只有多阅读,才能提升语言感受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单阅读还是不够的,需要分析文本结构,探究文本情感,对其有更加精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作者的生活背景与轨迹,全面了解文字外的意味。现在日益成熟的线上教育平台,为教师学习提供平台,可多校联合,聘请语文教育专家,定期为教师开展网络培训,小学语文教师统一学习,并按照新制定的考核标准参加考核。通过“互联网+培训”的形式培养教师的语文素养。

二、 借助互联网手段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开放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愈加注重综合性,且教学目标、内容与形式都变得更加丰富,不但有教材中的知识点,还包括学习与生活的外延,此表示语文教学不再围绕一本书与教师讲解进行,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基础上,根据教学方法,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规划教学中的教学理念。这种综合性的教学在语文中的运用,整合与文本有关的学习资源,进而更加全面与高效的传输语文知识,起到浸润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目的,进而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与运用能力。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扩展视野,有效开发其语文逻辑能力。特别是互联网的运用,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活动方式。以小学古诗文教学为例,教师对其讲解需要是多元化的。因为教案中对于古诗的讲解比较经典与传统,教师再结合自己对其理解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往往会受自身知识水平限制,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读。互联网的运用,就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如借助互联网中的慕课、微课平台学习语文,带领学生畅游文海。如将文本放在对应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感受作者当时所处环境,有目的的解读,揣摩文本中的情绪,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扁平化,而是立体的。另外学生也可将自己对语文的理解编辑成文字或者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以此容易产生更多新的观点,帮助教师获得新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学生扩展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因为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信息与学术网站平台等,令学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学习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语文。

三、 创建情境教学理念,构建生机课堂

有意境自成高阁,也自有名句。语文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文本的内容与结构,构建对应情境,现在互联网的借助,情境中还增加了视频与音频等内容,以此让语文课堂更加鲜活,并蕴含较多能量,并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方面结合的情境,加强学生感受能力,增强阅读兴趣。如学生阅读的时候出现对文章的理解障碍,此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枯燥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從最早的旁观角度,逐渐变为亲身感受,提升对文本的共情力,并且在阅读的时候也能声情并茂。

借助互联网中的音乐滋润语文课堂,与传统严肃学习氛围说“再见”。在教师良好审美标准下,通过适合的音乐,带领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情绪感受,激发其对文字的感知。例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教学,增加配乐进行吟唱,快速反应当时的社会面貌。又如《天净沙 秋思》整首古诗具有凄凉与萧瑟的感觉,体现作者惆怅的模样。教师通过互联网,挑选二胡乐器配乐,通过其空灵的声音,表露出文本种沧桑的情感。借助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学生自然感受寂寞的情绪,就像在沙漠中的拨弦人诉说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在曲目最后一音落下,恰似“断肠人在天涯”的落寞,留给读者回味空间。音乐作为调动人情绪的主要途径,快速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如讲解《清平乐 村居》开头部分的《破阵子》配上《中国功夫》歌曲旋律,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另外《水调歌头》配上同名乐曲,让学生快速进入作者哀愁的情绪中。并基于引出《清平乐》的词牌名。并在教学结束时,借助《水调歌头》作为整首诗篇的基调,让学生获得与诗人创作过程中相同的情感。

借助互联网,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将语文文本放置于科学的环境中,并在课堂中教师有目的的导入,为学生创建形象、具有情绪色彩的学习场景,引发学生态度的体验,进而更加快速理解文本。教师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情境,并通过图片、视频等令文本中的美感更加详细化。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良好学习框架,为后期深入探究奠定基础。例如《清平乐 村居》教学中,教师使用计算机自主绘制小溪、大儿、中儿、小儿与房屋等出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并令图画变得更加传神,教师还可使用动画功能,创作符合文本的动画,博取学生眼球的同时,令语文课堂更加丰富。

四、 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将互联网作为一汪活泉,同时是教师教学的一大挑战,虽然学校与教师都重视借助互联网教学,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影响,实际运用还需要不断教研,从初级探索向深层教育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冬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0(4):51-52.

[2]崔波.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6):77.

[3]何珊.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以小学语文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林少生,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小学语文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