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PlCC置管患儿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20-10-21 11:35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闫海蔓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重儿满意率导管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闫海蔓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往往需建立静脉通路,而PICC置管是新生儿静脉输液的主要途径,可减少新生儿穿刺次数,实现连续输液治疗,但在置管期间,新生儿易发生导管不良事件,对其生命安全较为不利[1],故还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PICC置管相关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各种护理措施后形成的综合性护理模式,本研究为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期间的作用,针对60例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管新生儿开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且行PICC置管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2017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30例/组,对照组的胎龄为31~36周,平均(33.57±2.41)周,男女分别为16例、14例;观察组的胎龄为31~36周,平均(33.49±2.46)周,男女分别有17例、13例。一般资料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在置管期间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注意是否发生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予以相应处理。

观察组在置管期间施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参加PICC培训,使其熟练掌握PICC专业知识,并在组内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需求进行讨论,制定护理方案,具体为:①置管前护理:了解患儿具体情况,评估患儿置管风险,并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手部,穿戴好隔离衣、无菌帽、无菌口罩、无菌手套,严格消毒穿刺室,限制人员出入。②置管时护理:穿刺静脉以贵要静脉为主,将患儿摆放为平卧位,手臂外展呈90°,穿刺成功将导管置入预计长度,初步固定导管,在X线摄影后调整导管位置,妥善固定导管。③置管后护理:注意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严密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如患儿出现不适,需立即通知医生作出相应处理;在置管24小时内减少患儿置管一侧肢体的屈伸活动、用力活动;采取局部加压包扎,及时更换敷料,一旦敷料有松动、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从下往上以0°撕开敷贴,预防性使用皮肤保护剂;采用生理盐水对穿刺点、导管进行擦拭,对导管固定处周围皮肤予以消毒。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持续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家属的不良情绪评分[评估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均0~100分,得分随着不良情绪的减轻而降低]、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开展调查,满分100分,<60分不满意,60~80分一般满意,>80分很满意,一般满意率+很满意率=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描述为例(%),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描述为(),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各类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堵管0%,导管感染0%,脱管3.33%)均较对照组(堵管16.67%,导管感染13.33%,脱管20.00%)更低(P<0.05)。

2.2 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持续带管时间(8.35±2.46)d较对照组(5.96±1.78)d长(P<0.05),其住院时间(14.95±3.73)d较对照组(19.67±5.02)d短(P<0.05)。

2.3 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家属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家属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

附表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n=30)护理前 54.56±7.82 53.67±7.78护理后 41.58±5.73#*40.09±5.22#*护理前 54.81±7.75 53.94±7.70护理后 47.08±6.49# 46.25±6.17#观察组(n=30)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93.33%较对照组73.33%更高(P<0.05)。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体重过轻,出生后机体状况较差,往往需接受监护,经静脉输注药物或营养液,为避免对新生儿反复静脉穿刺,临床主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输液时选择PICC[2][3][4]。PICC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主要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至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中,再对导管予以固定,可长时间带管,减少穿刺次数[5][6],但在PICC置管期间,部分新生儿易发生导管感染、堵管等不良事件,不利于患儿的生命安全,故还需采取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模式是在当前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形势下形成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来解决护理问题,相比于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是一系列护理措施的整合,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充分尊重患者的合理诉求。本研究中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通过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从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3个阶段,为患儿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可最大限度规避PICC置管期间的风险因素,确保穿刺置管顺利完成,确保导管留置妥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患儿的各类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其持续带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说明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不良事件,提高了PICC置管安全性;②极低出生体重儿在PICC置管期间处于监护室内,家属被隔离在外,家属由于对患儿情况不了解,往往会过度担忧患儿情况,产生不良情绪,易对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产生不信任,具有较高的护患纠纷风险,而本研究中观察组家属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这主要是因为集束化护理缩短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时间,减少了其管道不良事件,可减轻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使其更加安心、更加信任护士,避免引发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期间应用可有效减少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轻家属不良情绪,使家属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猜你喜欢
体重儿满意率导管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