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0-10-21 11:04王洪昌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行为金融非理性证券投资

王洪昌

摘要:行为金融学,实际上就是利用心理学的内容对金融行为展开研究的新兴学科。具体而言,是通过分析人的心理来了解其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行为,以此来分析投资者的失误率。行为金融学可以从理论层面对人的心理、行为等作出分析,通过研究可知,人的心理及认知会对证券投资决策工作以及投资市场的整体价格变动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对行为金融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后,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常见的行为偏差,最后提出证券投资策略,旨在提升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保证投资决策行为的科学性。

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者;非理性;证券投资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不乏一些针对投资行为的理论研究,其中对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中指出,投资者具备完全的理性,其所作出的决策均为理性下做出的抉择,认为投资者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会对金融市场发展带来良性影响。但实际上,如果参照此理论研究金融市场中的证券投资现象,则会有很多现象解释不通。而行为金融学中则指出,投资者也为正常人,其所具备的理性十分有限。同时他所做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自身心理以及情绪的影响,对于证券市场中的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投资者很难保障投资决策的利益最大化,这可很好的解释证券市场中的部分投资现象。因此,有必要针对行为金融学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前景理论、期望理论和套利限制等,其中的前景理论主要是针对证券市场环境不确定情况下,人们通过编辑和评价进行投资风险预测,并且做出最终决策的过程研究。编辑是对具体决策事件中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编辑结束后进行具体评价,并且确定一定的参照点,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得出预期的收益;期望理论中针对相同情况下,投资者不同反应现象做出了解释,认为投资者的反应和行为会受到投资盈利状态和亏损状态的直接影响。常见表现为,当投资者的账面处于亏损状况时,投资者将会表现出明显的厌恶风险反应,而当其账面长期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的满意程度将会随之降低。借助该理论,可对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套利限制指的是,金融市场中的套利交易会受到制度、交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影响。而传统的金融理论中则认为投资者具备完全的理性,可以保证对证券的有效评估,并不认为套利交易会受到限制影响。可见,行为金融学中针对套利交易的解释与传统理念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行为金融学对这一理论的质疑,解释了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异常现象[1]。

二、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现象

理性分析市场行情,并且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是每位证券投资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但实际上,投资者与普通人相同,均不具备完全的理性。为此,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个人情绪、意志以及认知程度均会对最终的决策效果带来影响,引发投资行为偏差的问题。为了能够了解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原因,可从行为金融理论层面进行分析:

(一)股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行为偏差

主要表现为,当投资者投资股票后,产生盈利时,会更容易做出卖出股票的决定。而当股票产生亏损时,则会选择留下股票。产生此类处置行为的原因是,股票盈利后,投资者担心股票未来的价格下跌,考虑到后期的风险问题,会做出卖出股票,保证稳定收益的行为。而股票亏损时,面对已经产生的损失,投资者会产生担心股票卖出后股价上涨影响收益的心理。为此,大部分投资者均会选择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做法。

对于上述行为偏差可以借助参考点理论进行解释,即当投资者将购买股票的价格作为决策参考点时,在处置股票时,会从心理上对股票损益状况作出评价与对比,此时由于投资者的心理标准不同,所做出的决定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投资过程中的从众行为

投资者在参与信息不准确的投资活动时,其自身的投资行为也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由于没有可靠的信息作为支持,投资者会选择相信金融市场中出现的舆论观点,并且效仿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致使股票市场上出现严重的从众现象,这不仅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投资者自身而言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在作出买进或卖出的操作时,部分散户也会跟着做出相应的买卖动作,这无疑会使金融市场和环境发生动荡。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证券投资过程中出现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投资信息不全面,而在获取信息时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投资者为了控制信息获取成本,会选择相信行业中出现的舆论观点,以此達成提升投资收益的目标。另外,也与投资者的恐惧心理相关。当投资者所做出的决定与大众决定相差甚远时,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与恐惧感,而与大家的决定相一致时,则能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部分情况下缺乏经验的投资者也会选择跟从经验丰富投资者的行为。

(三)证券投资中的过度反应现象

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会对投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受到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投资者心理会经历一个不断强化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投资者极易产生过度反应现象。具体表现为,出现利好消息时,投资者反应过度,而在出现利空消息投资者的反应能力不足。受到此类心理因素的影响,其认知状态也会发生改变,致使其做出不理性的买入或者卖出行为。

利用行为金融理论进行分析,过度自信是造成过度反应现象的直接因素。当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问题时,会引发虚假的心理状态,而当这一状态长时间存在时,便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最终引发过度反应。另外,从众行为也是引发投资者过度反应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从众行为的产生会使股票呈现出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的状态,从而引发股价暴跌或者暴涨的过度反应现象。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反向操作策略

反向操作是针对从众投资现象而言的一种证券投资策略,即当大部分投资者对某一股票均持有乐观的态度时,投资者则可利用反向思维,做出卖出股票的行为。而当绝大多部分投资者均持有悲观的态度时,投资者则可适当买入股票,从而获得超长期的股票收益。著名的投资者肯·费雪曾指出,逆向投资首先需要排除大众所认可的股票,与大多数人产生对立,同时在剩下的股票中选择出最有可能的股票进行投资[2]。该种投资策略既可避免盲目投资的现象,也可避免与大众出现雷同操作的现象,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回避致命性的风险。

(二)集中长期持股策略

该策略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保证投资者稳中求胜的策略之一。主要做法为,从股票市场中选择一些具备长期收益特征,且较平均收益较高的股票进行集中买入,并且长期持股。此策略要求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做到无论

股票市场以何种形式发展均能坚持持有股份,最终达到稳中求胜的目标。另外,集中长期持股策略的优势在于,投资者可以集中精力对特定的几家企业进行全面分析,提升其对企业发展的认知程度,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保障投资收益。也要求投资者能够了解自身的投资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进股票和持有股票,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行为。当投资者仅对几种股票进行投资时,便有充足的时间对公司的发展实力等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作出分析,以免由于对股票价格的认知不足,造成过度反应的现象。

(三)平均分配策略

平均分配策略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一次性投资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当投资者将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平分后买入不同的股票时,便实现了成本的平均分配。采取平均分配策略时,当股票价格产生变动时,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股票数量也会随之减少,而当股票价格下降时,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股票数量也会随之增多。此种操作,不仅能够控制投资风险,也可使投资者的整体收益得到保障。与其他投资策略相比,平均分配策略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也不能保证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但对于经验较少的投资者而言,平均分配策略则是最好的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平均分配后,投资者的资金损益状况会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促进投资者经常性投资行为的形成,可有效避免其对投资产生厌恶或者抵触心理。

金融市场中常见一些无法解释的证券投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金融投资理念对投资者行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错误的认为投资者具备完全的理性,可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实则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受到其心理认知的直接影响,一旦其心理认知存在偏差便会产生投资行为上的偏差。借助行为金融学理念可以很好地解释在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异常投资行为。上文中利用行为金融理念对一些常见的行为偏差现象做出了解释,最后,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几点证券投资策略,希望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参考文献:

[1]李家豪.行为金融下证券市场的价格反应[J].财讯,2018(31):49-50.

[2]水涛.行为金融学背景下投资者股市投资行为研究[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6):11.

猜你喜欢
行为金融非理性证券投资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国内外IPO抑价现象分析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中国外汇市场背景下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市场条件探析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证券投资中的信任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财务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吗?
“零余者”形象
沪深300指数调整效应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