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文化的流行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影响

2020-10-21 20:59张喆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当代文学文学创作

张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也颠覆了文化领域以往的状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众文化对当下大众传媒文学创作的颠覆性冲击。当代文学,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大众进行着自我的识别、认同和自我抵抗。当代文学的创作者和生产经营主体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创作者,大众的媒体、文化的市场和其消费者也积极地直接参与了当代文学的生产和活动。由此,文学的生产方式、价值观的取向、文学的风尚、文学的观念、传播方式、表现的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新变,都已经在或隐或现地明显的反映和呼应着当下大众文化的转型所可能带来的剧烈社会变化,其中对当下大众传媒文学创作最具重大颠覆性冲击作用的众文化就是当下大众传媒中最为典型的影像大众文化。

一、影像文化在文化领域的作用与地位

影像文化起源于西方工业社会,改革开放以后涌入中国,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主要通过工业的大生产和多种大众媒介,广泛地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最早对此进行深入思考。他说:“复制技术把所复制的东西从传统领域中解脱出来,由于它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因而他就赋予了所复制对象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它使复制品能为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去观赏,因而它就赋予了所复制对象以现实的活力,这两方面的进程导致了传统的大崩溃——作为与现代危机对应的人类既往开来的传统的大崩溃,它们与现代社会的群众运动密切相关联,其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电影”。[1]即是说,影像文化是作为大众文化的工具直接与其他文化发生关系的。因此,以影像文化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文学创作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影像文化在文学创作领域中逐渐实现其文化霸权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文化处于政治封闭状态,以政府为代表的正统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性的最高权威,大力倡导“自由”作为理想的象征,而未能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表现出崇高精神将被视为低级品味。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各种范畴和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崇高。积极的声音英雄主义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因此,英雄主义成为最崇高,最好的表达方式,在艺术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大、全。这种现象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顶峰,“三突出”成为唯一的创作原则,高、大、全被当做塑造人物形象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所有创造的英雄都是完美无瑕的,这种创作后来与实际生活完全分离,成为“空中亭阁”式的人物。高,大而全都是假的,大而空的。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入,当下文学创作的局面被多元文化所取代,其中犹以大众文化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地位冲击最为猛烈。其特点是通过消解“崇高”来达到夺取文化阵地的目的。具体来说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内因的角度看,当代文学创作的崇高因脱离现实而成为一种伪崇高。在精神和物质贫乏时期,这种英雄主义类型的崇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极大丰富的今天,这种虚假的崇高只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和厌恶。

其次,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创文学创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界开始反思和批判过去的虚假崇高,这就要求文学创作介入现实,反思历史和生活,启迪人民。此时,文艺作品的形象已不再是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大而全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比如流潋紫的《甄嬛传》蒋胜男的《芈月传》笑脸猫的《延禧攻略》等。一些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将此类的以为历史为依托的文学艺术作品改编拍成影视剧,让历史人物走下了神坛,很好的有效地实现了历史与当下影视市场的完美结合,大获成功,从此在社会上引起了了一股改编翻拍的热潮。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大众的审美趣味正在发生转变,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成为大众普遍的追求。

而影像文化在这一转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影像文化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以利润为目标,必须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形象文化的可复制性和普遍性反过来又激发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说:“对某种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反复感知促进了控制这些产品生产的规则的无意识内化。”。影像文化是通過反复出现的方式来培养人们的“习惯”。这种“习惯”往往体现在对某种风格作品的独特熟悉上。对于当今的影像文化,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反感,但只要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社会人必然会受到它的影响。因为它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电影中的一段台词、剧中人物的服饰等,都可能成为人们欣赏和模仿的对象。

三、影像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内在性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反映当前电影和电视剧中英雄主义的作品,例如《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该剧中的角色要么是全能的“超人”,要么是技艺高超的武术大师,要么具有超凡脱俗的表现。前瞻性和非凡的勇气表面上类似于崇高所代表的“完美男人”。这是崇高的保留吗?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通过表演这些虚假的英雄,影视作品使人们形成了崇高的虚假身份和真正的崇高拒绝,从而真正激发了人们,从而达到了解决崇高的最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大众文化迅速膨胀和膨胀的背景下,为什么某些主题电影仍然引起巨大反响?原因很复杂,以《红海行动》为例。他的表演极为逼真,向观众展示了战争中鲜血的残酷,战争撕毁的肉使观众真正感受到了火药的悲剧气味。在八人小队中,这里没有英雄的光环和超人能力。他们会受伤甚至死亡。正是由于这种接近现实的镜头,每位影迷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因为真正的战争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当然,电影的结局不会是完整的。但是我相信,正是由于其残酷性,它在过去几乎没有出现在类似的学科中。这也凸显了这部电影的残酷性和真实性,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真正引起了观众的精神震撼。第二,陌生化原则正在发挥作用。“当公众对某种文化不感到惊讶,甚至有一种“文化魇足”时,它在过去很流行,但是目前已经生锈的某种文化形式可能会重新为人所知。观众可以习惯于电影和电视文化所能提供的刺激,它可以带给人们新鲜感和颠覆性的效果。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当代文学文学创作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当代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