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0-10-21 18:04刘娜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0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刘娜娜

摘  要: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重点是考虑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本文的论述中,主要从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三方面进行介绍,并注重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方面,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也不注重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获得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便成为空谈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意识到个人的教学问题,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纠正,并学习新型的教学理念,还应学习与之配套的数学教学方法,真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学习坡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充分地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终达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简易的天平动态图,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此部分内容,达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的目的。在此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方面,引入天平概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天平,并询问学生:“如果想让天平两边平衡,我们应该如何做?”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们需要让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第二方面,开展互动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可以将等号看成是天平的两端,假如我将左边减去一个数,需要将右边同样减去一个数,从而保持天平两端的平衡。谁来大胆推测一下X+3=8的解?你们要注意保持等号两边天平的平衡,还要让天平的一侧只有一个未知量!”第三方面,开展交流。在大部分学生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们要求未知数X的解,需要将等号左侧减3,而等号右侧也需要减3,则最终X的解为5!”教师运用多媒体授课,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构建数学新知与学生已知之间的连接,并创设相应的习题,在让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提升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二、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牢牢把握课堂主动权的现象,他们严格按照相应的教学流程授课,并不注重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扼杀。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延展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获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多边形的计算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打造相对自由、开放的交流情境,让学生获得尊重,获得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制定相应的职责范围。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明想为自己的书桌买一块装饰布。已知这个书桌的形状为直角梯形。这个书桌的上底为25厘米,下底为50厘米,高为25厘米,则小明需要买多大面积的桌布?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亲自绘画这个直角梯形,并将其进行拼凑或是切割,将其转化成个人熟知的图形,从而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第四点,展示成果。教师发现大部分小组解决此项问题,要求学生分享合作探究成果。小錯积极地举手说:“本小组结合大家的意见,一共探究出三种方法。方法一,切割法。我们将这个直角梯形切割成三个同样大小,且边长为25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法二,拼凑法。我们制作两个全等的直角梯形,并将其拼凑成一个长为75厘米,高为25厘米的长方形。梯形的面积即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方法三,我们运用梯形公式求解。”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并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实践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承担起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的角色,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开展此部分教学,并注重对后进生的引导,提升整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橡皮泥以及木棒等工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长方体,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相应的习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出设问题。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它一共有几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第二点,开展实践。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观察身边的长方体物品,并思考如何运用手中的木棒以及橡皮泥制作!”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完成此项任务,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过程以及结果。小兰说:“我观察自己的铅笔盒,发现铅笔盒对应的面完全相等,并制作手中的长方体。我发现长方体一共有六个面、十二条棱以及六个顶点。”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动手观察,真正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地落实“钉钉子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踏踏实实地进行工作,认认真真地进行反思,并在此过程中,更为全面地看待个人教学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何彪.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核心探究[J].才智.2016(17)

[2]  马英强.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7(17)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