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0-10-21 21:37向家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调查报告现状

摘 要:最近接触到一节基于VR教学的科学、信息技术跨界课,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现阶段各学科研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果丰富但单一,更侧重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辅工具的探讨,而学科间的融合是多维的,绝不局限于此,那么以科学学科为探索入口,它与信息技术课程能有怎样的融合?在各自课堂中可以有怎样的突破,从而获得双赢的局面呢?鉴于此,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现状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现状;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給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不断培养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1信息技术、科学,各有侧重的“统一学科”

新一轮课改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各个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同样我也翻阅了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包括“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1]。细读之下会发现,它们的目标规划是有交叉的,科学的学习和探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信息技术要培养的不仅是能力者,更是具备科学创新的能力者。所以,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是各有侧重的“统一学科”,而它们的相互融合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2调查结果分析

2.1信息技术课堂使用率

我校各科老师使用信息技术情况是比较好的,可以说普及面相当的广泛。

75%的教师能够在网上查阅与自己教学相关的资料;80%的教师能够对下载的资料修改后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有60%的教师能够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应用于教学;50%的教师能够运用音频资料进行教学;85%的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2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逐渐代替传统的课本加粉笔是时代的必然,然而,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魅力,在此基础上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补充语言无法形容的知识,化难为易,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大部分老师,对于共享课件是进行二次备课后,根据学情重新修改,但还存在部分老师不修改的情况。实现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除教师掌握传统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据统计有20%老师对信息技能不熟悉;有45%的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的是PPT,15%的教师使用的媒体是播放器;70%的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3对策与展望

3.1微课(微课程)教研,微中见道

微课教研,主要是为了深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围绕某个细微为题、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问题,借助区域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师生点主评等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技术手段而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主体的相互研讨、交流互动、成果共享。学校为加大教育信息化进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持续开展了“强化微课教学研究,打造和美高效课堂”系列化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许多教师尝试把“微课”资源用在教师备课、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听评课、课后反思等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2从解决问题出发,科学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如此能让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深度融合。“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这样的探究不只会发生在科学课堂。例如,《智能楼道灯》一课在讲解人体红外传感器时提出质疑,人体红外的探测范围受什么影响,学生猜测可能受距离的影响会比较大,于是学生开始分组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寻找临界值,最后发现,人体红外不仅受距离的影响也受到角度的影响,于是影射到生活中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经常会碰到人体红外装置失灵事件。

3.3规范教学行为,为高效课堂提供行动依据

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通过“目标引领—自学指导—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点拨拓展—训练反馈”六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以此推动学科模式的构建,先后确立了12种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了行动依据。

3.4高效课堂构建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校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既取得了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教学受条件所限,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中,教师只能按照课前设置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有的教学受教师应用能力所限,未能充分发挥出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和良好的演示效果;有的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过度使用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简单地以PPT代替黑板……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研究讨论以及提高教师应变能力加以解决。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融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很多不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时空局限,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因此,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首选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鑫.小议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62-163.

[2] 寇生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思考[J].甘肃教育,2018(17):90.

[3] 刘朋敏.浅谈信息技术下教师教育理念转变的问题[J].学周刊,2018(23):142-143.

[4] 谢婧.信息技术与初中音乐学科融合模式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5):13-15.

作者简介:向家国(1977-),男,重庆云阳,汉族,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及网络建设。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调查报告现状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