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财务信息化的企业内部审计

2020-10-21 05:29丁安平
理财·财经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内部审计企业

丁安平

摘 要: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运营发展要求。相关部门需要从财务信息化角度入手,加强内部审计方法建设与创新。本文就结合财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财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财务信息化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企业;内部审计

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内部审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加深审计探究,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水平,为企业长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在当前企业运营发展中,内部审计过于形式化,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内部审计方法比较局限,无法保证审计工作效果。随着财务信息化时代来临,为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可将内部审计和市场联系,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依据,加强审计信息化管理,实现内部审计水平提升。

一、财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关系

企业财务信息化是指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时通过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建设财务信息系统,让原本处于分离状态的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处理流程进行整合,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数据支持,强化财务监管,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水平。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内部审计是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加强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支持,注入新的活力。如果企业没有给予内部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将会使企业运营水平降低,加剧风险[1]。把财务信息化整合到内部审计活动中,能够引导企业分析财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中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财务信息化能够让企业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与此同时,财务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切合市场发展需求,实现企业资源全面整理,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审计信息化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财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

(一)信息管理影响

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所有财务信息会整合在财务数据系统中,财务信息风险发生几率会升高。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财务数据随意被各级人员查阅和使用,就会增加风险发生几率。在内部审计中,人工输入原始数据后,剩余数据处理应交由计算机系统自行处理,这让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系统面临较大风险,给企业硬件及软件系统带来风险,最为常见的风险就是软件信息更改或者系统瘫痪等,这样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把信息系统当做支撑,以网络环境为根本。在当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中潜藏着各种风险,部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无法补救的,如人员无法进入、病毒进攻等。总之,财务会计信息让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增多,风险评估范畴也需要在传统评估范畴内进行适当扩充。

(二)内部控制影响

财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工作范畴随之扩充,在保留原始会计业务的情况下,增加了诸多新的业务,如网络银行、网上销售等,这些业务类型让企业财务工作量随之增加,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内部审计工作范畴扩充之外,内部审计工作要点也发生了变化[2]。在传统手工记账模式下,企业财务部门内部审计的工作要点主要以人工控制为主,随着财务信息化时代来临,财务会计工作实施涉及了人为、软件等要素,通常以后者为主,这改变了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将人为控制变为人机控制,无法保证工作效果。

(三)审计监督影响

随着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信息化特点,通过实现动态监管,能够及时找出企业运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处理,让信息快速传递,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参考,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把内部审计监管工作渗透到企业各个层级中,带动企业财务信息技术提高,维护系统安全运行,将信息技术监管落实到具体位置,获取理想的监督管理效果。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其在为企业工作开展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种风险。为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企业管理者需要明确业务流程,意识到作业环节给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增加难度的事实。

三、财务信息化下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要想发挥内部审计价值,需要强化企业所有人员的思想意识,让其能够深入了解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发展中的作用。随着财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因素随之增多,风险管理意识强化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为防止风险出现,需要从计算机软件与硬件风险防范角度入手,做好软件加密处理工作,加强硬件安全建设,平时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各个问题并处理[3]。在风险防范过程中,还要定期对软件进行杀毒,建立防火墙,对局域网络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定期对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不断调整和改进,保证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运行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把内部审计信息化融入到企業风险管理活动中,企业内部运营风险与审计信息化系统风险都会给审计业务风险提供可能。所以,企业需要把内部审计信息化融入到风险管理中,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科学分配,在各部门的高效配合下,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从根源上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同时,把审计信息化融入到风险管理中,能够把企业运营风险和其他风险与审计信息化风险充分连接,及时找出风险因素,通过因果关系,独立分析经营风险,降低审计风险发生几率。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财务信息化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意义,因此,企业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从而将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会计业务流程与内部审计流程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管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还是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施,都要结合内部审计环境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保证内部管理工作顺利落实,发挥应有的价值。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能够让不兼容岗位充分分离,但与此同时也会让其职责逐渐弱化,这也就预示着企业各个部门及岗位之间的牵制效应不断减弱[4]。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方式,对其进行约束。

(三)建立审计信息化系统

首先,建立审计数据库。审计部门可以对审计数据进行整合,为后续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审计数据库的合理使用,对审计管理相关数据及报告进行随机检查。建立审计数据库,能够从根源上避免重复劳动现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其次,加强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为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需要不断加强一体化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要求审计部门对财务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工作要求进行适当改革,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业务与技术的规范性,并且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审计信息化系统,让审计信息化工作更加规范和专业。最后,实现内部审计系统一体化管理。随着财务信息化快速发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审计管理系统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企业在实施信息一体化审计工作时,通过开展网络审计试点,总结工作经验,为系统普及和推广提供支持。在推进审计系统一体化管理工作时,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对审计方法进行改革,降低现场审计工作的繁琐性,从而节约成本,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四)加强审计监督管理

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主要以事后审计为主,表现在财务报表审查上,属于事后审计,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审计比较落后,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不全面。为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需要加强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把审计要点由之前的财务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从根源上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时效性[5]。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把外部审计当作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根本,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水平。

四、结语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需要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内部审计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而财务信息化为企业内部审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对财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水平的方法,以更好地符合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梦婷.浅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9(1):96-97.

[2]李筱珂.信息化環境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19(12):68-69.

[3]高飞.会计信息化对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9(13):54-55.

[4]周海.信息化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变化与应对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206-207.

[5]邵艳丽.解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215,213.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化内部审计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