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的作用

2020-10-21 09:43邱鹏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

邱鹏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生成性教育,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综合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文件,在这一背景下,各个高校纷纷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做了有益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就业能力;培育

引言

当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实践机会少、理论内容不深入、与专业脱节的问题,尚未构建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的作用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机理

关于创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中期,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创立;2003年,欧盟颁布了《欧洲创业绿皮书》;2015年,美国出台《国家创新战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国家的地位都得到显著提升。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后,我国开始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各个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在具体教育上,主要包括四个维度:首先,在创业意识上,要求学生意识到创业行为与社会、经济、法律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创业知识上,让学生掌握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再次,在创业技能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最后,在创业素质上,提升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就目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固定标准,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已经结合自身基础来构建出形式各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业教育则是学校为了适应社会职业分类、社会分工设置,目前的专业教育与企业、产业、岗位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基于专业教育设置,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年龄爱好来切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华而不实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依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能够改变专业教育的单一育人模式,完善专业教育内容,使之符合教育改革趋势,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生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1应用在“BMAA”模式

校外導师制是企业指派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或者在行业领域内的优秀精英作为校外导师参与教学培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行业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职工减少工作量。与其他现有的大学教育模式相比,“BMAA(大学本科四年制的教学过程中分成两个阶段,包括基础阶段和分方向阶段)”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充分考虑到了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解决了大学生普遍反映的专业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充分、企业对学校的歧视等影响就业的问题。第二,有助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保证人才培养能够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第三,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大学毕业后能够对事情进行独立判断,不随波逐流,盲目从众,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抱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第四,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在校生的荣誉感,同时有利于学校的招生。

2.2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首先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和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指导以外,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对学生专业成绩、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基本能力有着基本的了解。为学生创造更多可以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校期间参与用人单位的活动,从中吸取积累更多经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完善,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缩减学生就业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3与就业接轨,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弹性学制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依然是各大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国家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大学毕业生能否就业、能否找到合适的岗位成为各高校与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必须以实际行动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以大学生的就业作为核心,完善和优化培养方案,合理调整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一般始于大四的第一个学期。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在第七个学期就到单位实习,5个月甚至6个月之后再签订招聘合同。学生在现实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面前,在课程学习与毕业就职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要么“忍痛弃业”,要么置专业课程于不顾。此外,许多临近毕业但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纷纷在第八学期四处奔波求职应聘。这样一来,大学生第四学年的学习就形同虚设,专业课程的学习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严重影响学业。很多学生不惜牺牲专业课学习,以各种理由请假参加各地招聘会或单位实习。据了解,某高校某专业,第8学期因就业为理由请假、逃课的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0%以上。全国高校大部分实行绩点学分制学籍管理。各高校所规定的弹性学制,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学业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好处。但目前许多地方高校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期学期,1-2个月的毕业实习结束后,继而安排专业选修课。因此,学生的就业活动和授课经常发生冲突。如果能够彻底落实弹性学制,提供学生在前六学期以充分的选课空间,使之能在前六个学期努力完成所需的学分,就能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这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实现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兼顾,从而提升就业率。

结语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强化学生专业认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显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结合,无论对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还是学生个性化发展,都有积极作用。针对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需要基于学生作为主体,将其职业发展方向、课程学习结合,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训体系,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边做边学”,实现各项教学体系的深度结合,增加学生就业筹码,从而为社会培育复合型人才。实践显示,这种教学体系深受学生认可,值得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雅君.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重要性和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2-34.

[2]淮旭国,刘健,贾文军,史风栋,徐国伟.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68-171.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