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研究

2020-10-21 14:34杨露沙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
关键词:培育大学生

杨露沙

摘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对有效引导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紧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尝试从政府,学校、大学生这三个层面探究如何进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培育。该研究对于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培育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完善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大学生作为最为活跃和最具有生气的一股力量,在国家的政治参与中起着前瞻性的作用,而互联网的发展则为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但是如何才能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呢?就要从政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即政治参与动机着手进行探究。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个人需要,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等也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态势,这些新情况折射到这一群体中,使得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呈现出一系列问题。

第一表现为理性动机与非理性动机共存。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与党的执政理念是内在契合的,表现出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特征。但是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也伴随而生,郎立君指出, 大学生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无所适从的非理性参与、情绪性的偏激参与、两极化的非适度参与。[1]大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正义感,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即是公平感的缺失和自我权利的不受尊重,大学生们迫切要捍卫社会公义,而网络的发展则为他们进行政治表达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平台,他们基于这种盲目的“英雄”守卫正义的观念激情发言,甚至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进行声讨。而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一部分人躲在键盘后面将网络政治参与作为表达自身对社会不满的方式,其言论表现为宣泄情绪、批评指责、无理谩骂和相互攻击。这种缺乏理性思考的动机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们对政治信息的判断,进而在该情况牵引下造成政治逾轨, 影响其政治参与行为。[2]

第二表现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参与动机不统一、不明确、不纯粹。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呈现多元化,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系列问题: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只有一部分的大学生更多是基于社会责任感进行政治参与行为,对政治建设怀有极大的使命感,他们渴望借助网络这一平台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以及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基于个人权益考虑,主要表现为对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考虑;此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跟风、随大流, 出于玩玩的心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这是典型的从众动机;[3]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政治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政治参与感的缺失,对于政治参与呈现一种冷漠的态度,甚至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大学生还处于青年成长时期,自身政治理论知识还不够完备,政治兴趣乏陈,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使得大学生网络政治政治参与动机呈现如此良莠不齐的状态。

第三表现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功利化和现实化倾向明显。参与主体参与政治的目的是为了现实的、眼前的个人利益,而不是把政治参与当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4]拥有正确的参与动机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石,动机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才能体现我国民主政治的主题,才能提高大学生参政议政能力。但是回顾诸位学者的研究,发现一提及政治参与动机,更多的是强调利益动机。张涛,杨丽指出,大学生的政治动机越强,越更倾向于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其政治参与动机属于利益型和信念型并存, 他们是否进行政治参与与个人利益关联较大。[5]张铤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功利化的倾向。[6]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是基于个人利益考虑进行政治参与,而不是将国家社会发展,人民幸福作为参与政治的首要出发点。另外,目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受“娱乐至死”的舆论导向影响,有些同学基于追求阅读量、关注量、粉丝数等功利性动机无视信息正确性而进行负面的参与行为。如此功利倾向的政治参与动机会阻碍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问题的原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是政府层面的归因——政府行政职能存在一定的“失声”,主要表现在政府对网络的立法较为乏力滞后和监管力度较为疲软。习近平同志多次表示,网信事业的发展,必须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7]但是就现阶段整个网络法律政策发展进程而言,我国的网络立法执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法律所要求的稳定属性与网络的高速度发展趋势的矛盾客观存在着,导致网络相关的法律政策与网络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难以同步。[8]新时代环境下,网络空间信息呈爆炸式发展势头,其中也不乏良莠不齐的网络息充斥眼球,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层面原因之一在于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管力度疲软,在网络空间监管过程中缺乏公信力,这给了网络中不良信息传播者错误的心理安慰,认为网络空间中话语权不受监管和控制,没有行政力量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不法分子更加变本加厉地把网络空间视为释放自我、为所欲为的渠道。自控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萌生不理性的政治动机,继而做出不理性的行为。

二是学校层面的归因——高校政治教育职能存在一定的“失职”,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不够完善、相关课程设置不理想、师资匮乏、教育工作者意识薄弱等方面。目前的高校政治教育不能推动理论教育主渠道与日常实践教学管理主阵地的融合,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无法完全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育目的,培育效果亦不理想。另外,高校在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置上忽视对学生情感体验与表达的培育,培育的核心板块依然脱离不了灌输式的理论说教模式,在培育过程中忽视了师生间的感性互动,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对真善美的信仰,使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需求。其次,高校未充分重视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培育领域中投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遠远达不到大学生的现实受教育需求。最后,高校总体上缺乏专职的政治参与培育的教学教师和研究队伍,存在对网络媒体、网站、宣传渠道了解不够、使用不当的情况。[9]在培育落地环节的不足使得大学生更多是敷衍面对,政治教育课程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政治参与教育的重要引领作用。

三是大学生自我层面的归因——自我修养培育存在一定的“失踪”,表现为大学生自我素质教育意识淡薄。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动机的主体,其个人政治素养的提升将直接影响政治动机。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一些大学生只注重才能的提升,而忽视个人素养的提高。在当今高校中,一些大学生错误的将我行我素作为自我个性,执着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他人及集体利益,导致集体观念淡薄。[10]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只知享受,不愿实干苦干,更不愿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的存在极大削弱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理想信念,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动机呈现功利性。

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培育举措

导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出现问题是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因而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动机培养、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进而落实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完善网络立法建设与监管机制,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培育顶层设计中有所作为。第一,对于大学生网络立法而言,要推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名制。对网络上热门政治话题及敏感政治事件,所有参与评论、表达诉求、留言、讨论的互联网产品平台必须采取实名一键登录的原则,不实名注册不开通参与评论互动功能;政府要联合公安部门、高校网络中心、以及学校周边网吧积极实行上网实名制,在每位同学进入政治话题讨论板块时,系统要自动弹出“您己实名上网,请文明合法用语”之类提示窗口,警示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要谨言慎行;对在网络发布不文明、过激、极端、影响社会安定以及其他不允许的言论或行为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警示他们文明合法上网参政议政。第二是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在各个高校及热门平台建立专门的网警监管机制,每天及时巡查,对不良信息要及时删除并对当事人给予警告;设立一建举报功能,尽可能的发动群众力量,引导大众共同参与到网络监管工作中来。[11]通过肃清网络政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动机。

其次,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优势,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培育提供开阔平台和有利环境。在政治参与动机培育中大力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首先,教育者要不断完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使课堂更立体,更生动,更形象,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兴趣。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网络政治技能,进而给予学生更专业的培育。此外还要多多关注、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网络在线交流谈心让“问题学生”感受到信任与安全感,通过身边正面典型进行榜样教育,不断传递正能量,充分利用网络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担负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方法上应该注重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减少禁令性的措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理性正确对待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努力端正他们的网络政治参与动机。[12]最后,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公民意识教育,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做到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合一,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国家政治文明建设中来。

最后,大学生自身应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起自我教育作用。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及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各种不良价值观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智及品德,加之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许多影响不好的社会问题,有的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模糊、政治态度冷漠、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首先,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言行的改变,规范自身不文明行为及错误价值观,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困惑和迷茫时应主动寻求心理疏导;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政治事件活动,通过技能学习、志愿者活动、辩论赛等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自律, 其政治参与行为极有可能面临失范状态。因此要加强自律,远离不良信息误导,对一些性质较为恶劣的言论及行为要及时举报。在理论与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政治能力,规范政治参与动机进而落实政治参与行为。

五、结语

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对于落实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从政府,学校以及大学生这三个方面共同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向功能, 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郎君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及其引导[J].科技视界,2012(31):24+30.

[2]漆光鸿,王剑英,杨志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七个中文论坛相关资料的文本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56-61+84.

[3]陆士桢,郑玲,王丽英.对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7):29-33+14.

[4]王琳. 转型期公民政治心理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 张涛,杨丽.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云、桂、黔三省区部分高校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1):59-68.

[6] 张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5(08):10-13.

[7]《保密工作》编辑部.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J].保密工作,2018, 12: 4-5.

[8] 贺卫方.网络法律评论[J].网络法律评论,2016, 01: 296.

[9] 林艺琳.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10] 黄火明.论面向社会视角下的高校大學生个人素质扩展规划[J].科技信息,2010(20):64-65.

[11] 乔陶然.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7.

[12] 肖凯.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培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大学生就业趋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