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编钟综述

2020-10-21 09:39段蓉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综述

摘要:曾侯乙墓编钟作为先秦实物,对于乐器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曾侯乙墓编钟为青铜制,一套共65件,分为上中下三层悬挂于钟架上。本文通过对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将曾侯乙墓编钟律制、概述及编制三个方面做一个归纳、总结。

关键词:曾侯乙墓编钟;律制;综述

1978年3月,在湖北省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批古乐器。这批乐器作为先秦实物,对于乐器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曾侯乙墓编钟为青铜制,一套共65件,分为上中下三层悬挂于钟架上。其中上层19件钮钟,亦可分为三组;中层甬钟分为三组,下层甬钟分为二组。中层与下层共45件,具有一钟两音的特点,音域宽至五个八度。这一重大發现吸引了无数学者的目光,并对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为学界对曾侯乙墓编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目前学界对曾侯乙墓编钟的研究集中在律制研究、概述和编制研究等几个方面。

一、曾侯乙墓编钟的律制研究

张姝佳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上的《曾侯乙墓编钟复合律制数据误差研究》一文是对编钟的律制进行研究。作者通过数据对比,就编钟音高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音高误差问题进行研究,证明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误差是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即编钟为复合律制。试奏结果表明它的旋宫能力可达六宫以上,这种情况以及跃出了三分损益法的局限,而在我国古钟纯律三度关系的基础上做了大胆创作,形成了折衷律制即复合律制的前身。1989年,黄翔鹏在《均钟考》一文中提出:曾侯乙五弦器,即先秦之均钟。所谓“均钟”即为编钟调律的音高标准器物。均钟就是略去演奏性能的琴,专用于调钟。可以说“钟律”就是“琴律”。据研究,琴律就是“一种以纯律倾向为主的复合律制。”琴律各音为“三分损益法与纯律三度音乐系生律法所共有。”复合律制的提出,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论。尽管黄翔鹏关于曾侯乙墓编钟的研究有很多理论支持,但其数据误差之大也使得一些学者对其观点表示质疑。陈应时就黄翔鹏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作者认为,若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相差甚大时会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一,对于编钟的复合律制的推论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实物上未能得到证明,并对理论提出质疑。其二,由于常年埋藏地下,造成现在对其测音时会存在误差,不能辨其原貌。总的来说,陈应时对于复合律制这一观点是赞成的。作者的数据表反映出了两个问题:首先,表中很直观的体现了编钟的复合律制,“误差”不应再成为编钟是否是复合律制问题的因素。其次,关于确定编钟某音究竟为何音列,且不能影响存在着复合律制这样的现象。只能再准确确定某一钟具体应为哪一个音列上的音。此外,曾侯乙墓编钟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先秦时的乐器实物,它的制造是用于演奏的。作者将其所有的音按照音阶的顺序排列,发现基音列缺少E5,。

二、曾侯乙墓编钟概述

谭维四、冯光生在《关于曾侯乙墓编钟的音乐性能的浅见——兼与王湘同志商榷》一文中提出此套编钟共65件。包括镈钟、甬钟和钮钟三类,分三层八组悬挂在簨虚上。镈钟仅有一件,从钟上铭文得知其为楚王所送,并非曾国自制之器。45件甬钟分为五组居于簨虚的中下层,对于甬钟的音乐性能经测音和实地试奏后,人们的看法较为一致。即中层的甬钟音色嘹亮,音域跨三个八度,且在两个八度范围内,十二个半音齐全。用它们主奏旋律是可以胜任的。下层的甬钟形大体重,音色深层浑厚,用其来烘托气氛。上层的钮钟尤为特征。钟的表面样式不同于中下层繁缛的纹饰,其音律几乎与中、下层的甬钟格格不入。根据接触到的材料,学者们对上层钮钟有着不同的见解。王湘在《曾侯乙墓编钟音律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上层三个组各钮钟的音高还看不出是何种音阶,似乎是用于定律,而非演奏。也有一种说法是因其不成音阶结构,故不能分组单独演奏,但可以合在一起演奏,或对中、下层甬钟演奏补充一二乐音。《湖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上说到,全套编钟(包括钮钟在内)音乐性能很好、音色优美。作者认为第二组和第三组十六件钮钟与第一组的六件钮钟相比是别有规律的,第二组和第三组各钟之间是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的。作者认为曾侯乙墓编钟很可能存在此种变迁:现在的上层二组、三组钮钟,本曾悬置于现在的中层一组甬钟的位置上。(挤走一件大甬钟)作者认为那些说上层钮钟不能用来演奏,是因为它没有一种音阶体系,这一观点是因为对编钟的上层甬钟研究的不够深入所至。钮钟在我国考古史上并非仅有,其中不少是与镈钟、甬钟一同出现。也有单独出现的,闻名于世的河南信阳“鯬篙”编钟全为钮钟,仅十三件,却能演奏多种古今乐曲。可见,成组的钮钟应该是能用于演奏的。我们不能用简单地、孤立地方法去看待它,根据作者的分析,把上层二、三组结合来看,将这两组钮钟按其大小、重量、音高合编为一组。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进行排列,发现其完全符合编钟排列的规律。并将合编的音阶与前面的合编情况表结合起来,还能看出并理解每件钮钟铭文的涵义,从而有助于对钮钟音乐性能的认识。

三、曾侯乙墓编钟编制分析

王洪军在《一套或数套乎?——曾侯乙墓编钟编制问题之我见》一文中,从乐器的乐度来看,曾侯乙墓出土的64件编钟并非一套编钟,即曾侯乙生前不可能以如此面貌的一套编钟演奏音乐;从下葬青铜编钟礼的属性来看,我们相信其确为一套编钟。迄今为止,关于曾侯乙墓编钟的套数,有1套说、2套说、4套说和5套说不等;关于曾侯乙墓编钟的成分有64件说、65件说、70件说不等。

综上所述,曾侯乙墓编钟全套65件。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另有楚惠王赠送给乙的一件镈钟。分三层悬挂,具有造型,设计精巧,音乐性能良好等特点。其独特的乐律学成就有:其一,“一钟二音三度音程”的钟乐设计;其二,五声和七声音阶并用,三度生律与五度生律并用的复合律制;其三,钟律铭文显示的十二律律名与异名;其四,反映先秦乐律学理论的钟磬铭文;其五,旋宫转调的应用与精良乐器的演奏性能。这不仅说明周代的乐律学已有高度的发展,周代的乐器制造已到达非常高的水平,还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姝佳.曾侯乙墓编钟复合律制数据误差研究 [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黄翔鹏.均钟考 [J].1989.

[3]谭维四.冯光生.关于曾侯乙墓编钟音乐性能的浅见——兼与王湘同志商榷[J].

[4]王湘. 曾侯乙墓编钟音律的探讨[J].

[5]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发掘简报[N].

[6]王洪军.一套或数套乎?——曾侯乙墓编钟编制问题之我见 [J].

作者简介:段蓉,(1995-),女,汉,湖南省衡阳市,研究生在读,民族音乐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综述
银行网络间风险传染研究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我国工业遗产档案研究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