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优课资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

2020-10-21 16:25刘陆战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期

刘陆战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平台为载体,深入开展基于网络优课资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从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结论

1.基于网络优课资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优化课堂内容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互联网有关文本、图片、音像等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资源,使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2.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瓶颈的有效途径

基于网络优课资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灵动性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比如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崭新途径

在基于网络优课资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利用捜索引擎、网站、教学资源库等搜寻学习资源,并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和加工,能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进行分析、思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1]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对策

做好基于网络优课资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与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予以考虑。

1.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的综合利用来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以达到图文、声像、三维动画一体化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可把较长的板书或其他阅读性的材料、例题和练习题制成课件,并可以把复杂的数学、物理、化学过程等制成动画,扩大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为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补充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拓展,将各种资源引入课堂,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

(3)利用信息技术,虚拟教学情境,丰富实践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虚拟功能,根据实践探索的要素创设真实的或仿真性的情境,从而实现等量时间内“实践活动”的增量。在物理、化学、科学等学科的实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系统,它能更形象直观地将实验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并能迅速地把实验测试信息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找出其中操作错误的地方,直到实验完成。

2.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化教师教学方式

(1)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让教师善教,课堂教学新颖而多样。一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形式与资料,使之成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提供更实用的辅助,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

(2)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使教师善导,实现趣之导、法之导、情之导

课堂组成员注重利用网络优课资源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趣之导、法之导、情之导。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中,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题组最大限度地学习整合优课资源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最大限度地设置有效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最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2]

(3)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促教师善研,素养明显增强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包括说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展示、课例点评、课后反思、网络研修、论文交流等等,并通过课题优质课比賽、课改论坛等平台,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水平和效率。

3.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学生善学

教给学生常见的百度、谷歌、搜狐等搜索方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捜索方法,学生通过不仅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提高了收集、选择、分析、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学生善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展开广泛的探究交流,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以致用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学生善行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融合,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改进与完善

1.根据学科特点,紧扣教学目标,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是否需要制作课件应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来定,使用多媒体教学不是“多多益善”,否则就会变成变相的满堂灌、注入式,即把“人灌”改为“机器灌”。

2.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特别是学科中的一些精妙之处并不是一部机器所能完成的,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课件放映员,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3.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应该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不应该因为有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就省略思考的过程,直接进入答案的呈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倒退。

参考文献

[1]吴宜军,苏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C],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09.

[2]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