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生成 项目拓展

2020-10-21 01:15朱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淋湿下雨天小组讨论

朱臣

一、课程缘起

《活教育》中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在展开中班主题《春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思考如何在主题中落实“自然认知”“科学探究”目标,还可以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思考生成活动的推进。为了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他们的真实兴趣和发展需求,我们支持幼儿开展了融入社会情感发展的生成活动《送你一把伞》。

1.“由下雨被淋湿”形成的课程缘起

(1)现象回顾

下雨天的早晨,孩子们看到张老师正拿着吹风机吹着杰杰的头发和被子,孩子们觉得很奇怪,问杰杰:“你为什么会被淋湿?”“是没带伞吗?”杰杰说:“因为我和外婆两个人撑一把伞,还带了被子,我就被雨淋湿了。”坤坤问:“衣服有没有湿掉啊?”张老师说:“衣服还好没有湿掉,头发全湿了,要赶紧吹干,不然要感冒的。”这时候淘淘、阳阳等其他小朋友陆陆续续入园了,坤坤、梓丞和城城马上来到教室门口询问他们有没有被淋湿,他们发现被淋湿的小朋友有很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产生了极大兴趣。对此,我们在晨间谈话时增加了这一话题,并投放了调查表,调查发现谁被淋湿了,又是怎么被淋湿的?

(2)价值判断

“关心、关爱他人”是《指南》在社会领域对4~5岁幼儿提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分析了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当前发展水平,发现班里大部分孩子较为自我,在和伙伴的相处中时有矛盾的发生,更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因此我们认为开展此次活动,正好是渗透落实《指南》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生成活动的开展十分有价值。

(3)建立驱动问题

通过调查梳理,我们发现,有很多孩子被淋湿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家离幼儿园近所以没带伞;有的是从车上下来没打伞直接跑进来;有的是两人共撑一把伞等等。我们及时确立了驱动性问题,想什么办法解决下雨被淋湿的问题,这是一个核心经验问题,也是推动整个活动的关键性问题。

2.生成伊始——解决不被淋湿的方法

(1)方法大搜集

行动由坤坤、冲冲、淘淘等组长带头进行小组讨论,大家一起思考最方便、安全又不被淋湿的方法,再由全班幼儿投票的方式选出。讨论时,每个小组都想出了许多方法:戴帽子;拿书包挡在头顶;朝没雨的地方很快地跑;用伞;戴雨衣雨鞋等。每个幼儿都积极地找寻不让小朋友被淋湿的方法。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每位幼儿都积极思考并踊跃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梳理与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方法大汇总

第二天,在想法大碰撞的活动中,每位组长都分享了本组的方法,在分享中我们发现虽然方法有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因为帽子和书包都不防水,所以戴帽子和拿书包挡雨小朋友还是会被淋湿。又如:朝没雨的地方快速跑,丹下雨天地上有水很容易滑倒,所以很危险。还有穿雨衣雨鞋的方法也因为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而被大家一致否决了。最终我们一致通过“送伞”的方法。这样的讨论分析对比得出的结论,关注了孩子在解决问题时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后的反思。

(3)伞从哪里来

当开始实施送伞活动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伞是最棒的方法,但怎么才能得到小朋友需要的伞呢。恰逢又是一个下雨天,又有小朋友要被淋湿了。瑾萱一大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她告诉我们幼儿园里就有伞。

3.生成行进——送伞大行动

(1)一起去找伞

困扰的问题被解决了,伞有了,那么伞到底在哪儿呢。孩子们自发奋勇,一起分头去找伞,他们找寻了幼儿园各个角落,就是找不到,怎么办呢,是不是找人来帮忙?孩子们认为,或许保安叔叔知道,保安叔叔告诉我们幼儿园有伞,但是寒假的时候被收起来了就没有拿出来。在征求保安叔叔的同意后我们将伞拿出来放在了保安叔叔的门卫室,这样下雨的时候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就可以用了。

(2)到底谁用了伞

伞投放了一段时间后,陆陆续续又是几个下雨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他班小朋友用上伞了吗?于是他们推选了小记者去调查,结果却出乎人意料,明明有伞,但很多小朋友表示他们都没用。这是为什么呢?面对孩子们的疑惑,孩子们开展了调查。小记者的调查发现,小朋友不用伞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那里放了伞,那怎么办?这时东东提了个想法,可以用广告牌提示小朋友。于是,小朋友们制作了一块“这里有伞”提示牌,并懸挂在放置雨伞的上方。

这下,小朋友们应该看到并且会去使用雨伞了吧。可是,第二天的调查,还是让人失望,很多孩子还是没有用伞。原因是中班的小朋友教室近就不用伞了,而大班的哥哥姐姐说,这个伞太难拿了,拿了很久也拿不出来,我们就不用了。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孩子们也不断地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位置虽近但不打伞还是会淋湿的问题,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探索的方式发现了最适宜的地方就是幼儿园门口。

又是一个下雨天的早晨,小记者们带回了好消息,小朋友们终于用伞了。孩子们都开心极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感兴趣、会思考、愿表达、懂关爱,他们获得的经验是整合的,促进的能力是多元的。

4.生成网络——集思广益共制定

整个生成活动中,我们在跟随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明确主题,与幼儿一起制定了主题网络和计划。

二、生成的推广

一个生成课程的继续还是结束,取决于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发现,本次生成幼儿的兴趣度只增不减,由此我们将送伞活动投射到本班的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也能体验送伞的情境。从小组尝试到集体推广,从积极的师幼互动到有效的家园联动。

三、后续新篇章

在春雨绵绵中,霄霄说;“每天下雨都不能去外面玩啊。”亦亦说:“好想太阳公公啊,它一出来天气就晴了,我们就可以去外面玩了。”扣扣说:“我们来画太阳公公吧,画着画着太阳公公就来了吧。”生成课程儿童都充分参与其中,教师则为儿童的探究提供支持,教师要做的便是发现孩子的学习轨迹,用心观察孩子,分析孩子的行为,不断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淋湿下雨天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没下雨
陛下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如果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下雨天能干的事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不小心淋湿的书
下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