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课堂提问

2020-10-21 14:04庞丽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课堂提问

庞丽君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数学性、针对性、需要性、创造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学生的权利。教师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入竞争机制、指导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敢问”、“乐问”、“会问”从而达到问得巧、问得新、问得有价值。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数学信息 课堂效率

一、教师的提问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数学性、针对性、需要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一)问题要有数学性

数学课与语文课既有联系,更有差别。语文的工具性在数学课得以充分体现,但数学课又不能被上成纯粹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科所特有的数字1、2、3、4……,符号+、-、×、÷等数学信息,去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一开始上课,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快乐的大森林”。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森林好漂亮啊!有美丽的小花、绿绿的小草,还有好吃的果子。

生2:我发现天上的白云在飘动!

生3:我发现小鸟在表演节目。

生4:我发现小兔在跳舞,跳得真好看!

……

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却也着急了,7、8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为什么课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因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其实,教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种动物?(3种,即小鸟、小兔和小猪)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每3只小鸟、4只小兔、2只小猪在一起),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3只、4只、2只地数,突出“几个3”、“几个4”、“几个2”,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数学情境问题(生活现象),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问题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了,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2、4+3、3+4、4-3、3-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三)问题要有需要性

在课改理念渗透相对不深的课堂上,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如此一来,教师就必须准备足夠多的话语来对付一节课,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教师们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课堂上,你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是不是该用加法呀?(该)”,“4+7是不是等于11啊?(是)”,“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该)”…….请问:你提的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

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教师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

二、学生的提问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敢问。因此,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而与学生角色平等,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变“一言堂”为师生互问、生生互问。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一起探讨、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言、插话。因此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失去发言机会,火花随之而熄灭。教师应尽力在每一细微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要允许学生提问“出错”,这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教师“善问”只是学生树立“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是为学生的提问提供了可能。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时,教师要先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行为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默许,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示。让他们带着成就感愉快而做。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提问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的敢于提问。

(二)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乐问”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能使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乐于提问。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学生可让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在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在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比赛,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倾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高,哪组同学回答得最好。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使“我能问”的信心得到激发和强化。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讨,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念,让“学习主人”的身份充分得以体现。教师只是在学生充分讨论,情绪极其高涨的时候,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给予适时的点拨,才能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更进一步理解并牢固掌握各知识点。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更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在教学中,我还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問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没有掌握。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

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逐步交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如教学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除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提问:教学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教学应用题,根据什么来解?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正面问,也可以反面或侧面问。学生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会说,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这时教师在关键处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思考集中在学习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可在范围上加以控制,又能确保提问的质量,从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实现自我,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每一个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教师借助课堂,艺术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

三、总结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教师的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