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2020-10-23 03:35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预见性血肿微创

尹 璐 黄 姝 许 峰 彭 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神经科疾病,其发病率高达(60~80)/(10万人·年),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超过150万,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因[3-4],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脑出血[5-7]。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具有病情急剧、病程凶险、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有争议,或采取保守内科治疗如调控血压、降颅内压等,或采取外科手术治疗[8-9]。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清除血肿组织、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10-11]。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一是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以下简称“微创术”)。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手术风险低、操作简便、血肿清除率高[12-13]等优势,故被临床广泛应用。

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超前护理理念,其原则是先预防后治疗;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护理程序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和护理程序,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或风险,有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继而减少患者痛苦、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14]。“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良好的护理工作往往对患者的预后是有一定益处。本研究选取2019-04—12收治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术的患者,按照护理程序全面评估其在微创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策,并观察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04—2019-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行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发病6~72 h内行微创术;术前CTA未发现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排除标准:伴严重的其他内科系统疾病,或因个人因素不能完成试验。对照组1例患者因突发颅脑再出血死亡,最终确定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9~76(57.66±14.71)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6~77(58.09±15.02)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均接受同一微创医疗小组给予的微创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及做好相关健康宣教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

1.2.1 微创术前的预见性护理:①做好相关检验及检查的准备工作:尽早留取血标本(知悉患者相关血生化、血常规指标),并于右侧上肢置入18G留置针,为 CTA检查以知晓患者血管情况做好前期准备。②监测患者意识、体温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15]:特别是血压的异动,最好降至140 mmHg以下(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关于脑出血诊疗指南[16]Ⅰa级推荐)。③备皮:清除头部手术视野的毛发,减少术后感染发生。④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相关的医护知识,缓解其紧张的心理,进而取得术中的配合。

1.2.2 微创术中的预见性护理:①体位护理:抬高床头,使患者处于端坐卧位,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至手术部位完全暴露于视野,固定。②引流管护理:遵循“高举平台法”+“黏贴三合一法”(于医用胶布中间开始环绕管路一圈,在接头处约0.5 cm地方粘合,形成一个凸起的平面,即“高举平台法”;粘贴过程中使胶布、管路、皮肤完全贴合即“粘贴三合一法”)固定,防患者体位改变过程中管路滑脱。③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

1.2.3 微创术后的预见性护理:①预防管道堵塞、滑脱、拔除:术后再次对管道及患者转态进行评估,明确风险级别,管路需清晰标注,妥善固定,并监测引流液的量(≤200 mL)、性质并记录;同时注意引流袋距颅穿刺点下约15 cm(保证血肿的充分引流)。微创术后头部局部麻醉解除加之血肿的充分引流,患者血肿渐渐清除,神志渐清,而头部局部麻醉解除,可能会因难以耐受疼痛而躁动,而出现脱管、拔管的风险;躁动或改变体位过程中管道反折而出现管路堵塞的风险。因疼痛而躁动的患者,在改变体位过程中管道易反折而出现脱管或堵塞的风险,故予以保护性约束。②预防误吸、窒息:抬高床头30°~45°;每6 h给予温开水100 mL注入并回抽胃液;及时监测胃内残余量。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菌群及内毒素移位、降低病死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机体免疫力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17-21],进而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22]。误吸、窒息是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3-25],故做好预防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入院开始预见性给予患者间歇充气气压治疗;注意保暖、多饮水;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如足部按摩、电针疗法、踝泵运动、早期离床等)。为降颅压、减轻脑水肿,甘露醇等高渗脱水性药物的使用加之卧床、活动减少,使微创术患者成为DVT的高危人群。研究[17]指出存在出血倾向或药物治理禁忌的患者使用间歇充气装置等物理预防措施是预防DVT唯一的选择。④预防压疮:入院时即给予Braden评分,对于中高危患者(≤14分),每2~3 h翻身1次,重点交接班,同时给予润肤剂保护皮肤,实时记录并追踪。⑤预防颅内感染: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特别是更换头部引流袋,注意无菌环境的准备。⑥预防肺部感染:强化口腔护理,采用软毛牙刷+口腔护理后再予以洗必泰涂擦,3次/d;加强痰液的管理,采用翻身拍背排痰+机械物理排痰,2次/d,促使肺部分泌物排出;对于痰液黏滞浓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雾化吸入。当体温>38.5 ℃时,留取血培养,为临床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引。⑦预防消化道出血:定时回抽胃液,评估其性质、量,必要时监测胃液潜血试验,预判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若出现消化道出血,及时禁食,伴胃潴留患者给予胃肠减压器同时可给予冰0.9%氯化钠200 mL+去甲肾上腺素16 mg分4次注入,50 mL/次,鼻饲注入,起血管收缩,止血。⑧预防泌尿系感染:温水清洗会阴部,3次/d;对于尿液浑浊者给予膀胱冲洗,并留取尿培养;及时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少尿路相关感染。

1.3观察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包括管道滑脱(头部引流管)、误吸窒息、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记录并发症情况,包括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等。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共100分,>60分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依赖他人,40~60分表示生活自理能力中度依赖他人,≤40分表示重度依赖他人。患者满意度通过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共100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2组满意度得分比较2组满意度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two groups [n(%)]

表3 2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分,

表4 2组满意度得分比较 [n(%)]Table 4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scores between thetwo groups [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27-28]。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故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预见性护理从潜在的问题出发,预先实施护理对策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或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对风险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危险或减少并发症发生,与相关研究[18-19]观点相似。同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及家庭心理疾病[20]等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现头部引流管零脱落;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颅内感染及泌尿系感染;而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88%,生活质量得分>40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带给患者积极效应,减少了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愉悦的身心和良好的自理能力,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预见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采取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或干预,使危险因素“防患未然”。于护理人员而言,一方面,护理工作模式逐步由被动变主动,可以提前参与到护理护理计划中,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增强了其责任心和价值感,也锻炼了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预见性护理对资源及护理人员知识与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护理部门或其他护理机构的管理者应予以重视与满足,与相关研究[21]观点一致。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抽吸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